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集

首页 往前 往后

修行者 <宇宙生灵学>

第二十四篇 将军行

第二一五集  漫天乌云

<一>

“何为漫天乌云,而不是乌云漫天?”学者甲问道。

时间已是三月七日的傍晚,气温已达20几度。年轻人有的已穿上了白汗衫,而关外的地面才刚刚开始解冻几公分。

学者乙:漫天乌云是天所固有的“有常”,而乌云漫天是外来的异常。犹如妈祖所说,对天而言,雷电风雨总是情。天之情在于生,此乃天德。地之情在于养,此乃地德。人之情在于立,在于生存于天地之间,能站住脚。屯就是立住。是故《易》之前三卦为“乾坤屯”,即天地间。第四卦才是人,即蒙。故知屯乃人德也。

学者甲:在上一集里,广西十万大山东面海边的那位医生问,可否应用八宫卦法断出人属哪一宫?为何她们说,不可?

学者乙:现在回忆一下,当初师写到此处时,顿了顿,犹豫了一阵,最后还是决定不讲此法。师认为若写出,会产生导引上的偏差。一些人会不注重相应逼出通灵,却沉醉于纸上谈兵,最终什么也不是。都是嘴上功夫,不是心上的功夫。犹如有些人热衷于瞎猜瞎测能量一样,开了旁门,正路就上不去了。

通灵在于“逼”,不逼不迫难以通灵。若是路路通顺,就逼不上通灵路。路路阻障方可逼入通灵。这叫逢绝路而后生。师写的《修行者》一书,何故多阅多读就可通灵?就在于教材一次次地封闭你的各种通路,把压力逼上来,最后冲开通灵之路。若人修了一辈子修不出灵来,那不还得转起来没完。

是故,若是大讲纸上功夫,不就等于是开了个口子把压力泄掉了吗?修行者个个都期望通灵,与本尊师、本战团接上关系。众多学者来信要求师告诉其本源、本师、本战团等等。师闭口不言,就在于不开口子,让你蓄足压力,自己冲出“灵关”。

学者I:不妨好好读读教材上列举的有关“巫”的案例。女巫为什么能获得眼功,通灵?全在一个逼字上。但女巫的路是被动型,先被逼上绝路,逼疯之后,大灾大病一场之后而通灵。修行人则应是主动型的,通过修炼,增高“灵压”而出灵。原理是一样的,仅是主动与被动之别。是故千万不能开个口子,口子一开就算泄了气了。同时,学友之间也不要瞎猜瞎测。一定要依靠自己。你一听信,就等于是自我泄了气。若练通灵又得重新打气。还得补口子,不然会泄起来没完。

学者G:教材和录音使学者产生与本尊师沟通的心愿,随着愿力的加大加深,灵压也就愈来愈大。当压力达到“灵点”时,瞬间通灵!这个通灵永远是自己的。女巫都逼到走投无路而通灵,修行者教材又逼又打又骂又堵,就是要你通灵。

学者F:师在教材中之所以举了很多女巫的案例,目的就是让你仔细分析研究女巫的通灵过程。若是仅当个故事看,那 倒也能解解闷。

学E:教材中的每件事都是有关的,无关是不会往教材里写的。自己体悟多少算多少。

学者甲:南京转来一封昆明牛先生来的信。是写给高先生的,内容是要教材。

学者乙:师说,这个人丢了。南京寄去几批教材都退了回去,后来师让销号,不要再寄了。

学者甲:牛先生说,他是搬了家,装修房子大忙了三个月。

学者乙:师说,有信则通,无信自断。

学者甲:记得师说,老牛练功,首先要以安全第一。师对他好像是格外不放心。

另有一封是无锡学者来的信,所提出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前也有不少学者谈到过这种问题。信是二月廿八日写的,字写得很不错。正是江南多文秀。

一、小九拜时因光爆猛烈,出现休克现象。

于是停下,改行九阴功普及型。

学者A:大错!可以减小火候,但小九拜不可停。此乃通灵神功!但只这一错辰,就不知待何年何月方可通上灵。

二、行九阴普及型也是一路地哈欠流泪、光爆、震荡。有几次甚为剧烈,摔在地上仍震动,浑身抽搐不止。那种全身性的抽搐,就身体而言,有说不出的难受。但心里却有种难以言说的痒滋滋的快感。

学者B:此位应加行九阳基训,以提高承受力。

三、虽未进行观香调零,但已体味出其含义。一次夜读《修行者》教材,待看得瞌睡连天,睁不开眼时,顺势躺下而处于似睡非睡之中。于是,眉间接连出现如镜面般的光亮,接着是一个极象“法印”的图像,只是没有外面的三圈。又出现自己的图像。另一次是静听录音,随后入睡。眉间出现三颗星及网格。

学者C:她早应进入观香调零了。

四、由于条件所限,无观香的环境。

学者C:可以观法印。把法印图案放在面前。也可以观神女像。这在以前的篇集中都讲过多次了。

五、这个问题较严重……阅读《修行者》之后,不想看其它任何文字,也不想看电视、听广播。看艺术类的感到牵强做作,看政治性的大都又过于乏味。如果长此下去,不读书,不看报,不知会变成什么人?

学者D:这里就有个选择的问题了,《修行者》教材就是帮人断六根隔六尘。书报可不看。但停电停水的通知应该看看。山中寺庙就是为了不看书报,隔断六尘。不隔断六尘又如何修行。花药栏是古代修行人千方百计要树立的,只是苦于修立不起来。但如若立足于人道,就要看书报。

六、平时也不愿多与人打交道了,话也少了。宁可自己呆坐着……

学者E:冷面修行,孰又知我有情无情。

七、行九阴功第五式时,“飞龙在天”一招式,出现意识与身体的分离。录音口令下摆时,意识要下摆,身却僵立住一动不动摆不下来。

学者F:顺其自然,听之任之。

学者甲:你们看此位若何?

学者G:肾虚,命中多难。

学者甲:信上又说,以往虽仅接触气功两年多,却曾为学功花去数千近万元。为气功投入了昂贵的学费。总之,那已成为过去。

学者乙:气功在经济上确实是坑害了不少的人。若总遇上类似那卖小瓶子的,买上一对儿就是一千元。

学者甲:另一位学者在信中说,他们以前都是学中功的,已成为中功弟子,拜师表都在中功人手里。中功门规森严,不准许学其它功法。若学了,人家拿着拜师表找上来怎么办?

学者乙:气功门派又不是过去的青红帮拜老头子?又不是过去的“白莲古教”,不参加统一行动就烧房子?这些学人也真够愚蠢了,到底是人民的天下,还是门派势力的天下?那公安局刑警队又不是虚设的?!门派拜师,学人都要交三、四百元的拜师费。一万人拜师,就是三、四百万元的收入。这不正是典型的封建帮会组织的那一套?是故,师曰,这种气功是大烟土,和宗教性质一样。是故师曰,吾是鸦片,而你们这些大师差得远,才仅是大烟土。

<二>

学者甲:这里有一封是讲“附体”的信。信文说,以往练功已二十余年,身上附体很多,但出了种种小功能。行神功后,不少低能量附体已离身自去,但高能量附体仍时时相侵。一次又见多个高能量附体上身。念了几遍九阴功的净身咒,它们才相续离去。

又说,在练入定时,出现过四、五次“炸雷”。由于怕死了,一动念而出定。想问问这炸雷又是如何?

