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 <宇宙生灵学>
第二十四篇 将军行
第二一六集 开云见日
<一>
在上一集里,主要是两个内容。一是九五年气功大论战始末。二是丽江山水人情。
丽江山水人情完全是依据清王朝乾隆皇八年,即1743年出版的官府文献。当时派往边地丽江做官的内地人名单如下:
杨馝,正黄旗人,雍正元年任第一届丽江知府。后升任湖南粮道。
元展成,直隶静海人,雍正四年任第二届丽江知府。
冯光裕,山西代州人。雍正六年任第三届知府。
靳治歧,镶黄旗人。雍正七年任第四届知府。
管学宣,江西安福人。乾隆元年任第五届丽江知府。于乾隆八年修成第一部丽江文献,即《丽江府志略》。至今,丽江的全部史料,仅有此书。而此书仅存一孤本,保存在上海图书馆。
沈俞怀通判,浙江秀水人。
周亦达通判,山东临清人。
孔兴询通判,山东曲阜人,孔圣第六十六代孙。其首次在丽江开办学业传授文化。
樊经,江苏江都人。通判官位。
余文耀通判,浙江仁和人。
程延伸通判,顺天大兴人。
姜际昌,官位“经历”,浙江山阴人。
王廷伯经历,山西大同人。
赵良辅经历,山西大同人。
蔡正敷知事,江西南昌人。
彦正盐课大使,江苏徐州人。
郑大位盐使,江南如皋人。
王侹盐使,山东诸城人。
万咸燕儒学教授,云南石屏人。
名人魏方泰,丽江教书先生,江西广昌人。
土司,土通判,麦宗,西域人,始入丽江,通各方语,土人推为酋长。
丽江九族,皆为第一次天地大战时,罗兵败北,沿三江遁入丽江地区,与八妖、心月狐共称雪山三危王的后代。尤以怒江与澜沧江之间碧罗雪山一带的怒人为最,男女皆在面部刺龙凤,以表世世代代不忘龙凤先祖先尊。
丽江文化为九族东巴古文化。纳西族人以象形文字记录,代代相传。至清朝,孔通判赴丽江到任,方首次办学传播内地儒教文化。现在的丽江文化是九族龙凤文化与汉地儒教文化的混合。从丽江土文化,即九族龙凤文化中,可以探求汉族,以及中华古族的早期文化缩影。地道的、土生土长的中华古族文化,就是龙凤文化。其它文化皆属外来。龙凤呈祥已深深铭刻在中华人的心灵之中,无论是什么外来文化也无法把中华古族的这个记忆冥灭。
话说山东曲阜孔圣第六十六代孙,孔通判到任丽江后,首次在荒凉边埵之地办学。古代办学就是建“文庙”教化庙学。孔通判是按正宗儒教办学。先建立文庙、占地193亩5分。文庙内设众神位。配各种祭器,鼓乐,以及祭祀时歌舞所穿的服装、靴帽、舞具等等。故知,正宗儒学属多神教。礼神时祭牛羊豕等物,并鼓乐歌舞,唱礼神颂,舞祭神舞。
据府志记录,文庙内设26个神位。祭神时,严格遵照乾隆八年新颁、钦定乐章奏乐。
学者甲:这乾隆皇倒是什么闲事都管。
下面介绍钦定文庙春季乐章。
第一组曲
一、迎神,乐奏“咸平”之曲。唱词如下:
大哉至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师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并隆,神其来格,于昭圣容。
二、奠帛初献,乐奏“宁平”之曲。唱……
自生民来,谁底其盛,惟斯神民,度越前圣,梁帛具成,礼容斯称,黍稷菲馨,维神之听。
三、亚献,乐奏“安平”之曲。唱……
大哉圣师,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数,清酤维馨,嘉牲孔硕,荐羞神明,庶几昭格。
四、终献,乐奏“景平”之曲。唱……
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惟三,于嘻成礼。
五、彻馔,乐奏“威平”之曲。唱……
牲象在前,边豆在列,以享以荐,既分既洁,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六、送神,乐奏“咸平”之曲。唱……
有严学宫,四方来宗,恪恭祀事,威仪雍雍,歆兹维馨,神驭还复,明摆斯毕,咸膺百福。
正宗儒学第一个字是“礼”,礼即礼神,拜神。孔子在易大传中强调,圣人以神教化天下,万众服焉。是故,孔子周游列国,首先是宣讲应如何礼神。战国时,屈原所在的楚国,“南后”最重礼神。她最忠实于孔圣的教化。
在礼神之后,是祭孔。下面是第二组词曲。
一、迎神,“咸平”之乐章。唱……(同时注上乐曲的音符,以便研究者试唱)
大哉孔子 先觉先知 与天地参 万世之师
尺凡六五 尺上五六 凡六上五 尺上五五
祥微徽绂 韵答金丝 日月既揭 乾坤清夷
五上凡六 凡上尺五 凡六尺五 凡六凡尺
二、初献,“宁平”之乐章。
予怀明德 玉振金声 生民未有 展也大成
尺凡六五 上凡尺上 六凡上五 凡六五六
俎豆千古 春秋上丁 清酒既载 其香始升
五上尺五 六六五六 尺上凡上 凡六凡尺
三、亚献,“安平”之乐章。
式礼莫愆 升堂再献 响协鼓镛 诚孚罍献
尺凡六五 上五凡尺 上五凡六 五上五尺
肃肃雍雍 誉发斯彦 礼陶乐淑 相观而善
五五六六 凡尺上尺 上五凡六 五六凡尺
四、终献,“景平”之乐章。
自古在昔 先民有作 皮弁祭菜 于论思乐
尺凡五六 上五凡六 五上凡尺 上五六凡
惟天牖民 惟圣时若 彝伦攸叙 至今木铎
五上尺五 凡上凡六 五五上尺 上五凡尺
五、彻撰,“咸平”之乐章。
先师有言 祭则受福 四海黉宫 畴敢不肃
尺凡六五 尺上尺五 凡尺五上 凡六凡尺
礼成告彻 勿疏勿渎 乐所自生 中原有菽
五上尺五 凡六凡尺 五上凡尺 凡六凡尺
六、送神,“咸平”之乐章。
凫绎峨峨 洙泅洋洋 景行行之 流泽无疆
尺凡五六 上尺凡六 上五五上 凡六五六
聿昭祀事 祀事孔明 化我蒸民 育我胶庠
五五凡尺 尺上凡六 尺五尺上 凡六凡尺
文庙春季乐章,夹钟为宫,倍应钟起调。文庙秋季乐章,南吕为宫,仲吕起调。若有研究者可向音乐专家请教,并译成现代乐谱。音乐学院的师生,一看皆能懂。
