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集

首页 往前 往后

《修行者》— 第一部 瑜伽行

第八篇 九阳功

第六十四集 天灵地巫

 

  前面六十三集中研讨了如下内容:

  一、生命本质是永恒的,它不生不灭。生命本质具有时间的属性,即无始无终。

  生命本质和时间一样,永远不会消逝,它仅是在人临终之时,随时间而去,飘入另一个时空。这个时空也许与人类生存的物质时空相重叠,也许是相交错,也许是相交接。

  修行者的使命有两个:一是自身修证,获取高能量;一是设法开通不同时空生灵间相互交往的通道。

  若仅是为前者,则属于小乘修法,是自了汉,不管他人。若两者兼修,则属大乘,利己渡人。

  修大乘者并不是说说而已,你必须首先将自身修上去,并以自身的能量打开宇宙通道,让更多的人开悟,能切实感到多层次生命现象的存在。而目前所谓的大乘,仅仅是个幌子,毫无用处,仅仅是挂了个大乘的牌子。自己修不上去,又何以行大乘去渡人。

  释佛在世时的随身弟子,全部都是小乘修行,首先要立足于自身修上去。自身都修不上去,越喊大乘就越无人肯乘。

  九阴功本身是小乘,但又是大乘。你一练,明月当头照,摩尼珠呈现在天目前,自己修上去了,信证了,别人才可能信。

  二、宇宙及宇宙生灵的框架结构。有了这个模型,你再去阅读佛经、道德经以及上古传说、经典,你就较容易体悟出其中的真味。

  三、本丛集重点介绍三部经典。其一是古印度的《薄伽梵歌》,那是瑜伽圣典;其二是一卷经即《心经》,那是数千部佛经的总持;其三是第九篇将介绍的日月经,那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读者不要把这三部经典孤立地去阅读,要把这三部圣典混为一体去观,这样就可避免走偏。

  《薄伽梵歌》的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的修行精神,一卷经的刻苦求实的实修,以及日月经的悍勇直前的大罗金仙的行功风格,要一体同观,三者不能缺一。

  这三部圣典没有佛门弟子结集经典时的一片苦声,没有道门弟子结集道藏的玄之又玄。三部圣典体现了活生生的宇宙生灵的原始风貌,顶天立地的大罗金仙。生当为杰,死亦为雄。体现了宇宙生灵不生不灭,无所畏惧的胸怀。而这,正是修行者应具备的品格。

  释佛在世时曾预言:佛法将灭时,楞严经先灭,最后灭的是阿弥陀经。最后连阿弥陀经也灭了,只剩下阿弥陀佛四个字。最后这四个字也灭了,佛法全灭净,为什么?

  佛门净土宗解释为:因为净土修行的法门最好,故而净土宗修行依据的经典阿弥陀经最后灭。是吗?

  正相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种种原因造成的。楞严经讲的全部是佛门功法,但练功太难了,社会的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人们越来越不堪寂寞去刻苦修行练功。而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顺向进化,人类的本能功能,如天眼、天耳则几乎灭绝。人们根本无法知道哪种功法能成,哪种功法不能成,而一种自然倾向是追随看起来方便容易不受罪的法门。故真正的功法则先灭,偷梁换柱的所谓方便法门则诞生。到最后,当人们发现,这个方便之门是虚开的,则弃之不信,并对以前的实用功法也弃之不顾了。

  如果人们按此法门能修出去,当然会信,佛法自然不会灭。正是因为人们按此法修不出去,才会导致全部佛法灭绝。

  那么,修出去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原因是,先天功能退化,而使之恢复却越来越难。太古时代,人人具有天眼、天耳,修行的结果是看得见,觉得着的。远古时代,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具有这种功能,这些人被称之为灵巫。巫的含意就是,在天地间,具有阴阳两重属性的人。

  在古代,几乎是世界各国都发生过长时期的对巫进行捕杀。大多数人不愿意看到少数人掌握真理。巫及巫的后代大量减少,使天地之间唯一能沟通联络的“工具人”几乎灭绝。

  失去了与天的相应、沟通,修行就成了盲人骑瞎马,有成者就越来越少。

  气功的普及,使人类有了产生返祖现象的机会。气功运动将造就一大批灵巫,这些灵巫将会承担起沟通天地的使命。

  但是这种逆向进化,必定会与人类的顺向进化发生冲突。人类的绝大多数,绝不愿意让命运控制在极少数有神通的巫的手中。

  那句名言是十分正确的,真理在任何时候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里反映出一个问题:大乘修行的重要性。少数有成者是否能甘心服务于全人类,否则你再有本事,人世间也不会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