学者A:《修行者》第八篇第72集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学者甲:是的,我明白。另有一学者问,他们那里尚有十多人想学神功,但《修行者》1-9篇没有了。有人说,只要交100元就可买个4999的位子。不知可有此事?

学者B:胡说八道!又不是当官,那位子是花钱买的吗?是靠自己相应练上去的!1-9篇的教材南京有,可直接去信联系。1-9篇若是供不上,纯是当地没有积极组织联系。

学者甲:又一学人来信问,他原来供有西方三圣,现在神女像应如何摆?是并列放?放左边?放右边?放上边?放下边?

学者C:随意,如何放都可。本是十姐妹的事,谁又能挑谁?这都是让宗教给教愚了。就从这点看,宗教可真不是个东西!

学者甲:刚刚收到一份过时的刊物《重庆气功》,95年11月10日出版的。这家刊物是重庆气功科研会主办的,主要是推广宣传“巴蜀天功”。

其中的第一篇文是“1995:中国真伪气功大论战”。小标题是:

一、于光远率先反击“特异功能”

二、“北京青年报”在连续高调抨击“伪科学”之后,突然调子变得缓和

三、“南方周末”、“工人日报”重炮轰击“伪气功”

四、上海传媒发出不同的声音

五、“科技日报”率先发表不同意见的争鸣文章

六、“中国超人”张宝胜“走麦城”与“过五关斩六将”。

七、名人纷纷各抒己见,参加论战

八、论战仍可能长期进行下去

这篇文章很值得作为资料保存。因为它反映了一个阶段的气功史实。

在第一节中,文章写道,1995年3月26日,《粤港信息日报》发表了题为《于光远在骂特异功能》的文章,点燃新一轮论战的导火绳。文章说……

于光远在广州参加一个经济会议时,严厉地说:“特异功能,那都是骗人的!”

1995年5月,海口晚报记者采访于光远。他说,气功中的所谓“外功”,是违反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我要坚决地反对和揭露。

学者乙:师在94年10月开始写《宇宙生命学》,即《心语》108集。在95年2月印制了两千套《修行者》1-9篇。在95年5月于南京首次开办神功第一班。在时间上正好和于先生同步。真不知作为一位大经济学家的于先生,为什么特别对特异功能感兴趣?

学者A:人不是石头。就是石头也是受环境的影响。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比如,会计师做事一般都十分认真,1+1就必须等于2。只要不等于2,则统统算错。

学者B:但凡是个人,就会有受环境影响造成的职业病。应该允许人从自己的职业角度去看问题,发表见解。

学者甲:但作为经济学家又为什么格外对特异功能感兴趣呢?

学者C:有两个原因。其一,对特异功能过份的宣传,对社会是一种错误的导引。会引导大量人步入寻求特异功能的歧途,严重影响了生产力。工人农民都去搞特异功能去了,第一生产力、第二生产力将受到破坏。生产力一旦遭到破坏,经济就会崩溃。作为经济学家当然就会十分担忧。这与西洋的那个故事正相反。

其二,是担心国政受到特异功能的干扰和迷惑。西太后被气功大师兄的功夫迷住了,对洋人开战,结果大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在现实中,国力要立足于显态,而不可立足于隐态。

故而,从于先生的角度出发,如何大骂特异功能,都是可以理解的。气功人不必耿耿于怀。若是耿耿于怀,还练个什么气功?一点量也没有又哪来的气?

学者D:错并不在特异功能身上,而在于宣传的火候上,和舆论的导向上。

学者E:但言论自由是双向的。允许宣传也允许反宣传。不允许宣传和不允许反宣传都不符合言论自由的原则。人家打一棍子,你自己趴下了,那是你经不住打。商业广告的宣传也是吹破天,并不需要什么火候的问题。

学者F:但是应有一个总的原则,一是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二是不让民众上当。

学者甲:第二节里,94年纷纷报道一本《女记者江湖追踪佛子张小平》的书,称此书为18万言的举报书,揭露张小平借气功行骗的种种劣迹。95年4月中旬,张小平在石家庄落入法网。

95年4月14日,《北京青年报》头版头条发表《司马南揭神功内幕》的文章。

95年5月11日,《北京青年报》发表杂文题为《妖言邪教》。文章说,国外发生的令人发指的恶行,都与倡行济世救人的宗教组织有关。应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邪教行动产生足够的警觉。近年来,国内上下大兴“气功热”。朝野双方热好此道者如过江之鲫。本来气功这玩艺儿只是方外之人寻求清静、江湖人物混饭吃的手段。没想到今天居然破门而出,来这茫茫尘世搅混水了。

想来中国自有气功以来,无如今天“气焰冲天”地风光过。因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皆奉儒学为正宗,偶尔对佛事道场感感兴趣,却绝少给那些玄而又玄的邪术妖言以好脸色看……作为一个以正统自居的合法政府,绝不该拘泥于纠缠那些乱七八糟玩艺的真伪,而是不论真假,一概封杀!

学者乙:从这篇充满京腔土调的文章可以看出,“上层”斗争十分尖锐。我看,明着是对气功,暗着是指政界上层人物。如文中说,“朝野双方”,其侧重点在这个“朝”字上。“野”是忽略不计的,因为下文允许野修炼气功,即,“是方外之人寻求清静……”

故知,文章是针对“在朝”官员,而并不是气功大众。意思是,你不好好做你的官,去掺和什么江湖气功?

文章在下面就更是明说了,“作为一个以正统自居的合法政府,绝不该……”

文章又给“合法政府”献出良策,即,“不论真假,一概封杀!”文章指出,历代统治者都是这么干的!

学者G:这篇文章有个极严重的错点,就是把“正统合法政府”与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划上了等号。问题是,人民政府决不是历代封建王朝。历代封建王朝害怕人民,故而不论真假一概封杀!但人民政府是全民的政府,这个全民也包容江湖客,也要给江湖客一碗饭吃。是故,从人民的立点出发,就不能一概封杀!而是去其伪存其真,令民众各得其所,安民乐业。

学者I:这位笔者已失去了人民的概念,他不代表人民,而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点去看待民众中的杂七杂八。

学者A:文章中所谈的国外恶性事件皆是宗教活动。文章把宗教活动套在了气功活动上,并称之为邪教活动。国内气功门派中,有大量的是具有传统会道门的倾向,有的有宗教或邪教倾向。对门派势力应予以制止,对宗教倾向,应加以引导,对会道门组织应予以取缔,而不应一概封杀!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写的就是一概封杀!无辜的农村姑娘也被推上了断头台。

学者B:一概封杀的思想,是少数统治者的集团统治思想,而不是为大众服务的思想。不是天下为公的思想,而是天下为私的思想。

学者C:这位作者是深受孔子的儒教熏陶,儒教思想严重,儒教思想是专门为封建统治集团服务的。文章主张以教代政,以儒教思想一统天下。

学者D:这位作者为什么不用马列主义去指点朝政,而要用儒教思想指点朝政呢?