文庙秋季乐章,其词不变,其曲有异。故只录其曲如下。
一、迎神,咸平乐章。
六乙上尺 六凡尺上 乙上凡尺 六凡尺尺
尺凡乙上 乙凡六凡 乙上六尺 乙上乙六
二、初献,宁平乐章。
六乙上尺 凡乙六尺 乙上尺五 乙上尺五
尺凡六尺 上上尺五 六凡乙六 乙上乙六
三、亚献,安平乐章
六乙上尺 凡尺乙六 凡尺乙上 尺凡尺六
尺尺上上 乙六凡六 凡尺乙上 凡上乙六
四、终献,景平乐章。
六乙尺上 凡尺乙上 尺凡乙六 凡尺上乙
尺凡六尺 乙凡乙上 尺尺凡六 凡尺乙六
五、彻馔,咸平乐章
六乙上尺 六凡六尺 乙六尺凡 乙上乙六
尺凡六尺 乙上乙六 尺凡乙六 尺上乙六
六、送神,成平乐章。
六乙上尺 凡六乙上 凡尺凡凡 凡上尺上
注:后四句原版无工尺谱,已失传。本册书将上海孤本之主要内容印1500本,以保丽江文化不绝。
清朝廷为开发丽江,由知府官设“玉河书院”和“雪山书院”,以传播汉地儒教文化,教化夷民。又设义学书馆十七座进行讲学。如忠孝馆、白沙馆、九河馆、江西馆等等。在“下井书馆”又设三间房为关帝庙,三间为义学馆。
当时官府办义学,初,苦于无一人前来上学。边地从不知学校是干什么用的?于是官府下令,子弟不赴学者,严惩其父兄。百姓不赴学,则拿乡保示问。强行向边民灌输儒教思想和儒教文化,以期使边民为顺民。
在1743年,乾隆皇八年,丽江书馆的教学内容,其课本及讲学书目录如下:
圣谕广训 上谕 御纂周易折中 春秋传说汇纂 书经传说汇纂 诗经传说汇纂 日讲四书讲义 凤仪六经 朱子全书 性理精义 古文渊鉴 大学衍义辑要补 孝经注解小学纂注 近思录集解 四礼初稿 四礼翼 吕子节录 重刻资治通鉴纲目 尔雅注疏 文庙陈设礼乐祭器图 学政全书 文武官相见仪注 乡饮酒礼 书院条规 钱名世诗 斯文精萃 乐善堂日知荟录 全滇义学汇记 朱子治家格言省身录 抚松吟诗集 明史 御选四书文。共计三十四部书集。
学者甲:这些书在丽江已无存了,文革一把火全光化了。上述三十四部书,是儒学正宗教本。
学者乙:府志写道,语曰,人杰地灵。丽江地区,雪山丽水,灵气极盛,怎会不出人杰?夫大木产于名山,明珠出于沧海。
<二>
在府志中记录了丽江名人如下。
一、元朝时的“麦良”。元世祖封其为元军副元帅。其 率兵从丽江攻克大理,擒段兴智。身佩副元帅虎符,以镇“么些”。又破铁桥城花马国,授封银印。
二、明朝时的“阿得”。洪武十五年,明军兵下云南时,阿得率众归附。明皇赐姓木。阿得率兵破石门寨,征巨津古寨,屡建战功。
三、“木懿”为丽江上知府。吴三桂打算叛离,在云南计划外联蒙番。但必须取道丽江。于是煽诱胁迫木懿,授以伪帅。木懿在省城被扣七年,坚志不从,使吴三桂过不去丽江天险,无法与中甸蒙番联合叛乱。
四、木青之妻,罗氏女(罗刹女)。木青上任土知府,却卧病不起。番寇入侵,罗女怒曰,彼以我新遭丧,子在襁褓,妇人无能为耳?乃亲环甲跃马,身先士卒,一鼓克敌。
府志记录了丽江山水熏陶的文学名士。
一、明朝时的“木公”,字恕卿,号雪山。世袭土知府。于玉龙雪山南十里为园。杨慎录其诗104首,名曰,雪山诗选。
二、木青,号松鹤。木公之曾孙。二十九岁病故。留下诗集“玉水清音”。
府志记录的修行修炼者如下。
一、明朝时的“蓟羽士”。明正德间至丽,爱玉龙山,于是久住不去。每日写《黄庭经》数章,其所居之室,常见紫气缭绕,野鹤成群,驯服于阶前不去。木公赠诗曰 :山阴雨雪归来夜,玉杖霞裙引凤凰。后,飘然他往……不知所终。
二、明朝嘉靖间,“周月泉”携一鹤入丽江芝山。自称来自终南。其丰肌美髯,黄冠羽衣。料事多奇中,纵口谈丹术,笔墨间喜为幻渺之说。居数载,辞去。木公送以诗曰:
艺客遥将访我楼,
岭云海鹤共悠悠,
醉余说尽延生诀,
袖拂苍髯不肯留。
三、清朝,“阿哈哈摩尼”,西域僧。初至丽,往来雪山麓,以石结茅,终日兀坐。丽江夷蛮皆伺之。每夜趺坐石龛,喃喃持梵咒。晨起,取清泉灌其体,自顶至踵,虽严寒必日三焉。鹤发童颜,步履如飞,或叩以导引术,笑而不言。神色清润,年已百余岁矣。后去丽江南鹤庆,住锡东岳宫。
四、清朝,“处音都知”译名为“法界金刚”。顺至己丑年,自西藏来。住锡解脱林,为四众说法。初,未信服。尝夜失所在,其徒导至西园寺,其正与铜像宾头卢尊者谈法,彼此互答,始惊异之。后,西园火灾,惟宾头卢像不毁。吴三桂叛逆,备礼来迎,固却西归。
五、清朝,“的痴”,喇嘛僧。自幼入芝山修行。未几,退居山岭太极庵。每日默坐持念,不履城市五十余年。鹤发童颜,喜笑自若。隆冬大雪,露肘袒肩,一如常时。四宝法王及西域高僧来叩其所,皆敬礼之而去。
六、清朝,“一文仙”,不知何许人?游至丽,栖息吴烈龙王庙中。蓬头赤足,腰系铁环。四时惟一敝袍,严冬大雪,流汗满面。每晨入市,笑而不言。虽暮夜必归庙中,步履如飞,乘骑者尾之不及。在丽二十余年,容颜常如一日。一饮数十巨觥。向人索酒钱,只取一文,多给不要。因呼之为一文仙。
七、元朝时“么些”人麦宗,七岁知文字,长大后,凡吐蕃、百蛮诸种书契,无不通晓。且会听鸟语。夷众称为奇人。其子麦良,后为元朝副元帅。
八、明朝有江南人叫马肖仙,善画山水。西域闻其名请去,后又返丽。死之日,人见其指头有字云。
九、清朝,杨成初。遇异人传授,精于歧黄。丽俗信巫,不事医药。见成初指应如神,全活甚众,医道始行焉。今丽之业医者,皆其传也。
丽江府是四品官府,知府又称为太守。府下设州和县,为州官、县官,是九品位或八品位。太守相当于现代的大中城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其职务是:1、思想政治工作。在古代就是抓儒学教化,建庙宇。2、经济布局。古代是以农牧业、织布业、盐铁业为主。3、控制财政收支计划的平衡。古代主要是人丁税,田地税,商业税。4、发展集市贸易。5、掌握地方军务。6、监督州官县官的公务。
