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集

首页 往前 往后

宇宙生命学(心语108集)

第四篇 太平天师

第五十二集 四禅八定之二禅行

初禅的表相有五,称之为五支,而禅的定义有七,七义合之谓之禅,若能了知禅的七义,可对“禅”的概念把握得就更清楚了。

1、舍心垢,正合、缘舍,称之为禅。重在一个“舍”字,去除之意。

2、断除烦恼,为禅,重在一个“断”字,去除之意。

3、断除烦恼后,得现世乐行、为禅、“得”字。

4、如是善德成就,入禅明了,得炽盛清净,为禅“成”字,由成入定。

5、如是定住,甚深妙义,专著智慧,为禅,由定生慧。

6、修行觉观,意喜心定,为禅,由慧转定。

7、随法非禅,是随禅法。若心住、正住,为禅,由法转定。

以上是初禅四定。得定之后,如法护定、持定,称之为成就初禅行。所谓七义也是入禅的七个步骤,如此,初禅完成五支相,七义,故称初禅是根本四定。此为入禅之门路。

由此可以看出,佛门重在修心、修性,而道门重在修丹、修身、修命。只有综合两门方可称之为性命双修,但是否可以两门同时修习呢?两门之间的统一性何在?矛盾性又何在?读者、修者只有在实修中去进一步体悟。

下面研讨二禅。二禅为三总相,即灭觉现,内净信,一心。

觉、观寂静了,思维等心能止能寂(名曰正寂静),无明渐渐不起了,消尽了,去除了,断止了。如此称为灭觉观。

而实现上述的修行方法,称之为内净信,由此而达到的成果,即心独住,正住,正独处入定,称之为一心。

从义上论二禅行,不用觉观(灭了外缘、外因引触的觉与观),而依内净信一心入修,由信定力(定心)生起喜乐,乃至成就。命名为二禅行。

二禅有四支相:内净信、喜、乐、一心。而前面谈到的三总相,是由初禅向二禅的过渡相态。

内净信的含义有八:1、成就了初禅行,觉观寂静、正寂静、舍、灭、没、除已尽、心趋向寂静。

2、心趋向寂静,外缘了断.内净信生起,具足成就

3、心得清净,得到清净之心。

4、心境清白,得到清白之心,即定境寂然清白,如秋云新雨方息,远近山林.禾稼花草,园观如洗,虚空消明,无尘无风,人鸟绝迹,所观之形色、显色、清白了了之相,如此观境名曰内净信。

5、心明了,得明了之心。如密室无风,灯焰无动,灯油充足,能照力强,显明生智。

6、以久修无观无觉住,得寂静胜妙。产生思维内、外能力,如,思欲开眼合眼,眼便开合(此眼并非常人凡眼);思手动,手便动(搬运之功能);欲行则行,欲止则止;望梅止渴,观冰除热;乐情生爱、苦情生悲;若观清净,虽处闹市亦自清静;若观烦扰,虽独居清闲亦不安宁。若久修此“寂静住”者,其意识、寻思集中之力不可估量。

寂静胜妙之得者,随境如如、明行现前、神足随应。巨远离挂碍恐怖,适然解脱。此曰内净信。

7、内心纯静(心软),心境一如(调),清净无为,照境明了,内证寂静,集中力(念力)大,作用自然,光明显了(摩尼珠修成),其心印定,称之曰内净明了。

8、心喜入信、心定。

二禅的第二支相,喜:未知得知,未证得证,得未曾有,由此而身心欢跃。

第三支相,乐:由于实践亲知而发起乐受。

第四支相,一心:内心由此获得证净,所信能信,心境不二,合和相应。

以上四支相称之为二禅。此时,诸受无所觉,所行尽寂静,识亦自然灭。修行者护持二禅成果.称之为二禅行。此时证得:

佛说:我所非我有,我非我所有,我我所皆无有我。

此时已证得,人身不过是和合缘生的生命载体,故有假我、假身,是故不应说有实我。人修行到此时,方能明白“真我”是谁,方可感知生命的永恒性,感知宇宙核心的生命之源。

在佛门的著名经典“佛说梵网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时,释迦佛正在四禅地的天王宫与大梵天王等众述说,卢舍那佛所讲的心地法门品。

卢舍那佛的所在地,称之为莲花台藏世界。这个世界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就在宙心,卢舍那佛即是大日如来佛,也称之为千叶佛。

这时,释佛身上忽然放出慧光,照遍了三千大千世界,众天人只见慧光,但不知是怎么回事。正在生疑念……这时,玄通华光主菩萨,以神力放金刚白云色光,光照三千大千世界,召集各界菩萨(天人)皆来聚会,一起问释佛,那是怎么回事?

于是佛祖——释佛就将大众擎接到莲华台藏世界,进入光明宫中去见卢舍那佛。此时卢舍那佛正坐在莲华光明座上,释迦及大众在卢舍那佛足下礼敬毕,释迦佛说:一切众生为何因缘(条件),得成菩萨十地道(即众生怎样才能成菩萨,并从一地菩萨升至十地菩萨),最后成佛?十地菩萨及佛又是什么样呢?

这时,卢舍那佛呈现大欢喜状,展现了虚空光体性本流,成佛常住法身三昧,让大众观看,并说:若要成就菩萨果、佛果,必须善思修行。我本身就是以修行为因,才能称号卢舍那佛,住在莲华台藏世界海。其台(海)周围有千叶,一叶为一世界,我化为千个释迦佛,分别据千世界……我卢舍那佛就是本源。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