学者E:那就是说,这场论战的背景,依然是宗教之争。是儒教对佛道两教的进攻。

学者F:既然是宗教之争,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倒是应该一概封杀!

学者甲:第二节接下说,95年5月12日至6月28日,《北京青年报》分四期刊登了司马南的文章《伪气功纵横谈》。司马南说,联想起我这些年追随某些“神人”、“超人”、“大师”一再上当受骗的经历,我又倾向于否定无(特异功能)。

学者G:这是令人同情的。气功界行骗之人数不胜数,上当受骗的学员更是不计其数。记得在95年6月,师责备南京的陈先生在磁带上对学员不负责任。陈在写给一位气功师的信中抱怨说,“咱们都是搞这行的,谁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师从他这句话中看出,陈并不是缺少经验忽视质量的问题,而是其出发点就是打算以气功行骗!陈说,他也跟随大气功师多少年了,也知道他们是如何搞的了。大气功师待他也不薄。大气功师用得到的钱,还送给几个大弟子金戒指。

若仅是从这点来看,司马南勇于站出来指责气功,是正确的,无可非议的。因为气功再这样搞下去,会给国家、民众带来灾难。

学者甲:第二节接下说,95年5月26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北京青年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先生的文章《“奇人”张宝胜败走麦城实录》。编者按说,本报谨以此文向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学者I:这则编者按语,是打算挑起科学与气功学的大论战!问题是毫无意义,就是再论战十年也是论不明白的。犹如猴子捞月终是一场空。

学者甲:第二节又说,《北京青年报》在连续炮轰“伪气功”之后,突然停火!直到7月4日,才发表一篇调子温和的文章,“不要轻易用伪气功这个词”。

学者H:明人点化慢,悬崖勒马急。

<三>

学者乙:又是何人点化了《北京青年报》社的总编呢?

学者甲:是一位科普工作者。他说,“我不太相信气功,我也不练功。但我以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宽容态度来对待它。”他又说,“需要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即使错了,也不会有什么所谓的“批判”,而是在探索中改变错误……”

学者甲:第三节说,正当北方反击“伪气功”的炮声渐渐疏落之时,南方的大炮又轰鸣起来。95年6月3O日《南方周末》载文说,从第一例耳朵认字……16年过去了,人们应冷静的反思。16年的研究开发,除了耗费国家资财、造成全国人民的思想混乱之外,特异功能有什么惊人的发展吗?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如此长时间地被一种伪科学蒙蔽而久久不能醒悟,这本身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吗?

95年7月26日,《工人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一些科学家的呼吁:科学殿堂不容玷污!物理学家何先生指责说,(气功)这不是科学,而是闹剧。

95年8月3日至8月16日《工人日报》连续头版头条发表炮轰“伪气功”的报道及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气功外气之说之所以到处云山雾罩,就因为科学说话的机会太少。在许多问题上,还是名人说了算,长官说了算,而不是科学说了算。

学者乙:科学是谁?谁能代表科学说了算?这个概念表示,其本身根本不懂科学。科学从来也不是说了算的。说了就算的就不叫科学。如果说气功是伪科学,从这个论点看,也不过是以伪科学的方法反伪科学。又哪儿有个真?看来不过是个人与人之争。不让一部分人说了算,而让另一部分人说了算。这场论战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名利权之争。

学者A:16年来成果不大到是个事实。可科学发展到今天,又经历了多少年?不能以时间长短论真伪。

学者B:论战并没有击中气功的本质要害,之所以击偏了,在于炮口是对人去的,而不是对气功。

学者C:反思也是应该的。气功成果并不是可以靠突击来实现的。古人研究探求了几千年的东西,不可能在16年里有突破。而且前面那一节已经说了,历代封建统治者均对其一概封杀!略有成就封,就杀,又能有什么成果可以留给现代人?

学者D:这大概就是南京的陈先生在95年六月说的,他听了上面的传达。对气功界,先扫荡北方,再扫荡南方,最后南北合围长江。一些信教的老太们都相互捎了耳信,“庙上的人说了,把家里供的神佛像香炉收一收吧,要来运动了!”

学者甲:第四节是说上海一些刊物认为对气功研究不应一概否定。

第五节是报导在科技界的争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第六节是对特异功能代表人物张宝胜的成败评论。

第七节是写名人登台论战,戏越来越有味了。95年6月10日《法制日报》发表中国工程院潘副院长的文章,他说,中国不是缺乏资金吗?只要请几位当代济公爷出来,运用他的“意念摄物术”就可以把外国银行、仓库中的黄金美钞源源摄来,为我所用,何必去申请什么“世行贷款”……

学者乙:这位副院长大概是被气功气懵了,开始说胡话了。怎么和那位工人的言论是一样的?

学者E;和四川那位教育家也是一个水平。他说,罗地干布不是有本事吗?为什么还要丽江大地震?

学者F:千万不能选这种人当国家元首,否则会引起世界大战!

学者C:他思想的潜意识还有强盗和贼的心理,查查他上一世是干什么的?

学者甲:查那个干什么?他下面又说,患了绝症也不必寻医求药,只要请几位大师在电台上布功传道,无论远近都可不药而愈……

学者I:这个提议很不错!值得一试。而且一定会有大批人的病好了。但不可能百分之百。这里有个相应的问题。

学者甲:95年8月21日《工人日报》报道,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等四位科学家,表示支持何先生反对伪气功的鲜明态度。

学者乙:《工人日报》也走上了借名人的嘴说大话的路了。正是说人易,自做难。

学者甲:第八节是小结。说论战双方的共同点是:

一、双方都真诚地相信自己是为追求真理而战。

学者A:正如文化大革命中的两派,都认为这是国共两党斗争的继续,而且都认为对方是国民党。

二、认为气功是瑰宝。

学者B:这一点是自我抹粉!反对方在于否定气功,应一概封杀!