太守的任命方式是两种,一是朝廷各大部题奏御批,一是由省府题奏,经各大部议定后由皇上御批。
丽江府下设若干州,如通安州,巨津州等等。州官,县官相当于大中城市的区长,县级市长。州县之下就是里保长,相当于街委会主任、村长、乡长等等。
古代朝廷主要是器重于太守,依靠太守管理江山。太守称之为知府,州为州牧,县为县令。下面例举在清朝雍正二年,皇上亲自对知府的训令。谕知府:
国家亲民之官,莫先于守令。盖州县官与民最亲,而知府又与州县官最亲。凡州县兴利除弊之事,皆于知府有专责焉。知府一官为州牧县令之表率,承流于上,宣化于下,所綦其重矣。太守,吏民之本也。应廉洁奉公,和平正身,率属以与民休养生息。其在,应使所居民富,其去,应使民思之,念之。
乾隆皇三年传谕:
守、令为亲民之官,最关紧要。而边疆之地,夷民杂处,抚绥化导,职尤甚重,更不得不慎选其人……
乾隆皇在谕中训斥省府官(督抚),省官选能人去边地,苗地,以资弹压。乾隆皇曰,殊不知此等能人都是喜事之辈,为建立功名图升迁而压迫百姓边民?而并非是实心实政,以抚绥化导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本。
乾隆皇又指出:文武不和,乃地方之大患,尤其是在边地苗疆,更宜严禁而重惩之。以后,若有怀挟私意,彼此争斗指责,以致误公事者,应从重议处,毋得姑容。钦此。
乾隆皇表现出对云南,尤其是丽江,格外的关注。
在丽江府志的记录中,对前面的“麦宗”又格外详细记了几笔……
麦宗,丽江通安州么些族人。七岁时,不学而自识文字。当时,他偶入玉龙雪山之中,见石中有水,饮之,突然能听懂鸟语。
一日,群鸦在林。有一鸦从南飞来,哀鸣甚急。群鸦也随和哀鸣。麦宗曰,这只母鸦的雄鸦被白沙里人打死了。众人去验之,果然!
不久,麦宗又自通晓百蛮诸夷的各种语言。由此,麦宗被当地人称为异人,并被推举为酋长。
府志尚记录如下几件异事。
一、宋宁宗嘉定十七年甲申,元太祖南征东印度。大兵行至丽江铁桥石门关时,忽然前军报告,有一独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全身绿色,能说人语。它说:“汝王宜早还!”
元太祖问“耶律楚村”是怎么回事?对曰:此兽名“角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以告陛下,陛下乃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
元太祖听后,当日即班师返回,不再攻打东印度。
二、山移
咸化庚子五月内,丽江巨津州白石云山,山高四百余丈,距金沙江约二里。一日,山突然从中间断裂,其中一半原地不动,另一半却移置金沙江中。江水逆流淹没苗田民房……
州府层层上报上司、镇守、太监等官,及满朝文武。皆知云南屡有边报“山兆”。
三、神石
麦宗常游猎于雪山中,见一獐,其色如雪,甚以为奇。追逐之,突然雪獐变为白石!重不可举。麦宗拜石后又举,其轻如纸。麦宗负白石下雪山,行至今庙处少许休息,白石却又重不可举,移之不动。随后麦宗就在庙里为白石立祠祀之。
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经由丽江时,敕封雪石及雪山为“安邦景帝”。
时,丽江土府木氏率兵与入侵的吐蕃大战(吐蕃现为缅甸境内),神屡现白袍将,跨白马助阵。
万历间,为白石重拓殿宇,铸大鼎,大钟,以纪其事。至今每年二月初八日,土人祭石祈祷多验。
四、石鼓铜钉
相传石鼓是诸葛亮南征时所立,是为镇吐蕃,石鼓立于金沙江边。本朝防汛衙门打算迁址于石鼓处,平地基时,挖出一石棺。石棺下面有一大铜钉埋在地下,宽五寸,众人又深挖五、六尺,大铜钉依然拔不出来,深深插入地中。众人大惊,忙以土掩之。土人长者曰,是当年诸葛亮南征时以 铜钉断地脉,以镇吐蕃。如今铜钉尚在地下。
五、郁刃铎鞘
唐异等七人在丽江发现一铎鞘,夷人视为宝。此铎鞘出于丽水状如月芽,有孔旁达。所击之物,无不洞穿。夷人月月以血祭之。
又有一浪人在丽江铸一郁刃,以毒药并 冶,十年炼成。伤人即死,称之为浪剑。
六、耕者入潭
昔有人耕于丽江之野,忽风雨暴至,众人只见人牛犁旋绕卷起入龙潭。只见人牛犁在潭水中旋绕,越旋越深……
七、雪山新峰
万历年间玉龙雪山主峰旁,突生新峰,莹玉灿目,势若卓旗。有“雪山新峰记”专录此事。
<三>
丽江民俗与地理位置有关。山族中人自认为是千古之前天女所生,世世代代厮守玉龙雪山。由于与藏地仅一江之隔,常有喇嘛传法。故丽江土族多拜佛信鬼。逢事有病多请土巫(当地称为“把刀”,即巫师)论断。其中尚有卜筮者,其起卦卜筮之法,应用的却是“结绳”法。按《易大传》记载,此法在汉地早已失传绝迹,是伏羲年代应用的卜筮之法。其易法要远远早于《周易》之卜筮法。是故,研究易法者应去丽江 考察,或许丽江土巫应用的是归藏易法,或连山易法。
丽江人于阴历三月三祭拜真武大帝,即玄武。酒祭之余行刀舞。古丽人以箭为礼,年节时拜见大头目时,要送箭一支。府志记载如下。
大酋长土司,择所属么些大头目五六人,皆戴白缨大帽,穿黑靴。中上头目十余人,戴花缨大帽。小土头目二十余人,戴蓝缨大帽。共理事务,分管各山寨。土兵俱戴黑缨大帽。正月二十日,山民拜年见司时每人进箭一枝,土司待之酒食。
夷民不习纺织,男女皆刀耕火种,力作最苦。服食俭约,俗尚古朴,惟好佛信鬼,佩弩悬刀。
土人死时皆火化。夜用土巫名刀把者,杀牛、羊致祭。男女聚集饮酒,不哭,以醉为哀。
后,官府儒教屡禁止,已改随汉俗,土葬立碑,哭号。土风亦是清朝祭祀。
夷人各种,皆有歌曲,跳跃歌舞。乐工称细乐。筝笛琵琶诸器。其调有“叨叨令”,“一封书”,“寄生草”等名。
有卜筮者,俗呼“阿明”。念番语,结毛索。索所结,每以一物取象,结十三次,断吉凶甚验。
