《修行者》— 第一部 瑜伽行
第五篇 断魂关
第四十三集 如何修行
《心经》的起源则属于神话。在谈神话之前,还是先说说人话。也算是对阿芳及其师妹阿慧的回答。
修行者应如何安排修行?修行不是突击,不是搞运动,不是一阵风一阵雨,故要有长远打算,要从长计议。首先,即修行的前提是要妥善安排好生活和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才谈得上修行。修行并非是一日可成仙,一日可得道的事,是终生的事,没有资粮的保障是修不下去的,也是修不成的,不能有任何幻想,不能幻想只要一修行就可不食人间烟火,那是不可能的。
释佛传给弟子的第一件东西是什么?就是钵,钵是做什么用的,就是吃饭用的。故修行者若要走上修行之路,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
尤其对于在家人,放弃生活和工作,一味去修行是无法修下去的。这点要切记!
再一点是:在家人的修行,不要等同于出家人的修行,照搬照做出家人的修行是不对的。毕竟是在家人,不是出家人, 而要安排好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目前社会上有些气功强调生活问题,强调夫妇之间的生活问题,这是不对行的。在家人不是和尚,也不是老道,有子女问题,有夫妻生活问题。气功界的一些门派,一味让在家人放弃正常的生活,给社会造成混乱。实际上,正常的家庭生活并不影响修行。例如藏密中红教是可以结婚的,道教也是可以结婚的,并不影响修行。
第二点是,世间法的修炼危险性不大,出世间法的修行是极为危险的。世间流行功法转周天,任凭怎么转,没有什么危险,因为修不出去,怎么转也转不走,但出世间法的修行就不同了,中脉直上直下。所谓危险就是修出去了,修不出去就谈不上什么危险。
世上,尤其是众多居士,口口声声就谈修出去、修出去。修出去意味着什么?就是灵体走了,给人间留下一具死尸。故而不要轻谈什么修出去,你根本修不出去。释佛说:人身难得。故要好好生活,万万不可轻生。
观音告诫曰:若走上修行之路,你将失去一切!
《心经》的解注已讲得很清楚,要穷到无立锥之地,穷到连锥也无,才能穷到家,即修出去。这个意思反过来说就是,要修出去你会失去一切!一切!故,可劝人行善,布施积德,但不必劝人修行。观音也不劝人修行,并告诫不要轻易走上修行之路。
观音在这个问题上内心是矛盾的。她不愿看到众生轮回不止,生生死死慢慢耗费着生命能量而下坠,也不愿看到众生那样舍弃实在迷恋的人生。故决不再主动去渡人,顺其自然。留下一卷经,但把密法隐于其中,留给想修出去的人看。
《易经》也是如此,她把如何好好生存写在显意里,而把修出去的功法隐在卦之中。
故而修行与不修行无所谓对,无所谓错。人类有权自由选择向哪个方向去进化,上天不会从中干预,但提倡行善止恶,以免宇宙自然法则的惩罚。
真正的修行者应该是两种人:一种是真正了知生命是永恒的人,另一种是为探索宇宙生命奥秘的人。只有这两种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在修行之路上才能无所畏惧,才能将得失等同看,将生死等同看,将成败等同看。
是故,释佛临终将修出去的密法心传于大迦叶,不立文字,并嘱咐大迦叶不可轻传,只有悟道、悟到那步田地的人方可传,否则无人情。
在三部圣典中,唯有《薄伽梵歌》一部是直接了当的,但黑天女神是只说给般度王子一人听的,是让一个大巫用天耳给听走了,传了出去。
是故,经曰:苦海常作渡人舟。只有在人身经历沧桑,识破红尘之路,已不觉人生是乐时,方可行渡。真正的修行者应视人生无所谓苦,无所谓乐。人生是苦并不对,人生是乐亦不对,人生有苦有乐还不对。看透了,得悟了,方知人生无苦无乐。苦也罢、乐也罢不过是六根在根境中的反应,是心随物境转的一种反映,是你让物境牵着走,随波逐流的一种现象。
《薄伽梵歌》的精神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她告诉人们,在命运面前要无所畏惧。而只有把一切真正能等同看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故本丛集将此歌放在三经之首,因为它是对修行者的思想指南。《心经》放在第二步是因为它是修行功法原则上的指南。放在第三步的是《易经》中的日月经,是谈具体持功的方法。上述三经合一则是修行的万全之法。故真正的修行者立点要高,不仅不能分门派、分宗教,就是民族、国界也不能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