三、双方都表示要坚决反对伪气功。

学者C:这又是往脸上贴金。论点是“伪科学”。偷换了概念,变成了伪气功。对方认为气功是伪科学。自己找台阶下,变成个伪气功。气功又有什么伪不伪?本是个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事。

学者甲:全文结束时写道,“这场争论还将会以各种形式(公开或不公开)长期进行下去。

学者D:风也罢,雨也罢,总之都是一个晴。

<四>

这场论战的性质,以及修行者应从中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呢?全部分析资料就是“重庆气功”刊载的这篇气功史料。学者甲提出了这个问题。

学者乙:从这篇文章看,论战的酝酿期是在94年。94年正是“万功”张小平走红的时候,穿梭各省作带功教功报告。大约是94年下半年,“女记者”跟上了张小平,并写了一篇18万言的“报告文学”。被社会称之为对大气功师的举报。形成了这场论战的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学者A:作为记者本身,她的社会使命就是反映真实。至于社会如何对待这个事实,那就不是她的事了。

学者乙:随之气功大师张小平在气功城石家庄被捕。

学者B:这是对气功界的一个沉重打击!虽说是气功大师并不代表气功,但气功运动又与气功大师无法分开,气功大师代表当代气功的最高技术成就。

学者C:问题在于气功大师并不仅仅是“技术产品”,他同时又是个凡人,具有七情六欲的人的属性。

学者D:是否应该把气功技术成果与人的属性分开看。成果是成果,人的属性是个人问题。

学者E:但是,人的属性又不能与成果割开,产生某种成果,又与人的属性分不开。

学者乙:张小平在94年走红,也正是另一位气功大师张宏堡走麦城的时候。张宏堡大师在司马先生的一路追击下,正处于走投无路。

师正是在这个时候,在“九华山”开写《心语108集》,即《宇宙生命学》草本。那是94年10月初。

师的写作背景是,在山上看到万千香客朝山拜佛,看到山下万千修士投入气功。在想,这里面到底有没有个究竟?他看到,气功和宗教这两条路都是走不通的。宗教是欺骗,气功也是欺骗。于是,决定把探求的东西写出来,以供修行者参阅。同时也要指出宗教与气功的欺骗性。

在《修行者》1—9篇正文81集写完开印时,已是95年正月。而在95年3月,气功论战公开爆发。

论战是从于先生在广东和海南经济工作会议上,否定“特异功能”开始的。直到95年12月中国气功科研会二届一次会议结束。即从95年3月至95年12月,历时九个月。

于先生否定特异功能的存在,是错误的。是犯了机械唯物主义加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是一种职业上的“先验论”。

特异功能作为一个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仅仅在于如何从理论上去研究和解释。于先生的错误在于,误认为传统物理学已是科学的顶峰。殊不知传统物理学仅仅刚爬到科学高峰的山脚之下,距离顶峰仍差十万八千。

学者A:对于先生的论点应一分为二。应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它的正确和伟大。他论点的本质是,依靠特异功能,不能富民强国。

学者B:这是千真万确的。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是第一位的。这在《易经》中已经开示得很清楚了。

学者乙:从《北京青年报》的文章看,论战的焦点,是认为政界、在朝官员给 予气功业过分的关注。并认为这是一种“失政”行为。

学者C:“北京青年报”的言论过于偏激而失正。它代表儒教思想、孔孟之道。事实上,国家对气功业的支持是量力而行的,问题不是投入多了,而是投入少了,才使得气功界放任自流。首先是在管理人材方面,投入远远不及气功发展之所需,而造成在气功管理方面的失控。在九五年初,我问师,气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师曰:又哪里有什么问题,气功问题是个管理问题。犹如一个自由市场,若没有工商税务警察去管理,那就会一片混乱,欺行霸市,明抢暗夺。气功犹如是一个新开市场,尚未建立正常的市场秩序。正是乱世出英雄,有枪便是草头王。大师、宗师一批批地涌入这个新开市场。

学者D:《北京青年报》的言论也有可取之处。它看到了若是气功混乱局面任其放流下去,会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气功门派会发展为类似“白莲古教”,“一贯道”,“道德会”等等那样的帮会、会道门、邪教团伙,而成为与朝政对抗性的反动组织。

学者E:这个问题虽不是很严重,但已有迹象和苗头。记得在94年夏天,我手里有一份“中功”画报,拿给师看看。师略略一翻,说,中功要出问题了,它已开始走向自己的反面。

我问,根据是什么?师曰:上面有一则报导,中功成立自己的“护法”组织,去全国各地清理门户。这个行为是触犯国家法律的。除国家司法部门,“人大”之外,任何单位无权立“世间法司法”。仅是可以少许立些规矩,但规矩也必须以符合国家法律为前提。产生这种行为,说明门派势力观念已经很严重了。一旦形成门派势力,那就是“中点”到了,开始走向自己的反面。师把画报交给我,不住地说,可惜,可惜。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厦,忽喇喇就是一片废墟。

后来,师说,以后你们一旦出去教功,切记不可搞门派。教完,抽身就走,不要总有个“事业心”。

<五>

学者E:《北京青年报》的错误,在于以自己的儒教思想去替代马列主义的科学思想。提出了封建帝王采取的一概封杀的儒教理论。这种思想观点,是历史的倒退。是把现代社会倒退回封建社会。正是,形左而实右。那是一种士大夫思想,而不是王者思想。

学者G:那位工程院的副院长在论点上犯了一个列宁早已指出的错误。他提出让气功大师去搬运外国国库的黄金美元。殊不知,神力都是有限的,更何况是人力?列宁说,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 荒谬。

至于《北京青年报》鼓励一部分科学工作者挺身而出捍卫科学圣殿。这个行为和思想反映着一种封建卫道士思想的残余。也正是儒教士大夫思想的体现。

学者I:气功界需要科学界的帮助而提高,科学界对气功一方面应严肃认真,一方面应宽容指导。应与人为善,而不应与人为恶。

学者乙:“重庆气功”这篇文章的第八节,使用了一个在哲学上称之为“偷梁换柱”的手法。

论战的题目是气功是“伪科学”。即,对气功的肯定和否定。而第八节里,偷偷地把论战的题目换成了“伪气功”。

学者A:偷换命题在辩论里称之为诡辩术。如果对方承认了辩论的命题是“伪气功”,就等于对方承认了气功,只不过有个真伪问题。而不存在是不是伪科学的问题。等于使对方被迫承认气功是真科学,而其中的伪气功是伪科学。

学者B:是故气功界开始大造舆论,反对和打假气功、伪气功。这样,就可使大众接受“真气功”,并认为真气功是真科学。

学者C:实际上,气功根本不存在真与伪的问题。真气功就是伪气功、假气功。假气功伪气功就是真气功。比如,那位在无锡卖小瓶子的气功大师,他的气功能说是伪是假吗?他是气功界的刊物大肆宣传的真气功。但是,那500元一个装108个咒的小瓶子,又是地地道道的假货!又比如,玄灵功、玄德功都是道门真气功。但他们合伙卖的“无字天书”,用一本白纸,上面一个字也没印,上万本的卖给弟子,却又是在卖假货、伪货。

在气功界,所谓高层次气功,有一个算一个,即非体育型气功,其中都有大量的假、伪、骗。但它们又确确实实是真气功。

学者D:气功的确是不存在真伪问题,气功仅仅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问题。是个信则有,不信则无的问题。这是气功与宗教的共同特征。如果在理论上把这个特征论述明白,这就叫科学。

学者E:气功现象在古代王朝社会是被禁止的。一律称之为邪术、邪教、异类而诛杀之。儒教认为,气功现象冲击政务、经济、劳作。认为是一种惑众行为,对生产力的发展丝毫无意义,甚至会破坏生产力或使生产力瓦解。在传统上均把气功现象称之为民间巫术和方术。

学者F:在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对这种民间巫术进行开发、研究,这实质是向“迷信”的最后一个堡垒的进攻。

学者G:现在的问题是,堡垒里打出来了,外面的却未能攻进去。“北京青年报”的儒教观点是,只要出来,就一概封杀。永远保存这最后的“迷信”堡垒。

<六>

学者甲:外面又是风又是雨,现在是三月八日夜间十一点半。从昨天凌晨到现在,阴雨阴风没停。丽江那边又是漫天乌云,雨雪交加。那里的气候为何那么寒冷?