元旦,设香案叩祝。自元旦至初九日 ,土人洗米净香宰豕,极为诚洁。各就各坛,请刀把祭雪山,名曰祭天。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现官府令其改儒,名曰祭祖。
六月,土人祭祖。二十五日为“星回”节,燃火炬三夜。土风古俗认为先祖先尊是天上的星座。
饮食以大麦酿土水酒,味甚薄。大颗麦、无芒麦做馒首,以蔓菁汤咽之。燕麦粉以水调充腹。此为土人终岁所需。小麦面非享客不轻用。
果类以核桃,栗子,松子为多。
花以山茶,牡丹,芍药,梅花为多。
药属:紫金锭(以雪山水合诸药服之,通治各症,奇效。注:官府记)
羽属:鹰,野鹤,白鹭为多。乌鸦,水老鸦,野鸡。
毛属:鹿,兔,狐狸,獐,飞鼠、麂,岩羊,虎,豹,熊,野猪。
官府重申,自古传说丽水出金,实属误传。丽水无金。全地区仅官府库存黄金四两。
府志曰,自古传说的西域雪山,人皆不知所向。实即玉龙雪山也。此西域雪山早传闻于晋代。玉龙雪山,伟巨灵于天地,历今古而特奇。祖昆仑以发脉,越天竺而雄峙。亘三危兮 络绎,傍九隆兮委蛇。凌摩碧落兮张盖,翘首大荒兮展旗。俯点苍兮小小(注,点苍山,哀牢山为云南两大名山,但与玉龙相比,只能称为小小),渺哀牢兮卑卑。伊造化之神秀,森天柱之表仪。
而或收晚霁,藏暮 霭,送斜晖,迎素月,玉宇光纤尘,飞镜临丹阙,林际邀婵娟。广寒玉山争辉,天上人间何别?
天高高其无量,夺金乌以烜彩,射碧间而辉煌。晶光回赤龙之驭,还飘沁热客之肠。
鸟飞山容移,鱼跃波心静,置身山水间,疑在蓬瀛境。呜呼!沧桑幻化,仙境模糊,此则斯山之胜概也。
乃作歌曰:三神之圣兮望望然,岳清峻兮浑脱琉璃。似越石姑射之隐见兮,可望不可即也。映冰心于玉壶兮清可鉴,御天风而下览兮神怡怡。
<四>
若去边地丽江观光雪山,有两条路可行。
一、沿长江江渡至重庆。南京至重庆上水八天。武汉至重庆上水五天。
从重庆乘火车或高速公路至成都。
从成都乘火车经峨嵋山达攀枝花。
从攀枝花乘汽车西行至丽江。约180公里。
二、从重庆乘火车经贵阳直达昆明。
从昆明乘汽车西行大理,约260公里。大理国有著名的“洱海”、点苍山、鸡足山。大理至丽江公路约160公里。从丽江再西行则进入西藏。
丽江极少有人去,不仅是荒僻边远。寒冷的气候使夏天,内地人也难以承受,无法从炎夏一下步入冰天雪山之中。另一方面是语言障碍,难以交流。现介绍几个常用词,也许能用得上。括号里是发音。
朋友(党阿)你好(纳噶买)我饿(扼戎)吃饭(孜哈)饮水(提戟)麦馒首(都奖)下饭菜(树哈)米饭(潜哈)白菜(匍菊)青菜(罗畅波)豆腐(诸)多少钱(奔能盐寄)一二三四五(的你续笼瓦)骑马上山(斋绕钞容)寒(气)衣帽(拉巴蒙古)点火把(这弭)房屋(戟)睡(意)醒(鸟)
学者甲:明将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李自成攻进北京,大吃了十八天饺子。结果,吴三桂开关引清军打了过来。吴三桂若不开关,清军也打不了中原。
学者乙:在历史书和历史课本上,都称吴三桂是叛国叛族的叛将。这是个大是大非问题。但是若把时间放长了看,第一,如何明朝是国,难道清朝就不是中国吗?第二,清朝满族也属中华民族,又哪里来的叛族?第三,明朝崇祯皇已经在故宫北面的景山上吊自尽了,大明江山已灭,又哪里还有什么叛将?
反之,如若八旗兵不进关,不攻下青海、西藏、新疆、内蒙。以后的国势很可能是中国没有东三省,没有青海、西藏、新疆、内蒙。是故,历史上争的是是非非,仅仅是一时之是,一时之非。若放进绝对真理的长河中去,则无是无非。
朱元璋是农民将领,打了天下,坐了天下。李自成同样是农民将领,打了天下,却仅坐了十八天皇上。他若不过早杀掉李岩,红娘子若不死,他也不致于丢掉天下。
学者A:吴三桂的夫人极漂亮又年轻,住在京城。李自成进京后,若能立即将明朝将领的妻室保护起来,而不是去占有。吴三桂也不会投清,说不定会降李自成。
学者B:吴三桂的结局也是不乐观的。
学者C:清军入关后,命吴三桂的军队作敢死队,一直打到云南边地。并命他就地镇守边疆,不得进中原。
学者D:于是,吴三桂在云南为王,打算西出丽江铁桥石门关,联系青海的蒙古军,西蕃军,藏军,吐蕃军对抗清军。
学者E:吴三桂把丽江割让给了蒙古军,以求蒙古军支援。康熙皇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反,攻占了贵州,湖南衡阳。十六年,清军攻入云南又从蒙古军手中收复了丽江。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死于衡阳。吴三桂的部将郭壮图等人拥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屯兵于贵州以拒清军。十九年,世璠军退回云南。二十年,清军再度攻入云南,破城,世璠自杀。其部将率兵进入丽江澜沧江山地。二十一年,清军攻入丽江,部将自杀。吴三桂一支旧明军全灭。
学者F:康熙皇五十八年二月,命都统“五哥”率江宁,杭州满兵二千名进驻云南守边。
五十九年,总督蒋陈锡进兵驻丽江,会合五哥的两千满兵,鹤庆丽江一千五百名绿旗兵,丽江土司兵五百名,攻入西藏。以后留下三百名绿旗兵驻守西藏,其余全部经丽江返回。
学者甲:现在的丽江府和清王朝时代的所辖地界已发生变化了。
学者I:现在的行政分界,把丽江府西部划为独立的怒江州。丽江为行政专区,其西面就是新独立的怒州和古云龙镇,南面是剑川镇和宾川镇的鸡足山,以及楚雄地区(第一次天地大战罗屯兵处)。
第一次天地大战间,罗地干布和心月狐在怒江碧罗雪山突围后,在大理的洱海会合点苍山的罗刹守军进入楚雄,准备取道昆明。但前军探报,昆明滇池的美人山已布满了九天玄女的大兵,故又南下逃遁。而昆仑八妖军则在丽江威胁鸡足山,牵制鸡足山西洋战团对楚雄的进攻。
到了清王朝,皇上还愿,在鸡足山修建完善了三十六寺七十二大庵以应报九天。不过,现在剩下的没几座了。真武庙和太子台 倒是还保留着。
<五>
鸡足山盘旋九道弯,古名叫“九曲岩”,后又叫青巅山,以后又改叫鸡足山。其海拔3240米,有三个泰山高。玉龙雪山将近有五到六个泰山高。夏天,穿单衣不可进鸡足,因为高处不胜寒。到了鸡足山顶向北一观,玉龙雪山茫茫连天一片。
明朝末年,1639年,徐霞客奉丽江木土司之命,前往鸡足山修书《鸡足山志》。徐霞客登上鸡足,北望雪山作诗:
北辰咫尺玉龙眠,
粉碎虚空雪万年。
华表不惊辽海鹤,
崆峒只对藐姑仙。徐霞客写的《鸡足山志》是当地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以后丽江木公又命其外孙彝族学者高空曌去鸡足山修志。他一个月里将山志修成,被众人视为奇才。当地人称他是小李白。
学者甲:实际上,李白也是西域胡人,以后从西域迁居于四川。
学者乙:鸡足山有一“镇山之宝”,称为“乌龙搅云图”。此图宽6尺长8尺,一片乌云中一巨大黑龙张牙舞爪在云雾中翻滚。此图在明清两朝一直被皇上视为国宝。
写西游记的那位宽净老法师说他的师父是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被称为近代禅门泰斗。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虚云和尚在陕西为光绪皇和西太后护驾。以后又护驾西太后和光绪皇返回北京城。从而得到西太后的器重。西太后和光绪皇问虚云和尚,你想去哪儿为道场?虚云曰,只要鸡足山!并向太后和光绪皇,只要一件宝,即“乌龙搅云图”。
虚云和尚受皇封为鸡足山大主持,并携国宝乌龙图进入鸡足山。而乌龙图平素不准打开,不准人观看。但只要一展图,百里鸡足山顿时狂风大作暴雨骤至。
虚云和尚在鸡足山搞了一次“千佛大戒”,千名国内外僧尼前往受三坛大戒五十三天。
学者A:在明朝,南京有一高僧,终临时拜托徐霞客,因他生前是徐的好友,两人常在一起吟诗书画。高僧曰,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到鸡足山安葬。生前不能去,死后是一定要去的。
学者甲:此位高僧为何要葬骨灰于鸡足?
学者B:他已悟出自己是弥勒战团的人。这位南京高僧法名静闻,是南京迎福寺僧人(此寺早毁),其每日禅诵《心经》达二十年。并刺自身之血书《法华经》一部,发愿供在鸡足山。
到了1988年12月23日,在鸡足山为静闻禅师修塔一座,高约三米。
学者C:虚云是清末民国初年的高僧。在他之前,明清两代的云南高僧要数担当大错两位了。担当和尚的法名普荷,别号云中一鹤。他与大错和尚是好友,两人同参,奕棋,论书,写诗,作画,舞剑,堪称僧中二绝。
担当和尚出家前叫唐泰,号大来。年轻时曾拜师董思白习诗作画。唐泰出家后入了鸡足山,一日与大错对联。普荷吟上联,“东方欲晓天下识”,大错接续下联,“文采风流一担当。”
过去称云游和尚为一担挑和尚,大错是暗指普荷僧虽僧但仍不失文采风流。
普荷听罢,抚掌大笑曰:妙哉!好个文采风流一担当。我就来个一担当,担当生前事,我为一担当。从此,普荷自称为担当和尚。
担当和尚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他有一首踏雪咏梅的诗:
担当多酒雪已降,
行行虚见老梅桩。
一枝两枝折不尽,
呼童恨不连山扛。
担当81岁时,作一偈而圆寂。偈云:天也破,地也破,担当蒲团谁敢做?!
在1651年,担当曾四海寻师,在贵州的他山下遇到钱邦芑,两人一见如故。钱早有出家之意,担当为其削发,取名为大错和尚。1659年,大错入鸡足山,写了十二卷山志。担当为大错做了一偈:
一错再错铸大错,
壮志未酬坎坷多。
削去六根方清静,
天机妙在《易经》说。
大错和尚精通《易经》,山中众僧尼遇重大疑难问题,都请大错决断。大错根据卦爻均断的准确无误。古代高僧均通晓佛儒道三教经典,更精心于《易经》,否则难成高僧。
在丽江府志里,记录有唐泰,曰……
唐泰,字大来。万历末年入选为贡生。少负异才,长于诗书画,人争宝之。后,有流寇入侵云南,其削发为僧入山。法名普荷,号担当。酷爱丽江山水清奇,土官雅重之,结庐于玉龙雪山西南以待。并题榜曰:“冰豪”。每痛饮,挥毫题咏甚夥。其诗慷慨激昂,胸中有物,未可以僧目之。
学者甲:外面大雨哗哗地下,已不像春雨了。都是你们几位念乌龙搅云图念的。现在是阳历三月十一日子时,还是说说鸡足山上的燃灯古佛吧。
学者乙:在鸡足山上一风烈处,有铜佛殿和袈裟石。殿中供的是燃灯古佛,其一左一右是四至大菩萨和维摩大菩萨,被称为过去三圣。
燃灯古佛手中一古印,称为弥陀定印。佛经记载,释佛最初是拜燃灯为师。
释佛一世为一童子时,遇一位叫瞿夷的女子,手持七枝金莲。童子用五百金钱买下五枝说是要献给燃灯佛。夷女听罢又将另二枝青莲一起给他,令他一并献上。
童子刚把七枝青莲献上,突然青莲盛开。童子惊问燃灯佛,是怎么回事?古佛曰,是心花开放。数劫后你转世为佛,佛号释迦文如来。
维摩原是一国王,一日入山打猎,射中一吊额白虎。白虎逃至燃灯佛身后,维摩国王命众武士围射燃灯与白虎,但见箭纷纷落地。众人定睛一看,所围竟是一部巨大的发金光的古经书。只见燃灯骑白虎乘青莲而去……
释佛将心印传与大伽叶之后,涅槃而去。大伽叶奉释佛密令去鸡足山顶拜燃灯古佛。山上那块袈裟石就是大伽叶的拜佛处。燃灯古佛命他在鸡足山华首门内入定,八百万年后出定,下山去牛井渡转世的弥勒上山,然后助弥勒行渡。
达摩朝拜鸡足山,在华首石门前入定,在定中,魂入华首石门,得大伽叶所传心印。出定后,传禅,曰一心禅。
<六>
学者甲:达摩在少林寺为祖时并未修得正法?