学者乙:丽江是云南的极冷地区,没有夏天。那里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夏天,什么叫热。就是在盛夏,若一阴天下雨,人们都要穿上羊皮御寒。故而玉龙雪山的白雪,万年不化。所谓万古亘冰,万古荒原,指的就是丽江地区。

学者A:从现代考古学分析,丽江地区遍地是古墓,挖掘出的出土文物显示出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生息在丽江地区。考古学鉴定的头盖骨化石,认为是十万年前的“丽江人”遗留下来的。还有大量石器、青铜器和红铜器。

学者B:丽江地区南北100里,东西77O里,地处金沙江、怒江之间。群山万岭,一座高高的玉龙雪山被称之为云南鼻祖。在这里居住的昆仑八妖的后代,被汉地称为“纳西”族人。亦叫“么些”族。实际应叫“摩西”族,或阿西族。

在“古丽江府”北面的“象山”西侧,过了玉河桥在金沙江东岸,叫“阿喜渡”和“阿喜汛”。实际应叫做“阿西渡”和“阿西汛”。“阿西渡”就在玉龙雪山的西南山脚下,那里是月光引渡的集结区。

学者C:云南省本身就是边地,而丽江又是云南的极边地。入缅甸入藏和进入青海昆仑山,都要经过丽江。在古代,丽江以西称为“吐番”和“蒙番”。丽江地区的“塔城关”,就是通往“西番”的关卡。元祖大将军入藏,入青海昆仑,就是走的“塔城关”。“道门祖师丘处机”也走的是丽江塔城关。

但是,自古以来,内地人极少涉足丽江。仅是在文献上记载,把丽江女儿国人叫做“蛮醋醋”造反。派大兵攻打了四年才算平安。但也是让当地土族人自治,即由“土司”统领。朝廷不派官也不派一兵卒。

直至清朝雍正元年,当地人要求归顺朝廷。于是朝廷方决定“改土设流”。

学者甲:什么叫“改土设流”?

学者乙:土即土司当政自治。设流,即设立官府衙门。俗曰:铁打衙门流水官。设流即朝廷任命官。

清王朝接管丽江后,在雍正二年,即1724年,派命官“万成燕”进入丽江。官职为“丽江府儒学大教授”。命官的使命是,首先对数千年不服天朝管的“蛮醋醋”进行儒学教化。重点是一个仁字、一个让字。

万教授在丽江一任就是十七年。在这十七年里,他把所见所闻,写了一本《雪山外史》。

在1736年,即乾隆元年。正式派命官“管学宣”任丽江府知府。管知府是江西安福人,其到任后,发现丽江无文字可考,原是荒蛮边地。于是决定组织文人修写地方志。此时已到了乾隆五年,即1740年,万教授离任回乡。他将《雪山外史》献于知府。知府大喜,于是就以《雪山外史》为素材,修书《丽江地方志》以报朝廷知遇之恩。

自元朝以来,元祖大将军借道丽江入藏入青海进入西番。对丽江的政策是“安抚”。明朝在丽江设“军民府”,也是以安抚为主,不过问地方之事。直至清朝乾隆皇,正式派知府,以安抚为主,但要大力发展农业和经济。

到了乾隆八年,即1743年。第一部官修志书成册。书版存于丽江雪山堂,后毁于兵变。现在,世上仅存一孤本,保存在上海图书馆。

丽江在太古时代称之为“若水”。以后古代又一度称之为“黑水”,又称之为“邪龙”等等。直至元朝,命名为“丽水”。

丽江府的东北西三面是金沙江。在北面的金沙江南岸是高耸入云的“玉龙雪山”。古志曰:犹如一擎天玉柱支撑着云南天。山上一年四季白雪不化,被称之为极冷地区。神功法中的《雪山青莲》,就是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九阴功也是以玉龙雪山为背景。

在玉龙雪山南面有象山、吴烈山、七河和玉河,以及玉河与金沙江之间的“阿西渡”。丽江府就在象山、吴烈山、玉河包围之中。

古志曰:丽江在春秋战国期间一度曾为楚国之地。但现代人认为找不到依据。据《观世音传》一书曰:观世音曾转世为楚王的三公主,出家后西行雪山去寻青莲开悟。在到达雪山之前遇险,为一白象所救。后骑白象入一山中,白象被一巨蟒所吞。此山即是“象山”。

太古,圣观音在古青潭立“六字塔”。故,丽江通往西番和蒙番的要寨,称之为“塔城关”。

在丽江府西侧是怒江。怒江东侧是一片片山地。古纳西人就住在群山之中。“纳西”一语是音译名,实际应为“阿西”人。阿西跳月就源于此处的“阿西渡”。在怒江东侧丽江地界内,尚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大江“澜沧江”。在江山之中,有“弯弓村”,“丽江井”,“日期井”等女儿国村寨。

丽江府的州界,东北面是金沙江,西北面是塔城关西番界。南面临“剑川界”、“龙州界”和“云龙界”。南北仅100里。东面是金沙江,西面是怒江,过了怒江就进入“怒夷界”即缅甸。东西为77O里长。

学者A:古志曰,丽江乃“古越”属地。实际上,在太古时代,丽江称为“古月”属地。古月即罗地干布也。古志曰,丽江发脉于西藏枯尔坤。元世祖革囊渡江,大将军席卷青海,皆取道于此。西北藩篱,诚极边重地也。

知府大人“管学宣”在“志序”中曰,丽自元迄今,入中国版图,历五百年。

故知,丽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从元朝开始。管知府又曰,自丽纳入中国版图之后,边民为国“冲锋陷阵,为国家出死力,固疆圉。”

川贵兵响,右副督御史,张督察在“志序”中曰:古西南蛮地也。而丽江尤界极西,外与吐蕃接境,号“笮都国”。自元朝纳入中国版图,改叫丽江。

古丽江一度称为“罗些城”。在太古时,曾叫“罗仙城”。毁于第一次天地大战。

“志序”曰:唐樊绰亦以丽江为黑水,云罗些城北有三危山。

在乾隆六年,刑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刘吴龙在“志序”中曰:丽江壤接番夷,边陲荒陋之地,故属土官。自雍正元年,土人控诉,乃与内地一体置守。