学者I:是的。他将位传给慧可后,独自上了鸡足山,在华首门前入定拜大伽叶。此时方得心印之传。据说他下山后死在洛水,葬于熊耳山。他过去是大伽叶的弟子的弟子。以后其师命他去震旦(中国)修法。他渡洋先到广州,然后去了南京。但南京留不住人,他渡江北行去了少林寺。以后他悟出真佛在鸡足,于是传位给了慧可。上了鸡足山。
学者甲:为何寺院里也修关帝庙?
学者A:自宋朝以来,朝廷以忠义教化百官万民,故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标兵,以关羽为最。是故封其为俗神,令各地建关帝庙。佛教为了保持与朝廷一致,于是说关羽曾在唐朝时向神秀学佛法,入了佛教。并立为伽兰神供在寺院中。
学者中:不过,这种事也能凑热闹吗?
学者B:市俗宗教都是后天有为,大家一商量也就定了。对上符合圣旨,对下顺应民意。原本就是热热闹闹一场戏。
学者C:鸡足山上有一座古寺,叫睡佛寺。初建于唐朝。起因是西藏一活佛入鸡足山至华首门入定拜大伽叶,一睡而去,再未出定。于是建睡佛寺。现改名叫石钟寺。直到现在,大批藏民或沿途乞食,或赶着大车入鸡足山睡佛寺朝拜。拜后大行歌舞,然后取点土回藏供上。
学者D:中国武术界的名人也都入鸡足山石钟寺拜佛。如,明代的张三丰,清代的董海川、甘凤池、单思南,民国时的杜心武等等。
学者E:古代高僧,一旦真的开悟了,必入鸡足山华首门入定拜大伽叶,得真传后再下山回归。入不了定的高僧一是悟不出总渡师是大威大势至菩萨。二是,就是入了鸡足登上华首门入不了定,进不去石门也得不到大伽叶心传之法。
学者F:著名的禅门泰斗虚云悟出来,是故登上了鸡足山。
学者G:虚云和尚原藉是湖南湘乡人。其父肖玉堂在清朝时出任福建泉州幕府。虚云生于泉州,19岁在泉州涌泉寺出家,拜妙莲为师。经妙莲点化,要他西去鸡足山。虚云登上鸡足山在华首门拜大伽叶,并发愿在鸡足山建寺立根。
八国联军之后,光绪御封虚云为“宏法”大师。当时正值西太后7O大寿。是故光绪皇借题发挥,命虚云去鸡足山修建“护国祝圣禅寺”。虚云去东南亚化缘,得重金后,在鸡足山原唐代的钵孟庵旧址和明代的迎祥寺旧址上,修建了祝圣寺。建成之后,虚云搞了个53天的千佛大戒。据传,虚云上山后,曾有一黑龙一白狐显现。此事已载入“山志”。
学者I:虚云是碧霞转世,经妙莲一点自然是明白了。妙莲下界就是为了点化碧霞,否则一住胎就什么都忘了。
学者乙:那虚云当然知道国宝“乌龙图”的秘密了。此图画的正是玄龙。
学者A:祝圣寺毁于文革。在1984年由宾川县政府重修,已不是原来模样了。那乌龙图也只在大理州仅存一张照片。
学者B:去年,1995年,师登上鸡足山,马上就留下几个字,“此乃中国佛门第五大道场,南无鸡足山 光明界,大威大势至菩萨。”又说,佛门之人不经此门,终不得渡!
学者C:前些日云南那边来信,说是在鸡足山之顶要新建大势至菩萨殿。这将是中国第一座独立的大势至菩萨专殿。
学者D:妙师一语定音,复苏了大势至的古道场。并在祝圣寺传了“中华昆仑神功”。
学者E:一进祝圣寺,首先是哼哈二将。哼将持金刚环,哈将持金刚杵。据《封神》曰,哼将原是殷纣王部将,得真人传其窍中二气,一哼则鼻出两道白光。哈将也是殷纣王战将,得异人传其一哈则口出一道黄气。
后,哼将降了周武王,哼哈二将大战不分胜负。以后,姜子牙封哼哈二将为神庙门神。
学者F:佛经曰,哼哈二将是夜叉神。称为金刚力士,又叫执金刚。佛祖身边共有500名为警卫队,其队长称为“密迹金刚”。
学者G:这500名夜叉神原是罗地干布地罗刹战团的后方留守。以后罗地干布令其守护释佛,并自命为队长。
佛教寺院的第一殿都是天王殿。内设四天王。在印度佛教产生之前,印度早已有四天王之说。认为四天王据守须弥山的半山腰。
持琵琶的白甲者是东方持国天王。其统领颠狂鬼。持宝剑的青胄者是南方增长天王,统领雍形鬼和饿鬼。手缠一龙的红甲者为西方广目天王。其统领地龙军和臭饿鬼。持伞绿衣,左手上有一银鼠者是北方多闻天王,其统领夜叉,罗刹男众。
此四天王都是罗地干布地罗军的大将。以后令其守护罗汉天。
学者I:一般寺院都在天王殿的中间设立弥勒殿供弥勒佛。是表他所在的兜率天比四天王天高一层。
学者甲:佛经中传说,释佛说,56亿7千万年之后,弥勒下界转世,寻大伽叶接祖衣,学涅槃大法以渡众生。并说要说法三次。
学者A:56亿7千万年是指地球从云状物刚刚形成地核时起算,至又成云状物散解为止。世人误以为是从释佛灭度时起算。说法三次,即是龙华三会,一次为一会。龙表天龙军,华表花,表罗刹女。这也是罗地干布之所以肯把花仙大院的后院借给弥勒的原因。是因为弥勒保证优先渡未来及回归的龙华众。故而罗地干布将后院拿出供养弥勒。
<七>
在弥勒背后是韦驮天,他是专门守卫释佛遗物的。据传,释佛灭度后,诸天和众王商议火化遗体后,在人世间应如何建塔留念。正议时,罗地干布到。他说,我得首先取走一颗佛牙,这是释佛生前定的。剩下的事他不管。此时,韦驮发现罗地干布身后躲着一个罗刹,乘人不备偷了一颗佛牙就跑。韦驮奋力追赶,终于要回那颗佛牙。于是,诸天,诸王决定任命他为释佛遗物护卫。
学者B:韦驮天翻译过来表“大阴天”,永不开晴,不给面子。罗刹女最烦他,不上钩,骗不了他。
学者C:鸡足山上住的都是白族人,祝圣寺的大雄宝殿也采取了白族建筑风格。“大雄宝殿”四个字是中国佛教会长赵朴初所题。右边是孙中山在民国二年,即1912年题的“饮光严然”四个大字。左边是梁启超题的“灵狱重辉”四字。