在“志序”中又曰,丽江古国一直独立,在元、明朝时,虽列为州县,但仅是个空名,实际仍隶属土酋。直至1724年,清王朝才决定正式派流官到任。

学者B:从“志序”上看,“蛮醋醋”所居之山地,实在是太荒凉了。气候又是极恶劣,内地人难以生活。

古志在“形势”一节曰,三关壁立,特严边寨之防。两江带围,尽属垒巢之种。

那就是说,直至1743年,部族人仍垒巢为居,没有房子住。

在“气候”一节曰,山峻风高,四时积雪。虽盛夏不服单袷,遇微雨即被羊裘。丽江极冷也。

在“祥异”一节曰:明朝天启四年六月,地震。

学者C:我记得那正是山东白莲花举兵之时。但记不准了。

学者B:又曰,康熙31年,四月,雨雹大如拳,人畜多毙。

学者C:古志曰,当年诸葛亮南征时,驻师丽江,发兵擒孟获。然后又任命天竺国白饭王的后代“龙佑那”为酋长,并赐姓张。

在唐朝德宗兴元元年,“异牟寻”改国号“大理”。在大理国内封五岳四渎。以点苍山为中岳。东川界线云露山为东岳。蒙乐山为南岳。高黎贡山为西岳。玉龙雪山为北岳。

在唐朝贞元九年,大理国王遣使上表于唐王朝。唐皇诏封其为“云南王”。并使大理兵伐吐番,大破之。于丽江断铁桥,取十六城,俘其五王。此战在丽江神川和丽江津州。

至宋太祖乾德三年,王全斌献云南图,请皇上发兵取云南。太祖以玉斧画大渡河,曰,“此外非吾有也。”于是,云南与中国隔绝,由段氏窃据,垂三百年。而丽江为“阿西”蛮醋醋所据,段氏不能服。

元朝忽必烈兵攻大理,大理将“高和”战死。忽必烈在丽江设“管民官”,后又改称为“宣慰司”,“军民总管府”。

明朝时,派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兰玉”,西平侯“沐英”为副总兵,征云南,克大理。在丽江石门关大战,后设丽江军民府。

直至清朝雍正,朝廷方正式派官出任丽江,降土府为土通判。皇上圣旨如下……旨:该部议奏,钦遵该“臣部”会同“户部”、“兵部”会议……

称:拣选清廉有才,熟悉夷情之员。丽江府印一颗,即令新设流官掌管。新设丽江知府一员,备役四十七名,岁支俸工银照例支给。

<七>

学者D:从圣旨上看,皇上做事也是很认真的。圣旨接下曰……

再查,该督既称丽江府地方,距鹤庆府仅七十里,有总兵官驻扎,石鼓汛有游击一员,阿喜汛又有守备一员驻扎,无庸多设弁兵。

抽调二百名兵,听该知府管辖。丽江府素无城池,今设有仓库、监狱,宜建筑围墙、衙署、兵丁营房……查公捐俸工,相沿成习,不无巧借名色,以为科派里民之计,久在圣明洞鉴之中……谕旨,通行在案。但滇省历年捐助俸工,至今尚未清楚。今若又行捐助,恐仍派累里民。应行令该督抚会同司道官伊等酌量,不派属员,不累里民,能捐助盖造即行捐助盖造,如力不能,请旨动用正项钱粮修筑,庶不致贻累民生。

雍正元年十月初五日题,本月初八日,奉旨依议,钦此。

学者E:在古志“集市”一节曰,日中为市,名曰坐街。无日不集。丽女不习纺织,布帛皆资外境。市中皆为稻粱布帛 食物蔬菜,无淫巧也。日用常物,问世亦稀。惟荞糕麦酒,入市者必醉饱乃归。

束河市在青龙桥西,傍水为市。以食物,盐酒交易相通。 元人句云,“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湾红树卖妒鱼。”’

学者F:去丽江又不是去逛市,还是应观山。相传汉武帝遣使去蛮醋醋招安,夷人曰,是他大还是我大?气得汉武帝在长安城边开个大水池,以仿效“昆明”(古代一度称丽江为昆明)。武帝令军兵习水战,然后大举进攻克之。此为夜郎自大。

且看玉龙雪山,在丽江城北三十里。群峰插天,经年积雪。数百里外,望之俨如削玉。山半有池,融雪飞流。盛夏伏暑,寒冽不可逼视。在雪山南面是芝山,上有紫盖峰、狮子岩、天柱、瀑布、罗地干布台,即太子台。有涵月湖、福国寺、北斗崖、丹凤峦、老潭。

老君山在城西南250里,山高入云霄,为云南省众山之祖。山上多灵泉,人迹罕到,俗传老君炼丹在此山中。至今仍极罕见有人登此山。

雪盘山在城西南200里,上有十二峰,似十二宫。 嶙峋苍翠,四时常有积雪。

花马山在城西北35O里,阿西蛮醋醋在上面曾建立女儿国。

汉薮山在城西北500里。高可万仞,上有三湖,各宽五亩,深不可测。

凤罗山在城西七百里处,山高路险。

革落山在府西420里处,奇险危特,俯临澜沧江。古人认为“三危”即此山。

红石岩在城西一百里处,红岩峭削,俨如赤壁,逼临金沙,直接石门,为蒙蕃咽喉,为滇西险隘。

学者G:有山就有水。丽江山水冠天下,却不似桂林阳朔那般小山小水,也不似庐山黄山那般中山中水。丽江山水以凶险洪荒而冠天下。且看中华第一水,金沙江……

金沙江源自达赖喇嘛东北乌里乌苏流出。乌里乌苏译成汉语为乳牛山也。其水名在藏语为“母鲁乌苏”,流至丽江府北的塔城关,从塔城关往东称之为金沙江,亦名丽江。丽江东流,至永北府会合“打冲江”,东流经“武定”入四川界,至叙州,合岷江。

学者I:三江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列从西面的缅甸、西北的藏区在大山之中东南流进入丽江地区。金沙江经现在的地点“攀枝花”和“会理”的白云山入川。古叙州可能就在现在的宜宾市。怒江就是丽江府的西界了,怒江西侧就进入缅甸国了。古称怒江西为怒夷人。丽江府地区正与缅甸交界。在怒江和澜沧江之间,古名称之为“凤罗大山”。此凤罗大山,今名叫“碧罗雪山”。其中的凤字是表白衣素女心月狐,心月狐亦称为白凤、雪凤。

学者甲:I小姐真不愧是心月狐门下的雪山女,当年的老地方还没忘记。你可就是在凤罗大山突围战时阵亡的?

学者H:贫嘴鸹舌,且听说江……

学者G:古曰,金沙即古“若水”;亦名“丽江”,亦名“神川”。太古人之所以称此水为神川,是当年神人杂居时,此水皆为神人所居。

《山海经》曰,南海之内,黑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且看丽江府的第二水,澜沧江。它在城西450里处,从北向南流。其南端又称为九龙江,流入缅国。

第三水是怒江,在城西745里处。“禹贡”亦称之为黑水。其南端又称为潞江,流入缅国。

余下尚有“清溪”、“白玉溪”。“玉河”,皆在城边二里至十里处。溪水莹洁,石灿如玉。

“玉龙黑水”和“玉龙白水”,此二水皆由玉龙雪山流出,入金沙江。

“白马潭”、“岩阿潭”,“老君潭”,皆古木层荫,苍翠葱郁,潭水清澄,林木幽深。潭中金鱼,长三尺许。相传昔有人欲网其鱼,雷雹骤至,至今无敢者。若捕,则天雷劈之。

最有名的,是“海眼”,此即古青潭。明清元时代称之为海眼。数条急流江河,巨浸其中,其江河之水皆为此潭所吞而流入地下成伏流。

“海眼”有落水洞,洞石垒结,千态万状。此洞即昆仑八妖所居。

此外尚有东山河、戟子河、木别河,汹涌的石鼓冲江河、桥头河、白石溪、巨甸河、通甸河、清水江、盐井河等等,以及无数的山中溪流。足见丽江山水冠天下乃名不虚传。不见丽江山和水,可谓不知何为山,何为水。

<八>

学者I:山峻水凶称之为险,为坎。坎之一卦就出于丽江之江山之坎险。第一次天地大战时,昆仑山口青海一战,罗地干布中了十面埋伏,兵败沿三江一路东南逃遁,进入了丽江地区。又分兵驻守玉龙雪山和碧罗雪山。依据天险抗击十个大日的围歼。千里丽江群山万水,被西洋战团层层围住,日夜攻打。而罗地干布,心月狐,昆仑八妖则据关险抗之。当年大战的众多关险中,除玉龙雪山门关之外,著名的尚有二十八关哨,都曾发生过激烈的争夺战。

雪山门关,其险峻天成。元朝忽必烈由吐蕃入大理,破石门关即此处也。故此关称名太子关。古人只知太子是忽必烈,殊不知此太子乃罗刹大帝国王太子罗地干布也。

在乾隆皇八年,余下二十八关哨都曾布兵哨防。这二十八关哨是……

一、石门关,上倚绝壁,下临金江,骑不能行。

二、邱塘关,关前两山对峙,中通一道,崎岖难行。设有守兵。管学宣知府题额曰:“保刈天西”。

三、塔城关,关外属“维西”地界,乾隆七年,奉题重修。

四、九河关,设有守兵。丽江第一任知府杨馝,建有牌坊,题额曰;“道通百蛮”。

五、岗子哨,在七河里内。哨民叫“和合口均”,“和价苴xxz8_ce”。

六、节都哨,在南山约内。哨民叫“和住吉日”,“和他日毛”。

七、余下22哨,均有蛮醋醋哨民把守,其名为,“和辉娘”、“和节母”、“和娘目”、“和俗子口”、“和俗子立”、“和合娘宝”、“和价xxz8_cexxz8_ce”,“和合娘”、“已月子”、“九月子”、“杨月双”、“来子”、“和毛口娘”、“和退犯”、“和沙地娜”、“和哥香口”、“和挥地娘”等等。即各哨卡二至三名蛮醋醋设防。

学者甲:关险又为何没挡住元皇忽必烈的大兵?

学者I:关哨之上只有几个蛮醋醋把守,一挡就是元兵数十万众。数万大兵日夜攻关,一攻就是数月数年。几名蛮醋醋自然是守不住了。元朝有一次又发兵攻丽江的花马山寨,重兵攻了四年才攻下几个蛮醋醋守的关哨。

学者A:有山有江就有险。有江则有渡,有溪则有桥。

金沙江上有九渡,较有名的是阿西渡和金江大渡口。在阿西汛设有官渡。大多渡口已下令禁止私渡。自雍正元年,大兵由丽江发往青海,平定青海,中甸归诚。丽境大渡,总归阿西。

此外尚有澜沧江渡、井里渡、俸可渡。冬春用双木槽渡江,夏秋用溜筒渡江。

在城西六十里处的海罗刹塘,渡口称为“古岸”。康熙皇六十年,大兵于此进征西藏,于此古岸搭浮桥渡江。

学者B:江渡十分凶险,胆小人是不敢爬进渡江木 槽。但河溪石桥,木桥却是格外风光。城边的玉河上有玉河桥五座。其中“修文桥”题额曰:中流抵柱。桥畔有阁,阁上层供奉观音大士,下层为咏诗所。深柳垂荫,白沙回濑。此桥是通判“程廷伟”建,题有诗并序。

白玉溪石桥六座。是明朝时土知府木氏所建。

清溪石桥九座。其中有青龙桥、次美桥等等。其中清溪的东员桥,桥头有一株数围的大桃树。广荫长亩,下可坐百人。仲春时,花开烂漫,数里外望去如一片朱霞。此即“桃花王”也。

此外,其它溪流水上还有十四座桥。丽江府城共三十四座溪水桥。

学者乙:师说,丽江应再修一桥,或拆一桥,则可保太平。若修一溪桥则保人道,若拆一桥则保天道。

学者C:有桥不可无信。在乾隆八年,丽江府设邮递。古代把邮递处即邮局称之为铺。如府前铺,设四名“铺司”即邮差,专司东递业务。四名邮差每年的办事费、工费、路费、食费,由官府支付白银玖两捌钱。

学者甲:四个人一年的全部费用才是玖两捌钱银子。看来,物价是相当相当低了。银子都那么值钱,更何况是黄金?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洋人拿走了中国不知多少万两黄金?那又不知能养活多少人?

学者乙:还提那旧帐做什么?国弱民虚有人欺,国富民强众人依。

<九>

学者乙:在乾隆皇八年,即1743年,由丽江府修的官印《丽江府志略》中,记录了当时认为的古迹。

学者A:写书的人当时大概并未感知到,他们写书的同时,自己也被纳入古迹。

学者B:现在活着的人本身即将成为古,只是若无迹可留,也就无法成为古迹而冥灭,消失……1743年距今也就是250年。25O年前无迹可留的芸芸众生,又有谁还会记得,还会理会?解放都快50年了,仅是转眼之间的事。五个50年一闪即逝。到那时,谁又会记得和理会现在的这些活人?

学者A:是故,很多人拚命吃喝玩乐,是因为知道自己转眼就消失了。

学者乙 :《丽江府志》记载的第一古迹就是“三危”。远古人称玉龙雪山为“三危”,古曰:罗些城北有三危山。但搞不清为何称之为“三危”?

学者A:听师说,罗些城即丽江古城,太古叫罗仙城。“三危”是第一次天地大战后的名。一危是指罗地干布,大日骂他是“邪龙”。第二危是昆仑八妖。大日骂她是“邪妖”。第三危是心月狐。大日 骂她是“邪凤”。此三邪危据玉龙雪山抵抗天兵围歼。

学者乙:第二古迹是“巨津州废墟”。在城西北三百里处,汉薮山东侧,金沙江西岸,塔城关南侧的大山之中。旧名“罗波九赕”,是阿西蛮醋醋大酋世居之地。

第三古迹是临西县废墟。在古巨津州废墟西侧160里处。蛮名为“罗裒”,居民皆“么些蛮”。后蕃人入侵,至清朝时仅存一山寨叫“他照和村”。

第四古迹是石鼓。诸葛亮南征时, 率兵镇守此处,立石鼓以镇吐蕃。石鼓在城西七十里处的金沙江边。

第五古迹是“武侯营”,在城西北一百里处。俗名白粉墙。诸葛亮南征时在此屯兵,建筑的白粉墙。至今不倾不倒。但不知此墙何用处?也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修这白粉墙?