学者D:鸡足山上有一名寺“悉檀寺”。此寺是丽江土知府本增出资所建。于1617年建成。1624年明朝天启皇上题寺名为“祝国悉檀禅寺”。该寺内的陈设具有典型的“纳西”族风格。徐霞客于1638年住在该寺写成《鸡足山志》。丽江府南面的剑川人赵藩于1912年住在该寺写了“鸡足山志补”四卷。赵藩是清朝末年时的盐巡使,著名的川成都武侯祠的楹联就是他的作品。徐悲鸿的众多名画也是住在该寺时完成的。
丽江的土知府本增,拜求观音,请她把鸡足山地脉接到丽江,以保世世百里为王。木家发愿世世代代为鸡足山护法。但接通地脉必须经鸡足山上龙潭王同意方可。观音找龙王商量,龙王碍着观音的面子,不同意也不好。于是提了个条件,要木家把家财填满龙潭方许可。
木家将家财填龙潭,但怎么也填不满。观音托梦,让僧人在龙潭边念七天七夜《心经》。七天后,众僧以金银纸元宝填之则满潭。于是龙王许可。后西双版纳一小母龙来到鸡足山,大势至菩萨为表彰龙王许可建悉檀寺,作主将小龙女许之为妾。此龙潭王正是罗地干布。
鸡足山文献记载,观音忙招来五百罗汉做工匠,其亲自管伙食。普贤管物料,文殊当会计,地藏王当出纳兼采购,使丽江木家很快建成悉檀寺。使得鸡足山大王大势至十分满意,同时也调合了罗地与大势至的关系。
小龙妾常听四大菩萨说法,很快修得正果。但神龙就是不开悟,业障太大。四大菩萨也无法,只好让他等有缘人。
虚云和尚上鸡足山后,一讲法,神龙顿时开悟。鸡足山的众僧尼及山民都说,就该是神龙与虚云有缘。
湖南洞庭至南岳衡山,皆是天锋军阵亡人。碧霞念旧部,转世为虚云,祖籍湖南。
妙莲点化虚云去鸡足,为的是让“她”去点化神龙。
学者E:据大理地方传说,明朝有叫杨埔的人入鸡足山修道,在山洞中辟谷数月却终不开悟。夜来得一梦,张三丰仙师点化曰,“参透只应山僧语,得道玄机在谁心?”
杨猛醒来,只见明月当空正是子时。待启明星起,晨钟响了108声,杨策杖入寺见一老僧,僧曰:“参透只在天地心,道去谁知无我境。”
而天地之心在玉龙,杨登上鸡足山顶向北遥拜玉龙雪山,从此得道羽化……
后,武林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自然门武师杜心武,皆登鸡足山遥拜玉龙。
在鸡足山顶修有四观台,游山人只知是观风景,只有得道高僧暗知,必须在此遥拜玉龙。没有玉龙许可,亡魂不准入丽江关,进不去白月道。
学者甲:这位神龙爷有时也是混不讲理。
学者乙:是故山僧在鸡足山金顶修了一座白玉塔,塔影正映入悉檀寺旁的龙潭。以图以塔镇神龙。可塔影却成了龙潭中各色大金鱼的玩物,它们在塔影里游来戏去。
<八>
学者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明师点化他的功法。为何第27参是参拜观音,而最后一参,第53参是参拜普贤?
学者乙:修行者要迈四大步。第一步是悟道,余下三步是修道,证道,得道。此四步完成之后方可真正能渡人,即助道。后人则不然,道尚未悟,就成天大喊渡人。童子53参,参拜到第27位时,到了观音这一步算是悟道。观音只管引渡开悟。参到第53参拜至普贤时,为修道。普贤主持正法修行。但仅53参仍是尚未得到。是故善财童子在《西游记》一书中,投胎牛魔王之妻罗刹女铁扇公主,为红孩儿。
汉地修行,以53为修行之数。但殊不知以53为数修行是修不出去的,最高层次也仅是进入修道。是故尚须于九品莲台补修多少亿万年。就是因为不知还有个55大参拜未修。各地寺庙天天晨钟鼓108响,就是警世恒言,要修行者一定要按53,55,即108大行法修持。55为天地大拜。其中,前28拜为星宿大拜。后27拜为九宫大拜,各宫三大拜。28星宿大拜为证道,后27九宫大拜为得道。完成108普贤大行法,方为知天地之心,尚需遥拜玉龙求道。此求道一是求丽江关通行道,二是大势至白月道。按上述之法是直上罗汉天,不走九品莲台补习班。不必在莲台里再蹲上多少亿万年。修出去就是圣罗汉和圣罗刹。不过在上面不叫圣罗刹,而是叫圣罗仙,或大罗金仙。圣罗汉叫大罗金汉。
若是再修,则进入圣菩萨位。具足圣菩萨位者才方有渡人资格。
若是再修,则进入佛位。但佛不渡人,是故具足佛位者若要行渡,则自动下降为菩萨位。故而九宫虽都具足佛位,但不称佛,有天命在身,凡缘未了,尚需渡有缘之人。
弥勒有行渡重任在身,是故不能称佛,只能称为未来佛。
燃灯古佛因自动下降为九天皇位,是故也不称佛,而为过去佛,现在不是佛。
释迦灭度后,因既不再渡人,又不退位称王,是故现在仍为佛。
学者甲:既然神功法中的108天地大拜,如此关键,如此重要,却又如此简单。那么,为何师在教材中不强调一下呢?
学者乙:两个原因。一是看修炼的老老少少实在是太辛苦,尤其是三伏大热天,若再不注意补助,岁数太大的人会累休克过去。二是,真正的修行大法,实际是最最简单不过,简单得让你根本不信,而认为是迷信。是故,师不愿让人们误解,而使绝上乘的白娘普贤之修行大法落俗。虽如此,师在前面的众篇集中,已在多处点明了此法。
学者甲:你说的补助是指什么?
学者乙:行108天地大拜时,每天应多补充盐和糖。有条件者在行功半小时之后,若能喝上一碗豆奶粉或奶粉,那当然是最好最好!
学者甲:有学员来信说,其46岁时就闭经了。现已六十来岁,行神功一个月后,又来了月经。问,是否正常?
学者乙:师在教材中已讲,神功抗衰老,使人在生理上还童。能使66岁老妇生子,但应注意节育,别闹出笑话来。现在四十岁的妇女进产院,那十八、九的小护士就天天没好气地损你,都那么大岁数了,怎么还不正经?!
学者甲:为什么鸡足山佛门圣地僧俗居士都可以吃荤?
学者乙:从显态看,鸡足圣地并不是汉地佛教,而是边地少数民族区的佛教。西藏密宗僧人及藏民常去朝圣,东南亚小乘佛教的修者也常去云集。而他们中有大量之人都是不吃素的。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明皇派各路武林大内高手护送其妹妹朝拜鸡足山,同时也将汉制佛教的规矩传了过去。是故,在山门内各寺院不再准许吃荤,山门外修一大庙专供吃荤僧尼众及居士居住。吃荤吃素自行方便。
以往,边地少数民族祭拜时,还愿时,都要杀牲。实行汉制后,山门内寺院不可杀牲祭佛。在山门外大庙里可以杀牲祭拜还愿。
在大庙里,首位供的是鸡足山大王。鸡足山佛教称其是,“三峰九化鸡足景帝”。他实际就是罗地干布。当年护送大伽叶来鸡足落草。而众人不知的鸡足山实权大王是大势至,罗地干布在鸡足山要听她管,实际是把他放在大势至眼皮底下改造。九宫中,八宫对罗地干布早已消了气,只差大势至的气尚未消完。
在大庙里除山大王之外,两侧尚供有马神和 王灵官。马神属儒教供的俗神,表忠孝。王灵官属道教神。
古代朝廷视鸡足山大王为护国安邦大王。山中白族村寨视其为“本主”。
学者A:真正主宰鸡足山的是西洋女王大势至。在山上古有“圣母泉”,此圣母即是西洋女王。圣母泉暗通大理的洱海,是当年圣母的西洋女战团与大理点苍山罗刹女战团在洱海大战时的秘密通道。
以后和好了,在圣母泉上有一桥,名为“雪阴桥”。雪阴是表玉龙归顺大光明王西洋圣母。古代,在圣母泉上还有一块形如金发女郎的卧石。
近年,有台湾女尼道兴师捐款修复了此桥。以后,圣母泉改叫盒子孔水,雪阴桥改叫盒子孔桥。
学者甲:若去丽江,也就只好吃荞麦糕喝蔓菁汤了。那鸡足山可有好吃好喝?
学者I:鸡足山的板栗十分有名。松子也极多。最有名的是香笋,其笋尖的内心称为笋衣。当年虚云和尚带了一批笋衣去北京朝见西太后,西太后非常喜欢吃。西太后还命宫中女才子画了一幅“出土青竹笋”,画中题诗曰:
灵山育就碧玉笋,
青翠芬芳爱思思。
入口微嚼味入脾,
梦里还呼此笋衣。
虚云则曰:香从竹里出,笋宜山中采。
学者甲:虚云一代佛门大泰斗,为什么总是虚着西太后?那西太后边吃笋衣边爱思思,我看她是心里想着罗地干布。
学者乙:佛教若要成就佛业,当然必须要依靠国家朝廷,这是明讲。暗讲却是,西太后又不是外人,她是小王母转世。她们之间是同母异父。
在鸡足山喝的要数牟尼庵的“状元茶”。牟尼庵修建于1522年,其施茶所用之水是旁边的“玉龙瀑”。在1542年间,四川状元杨升庵因在朝廷议案时得罪了明朝皇帝,而被流放至云南充军。杨状元专程入鸡足山住在牟尼庵饮茶,一边编写“茶经”,一边编写“山志”。茶经及山志初稿写成时,庵内失火烧之。杨状元感慨万分,在一断墙上题诗一首下了鸡足山而去。正是,人不逢时,处处灾。
<九>
1604年徐霞客入山在牟尼庵品茶。有感杨状元所遇,题状元茶诗一首:
状元状元真状元,
可怜议案被牵连。
鸡足灵山觅归路,
那知失火错前缘。
学者A:古代遁入佛门的高僧,大都是壮志未遂之客。如担当和大错和尚,抗清复明未成,削发为僧。而如今入佛门者,大多是吃饭发生了困难的人。是故,古僧为文僧,今僧是饭僧。
学者B:佛教的现实意义,最起码是使十万僧尼有饭吃。使以佛教为因由从事的商业、旅游业、手工业、工业等等得以使千百万人就业,并有了饭吃。12亿人口对十万僧尼,平均1万2千人养一个僧尼。
学者C:问题是一个僧尼能否行渡12000人以还果报?
学者D:这也是僧尼无法修出去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果大律决定了现代僧尼根本修不出去。只好等八百万年之后,弥勒入鸡足山龙华三会。
学者甲:如今方明白师为什么仅渡15000人? 1/3过了关,余下一万魂在三界口。又三七开,七千众在界口待命,三千众返回投胎行渡。正是各了各的缘,各完各的指标。还是书归正传,云南人嗜好焚香,不知何故?
学者乙:嗜好焚香不仅是云南,古代从王朝官宦至寻常百姓家,皆嗜好焚香。
学者E:最讲究的要算云南大理州了。鸡足山的许天侠老师对焚香也是很有研究。古代,云南大理被称为“妙香国”。泰国缅甸的异香,在云南有大量进口。
学者F:杨升庵状元充军流放入云南蛮荒之地。临行前,他在成都买了上品檀香数十斤带到云南“焚香静坐思三生,修身养性炼空明”。
杨状元来到大理国,方知云南香盛内地。于是作诗曰:
妙香国里国香妙,
随香轻飘上九霄。
不图人间福禄寿,
愿变轻烟四海袅。
宋朝大诗词家陆游诗曰:
官身常欠读书债,
禄米不供沽酒资。
剩喜今朝寂无事,
焚香闲看玉溪诗。
鸡足山大觉寺的妙惠介绍了开悟香方。将中草药制成粉末,在香盆中焚之。配香的中草药是,沉香,黄檀,降香,木香,丁香,乳香,检芸香,官桂,甘松,三奈,姜黄,玄参,丹皮,丁皮,辛夷花,大黄,葶木,独活,藿香,茅香,白芷,荔枝壳,马蹄香,铁面马牙香,木香,炒硝。
三佛香方为,沉香,乳香,丁香,白檀,香附,藿香,甘松,远志,葶本,白花,玄参,零陵香,大黄,降香,木香,茅香,柏香,川芎,三奈。
学者G:内地的寺院一般不太讲究,早晚僧尼上大殿礼佛时,一般都焚檀香小细木条和檀香木末。
学者I:记得师有一次问西王圣母焚何香好。圣母曰,印度香虽好,但九级能量以下者承受不了。九级能量以下者,焚一般杂香就可以了。圣母说,印度香是供圣观音的。小神小仙用不起。
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二日 西边山
欲知后事,请阅第25篇天道行,第26篇地道行,第27篇人道行,第28篇断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