第六古迹是明朝万历年间土通判修的“玉音楼”,上书曰:“天颜咫尺”。

第七古迹是“龙湫”。在城西南十里处,阔数亩,四畔草结如药植,履及一方,三方皆动。人或近之,风雨骤至。

第八古迹是芝山洞,在雪山西南麓。林木幽异,岩畔有洞。

第九古迹是太子洞,在雪山西北岩间。是罗刹王太子罗地干布修行之洞。

学者A:乾隆皇有圣旨,对丽江边民蛮醋醋,税课减免。

《丽江府志》曰:丽江居滇极西,处万山中,玉龙凝阴,盛夏积雪。居民刀耕火种,荞麦果腹。环数百里之地,赋税不敌一小县。

国家加意边夷,轻徭薄赋,田不丈量,夷丁奉特旨蠲免。《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易》曰:损上益下,民说无疆。

学者B:从清朝开始,对丽江首次进行户口登记。府志曰:丽江原系夷地,无丁(即无户口可查)。雍正元年改土归流之后,清查出夷丁(即人口普查)2344人。由朝廷自古以来对丽江首次开征人丁税。每丁每年银六分六厘。共徵丁银154两7钱4厘。

府志曰:自由朝廷接管丽江之后,人口开始增长。在雍正四年,人口比雍正元年增加 30人。雍正九年,增加 50人。

在1738年六月,丽江府接乾隆皇圣旨:

朕闻云南丽江府,原系土府,于雍正二年改设流官。此时清查田地户口,时有土官庄奴,院等类2340名,伊等并无田粮,皆愿自拿丁银。而此项夷丁,不得与有粮之户一例摊减。其中不无贫乏之家,艰于输纳者。着该督抚查明,概与豁免。俾边地夷民,永无催科之扰。该部即遵谕行,钦此。

学者甲:看来乾隆皇转世还没转糊涂。

学者C:丽江产井盐。著名的有“丽江老姆”井。井分三区 ,曰,天字井、地字井、人字井。改流后均按盐法纳为官盐。

学者甲:这“丽江老姆”又是何人?

学者乙:昆仑八妖也!你若是去了丽江,可是千万不能说昆仑八妖,一定要称呼丽江老姆。不然,当地人会不给你饭吃!

学者甲:可昆仑八妖的长相却是极漂亮!极年轻!

学者乙:那可不知是多少万岁了?去丽江还是小心为好!山寨中人身上皆挂大刀!

学者C:府志曰,在雍正六年,新增归公商税盈余银二百两、十年加增银六十八两。在乾隆皇二年、圣旨又到……奉旨查减落地土税。凡一切商贾课税,尽行革免。

学者D:府志记录了当时的工资标准。

知府一员(正四品)岁支俸银160两。府内设“门子”二名,皂隶,步快各十二名。轿伞扇夫七名。禁车六名。库子四名。斗级四名。每名年支工食银六两,共二百八十二两。

府“经历”一员(正八品),岁支俸银四十两。配备“门子”一名,皂隶四名,马夫一名。每名年银六两,共银三十六两。

府知事一员(正九品)岁银三十三两一钱一分四厘。设门子一名,皂隶四名,马夫一名。每名年银六两。

府儒学教授一名(乾隆元年加级定为正七品)加岁银至四十五两。

儒学训导一员(乾隆元年加级从八品)加岁银至四十两。

儒学设斋夫二名,膳夫二名,门斗二名,年支银共为三十六两。马草料银十二两。

井大使一员(即盐官)正八品,岁银四十两。

府辖千总(武将)一员,饷银四十八两。坐马二匹,乾银(养马费)二十四两,共银七十两。

马战兵二十名,每名 饷银二十四两。马银每匹十二两。

步战兵八十名,每名饷银十八两。共1440两。

守兵100名,每名饷银十二两。

此外,知府养廉银1400两。经历银28O两。知事养廉银80两。

学者甲:这额外支付他们养廉银,不知是做什么用的?不过从工资差别来看,上下的差额是很大的。四品官105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九品33两。若按此推算的话,六品官为50-65两,五品官为58-85两。三品官为125-155两。二品官为145-22O两。

知府的武将千总兵,相当于营长级,岁银48两。比七品官略高,差役就不行了,岁银六两。正规军马兵24两,步兵18两。地方军12两。

朝廷,国家都靠税收。若无税收,官和兵的饷银又从哪里来呢?正是,民养官兵,官兵护民。国家财政靠的是税,若税收不上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防养兵、工程建设又哪来钱开工资。发展经济才有税收,机关才能有工资可开。

学者乙:若去丽江应知当地民风民情。

学者I:丽江地区共有九大种族。

第一种族,唐书称之为“么些蛮”。现代称为纳西族。实际是摩西古族,或阿西古族。俗名蛮醋醋。其性轻捷,柔懦,儇慧,相高,俗不頮泽。语带鸟音,安分畏法。善劲弩骑射,勤俭治生。男子头绾二髻,旁剃其发,名三搭头。此三搭头表三危神。其耳坠绿珠,腰挟短刀。四时皆着羊裘。妇人结高髻于顶前,戴尖帽,耳坠大环。服短衣,拖长裙,覆羊皮,喜好服饰锦绣金珠。族人分叶束买禾四支。现多姓“和”,姓“阿”,姓“木”。

第二种族,“刺毛”,居碧罗雪山澜沧江边。喜近水,语言类似僰人。性情似么些人,男女皆穿白衣戴白帽。柔懦畏法,织麻布,种田地。

第三种族,“西番”,亦名巴苴人。喜居高山,性暴悍狡黠。蓬头 跣足,善用弩箭。妇垂发,辫百缕,项悬青瓷珠。一年洗一次,洗时必先宰牲祭祀。

第四种族,傈傈,有生傈傈,熟傈傈两种。岩居穴处,或架木为巢。囚首跣足。高鼻深眼,身着麻布。猎取禽兽为食。居无定所,食尽即迁。佩弩带刀,虽寝息不离。性凶暴嗜酒,一语不同,即持刀相向。俗好仇杀。居澜沧江边者为熟傈傈。而生傈傈更无人敢近前。

第五种族,猡猡。散居荒山,刀耕火种。性暴戾鸷悍,诸夷均不与其往来。

第六种族,僰人。寄居村寨,代人力作,男女皆事犁锄。

第七种族,怒人。居怒江边碧罗雪山一带。男女十岁后,皆面刺龙凤花纹,见之令人骇异!男子发用绳束,高七、八寸。妇女结麻布于腰。采黄连为生,茹毛饮血,好食虫鼠。言语不通。

学者甲:怒人是罗地干布与心月狐的直系后代。

第八种族,狜猔。即吐蕃,今归中甸管辖,金沙江边皆其种类。

第九种族,xxz8_qiu人。与怒人相近。言语不通。耳穿七孔,坠以木环。

学者甲:七孔是表北斗大熊星座。

               

一九九六年三月九日  大西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