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学(心语108集)
第五篇 法轮常转
第五十八集 一卷经
佛门经典五千四十八卷,最最要紧的是云门所说的那一卷经,如果你读遍了经文,偏偏不读这一卷经,大概是去不了西天的。上几集里已经研讨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享受的丰富,改变了修行的环境(使人精力分散,不易入静),为了保障修行者有个修行的环境,为此,宗教相应产生了,宗教的产生是为了保障修行的环境,有一个相对与社会隔绝的客观环境,除此之外,宗教没有别的意义。如果宗教离开了修行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时,宗教也为不能专门从事修行的世人,提供一个瞬间修行的场所。例如,天主教信仰者每周一次的礼拜,佛门信徒初一、十五的上香拜佛等等。
但是不可忘记,修行是宗教存在的唯一意义,而修行者修行就要认真去念一卷经,那么这一卷经是什么经呢?
宝通和尚说;这一卷经,人人本有。从古至今,只是众生不悟。
和尚接下说:此一卷经,流浪多劫。然而,忽然有人,一言下顿悟,方信、方知,此经不从外得,自知从己流出,声声不绝,默时说,说时默。何也,须亲见此经始得。
和尚讲完了,再问,不说了。不少读者已能悟出这一卷经了。
经论、道藏文多字广,浩如东海,但溺水三千,最最重要的是抓住那一卷经,那才是经中经,道中秘。
和尚所说的一卷经就是径。具体就是从海底轮到梵天轮(天门)的那条通道(中脉),云门答曰:举起甚分明,意思是若将“真我”从此经(径)中引上来,是一个明亮的光团(摩尼珠)。和尚又说:举起它的办法是,打坐入静,呼吸(出息、入息)之间不要分神(涉万缘),入息时要将气沉到海底,不要只停留在胸部(膻中,阴界),要让气息在径中常回转(常转如是经)。只有入静、入定时(默时),它才运转(说),即出来,不入静时(说时),它是隐默的。
佛门称生命灵体(真我)即摩尼珠为明点,它平素隐默在人体膻中穴的左侧,由于生命能量体的能量低,明点呈静止态且无光,只有通过打坐入静,运用呼吸将天地间的微量生命光子能量吸收进来,使明点的能量提高,方能使之活化、上举,显现成摩尼珠。
位于膻中穴的明点,严格说应称之为灵,称大灵,或是佛、道所说的心。摄取的天地能量(光子流)(这里指的不是现代物理学中所说的光子流,而是由宙心飘移出来的生命光子),一般是贮存在腹部的丹田,瑜伽学称之为脐轮或圣居轮。吸收、摄取的生命能量,要在丹田纯化、提炼,道门称此为炼丹。丹为生命阳性体。
生命的阴性体贮藏在眉心轮,也称月轮,位置在眉心高度的中脉上。炼丹中,要使月轮中的阴性体与丹田的阳性体和合,道门分别以水、火两字来形容,在卦象上以离、坎来表示。和合成的能量将为灵体所吸收,而呈现出光团状,此时即称之为明点,它有时映现在天目前,即成为摩尼珠。
从上文可知,宝通和尚、云门等都是修行有成的人。云门也具有五级半的生命能量,属于善知识。
宝通和尚又说:什么是修行、打坐、入极静?于十二时中念念不断绝,常读一卷经,叫佛一声应一声,本来面貌太分明,如果能这样修行下去,则称为返本还源。如何是源?水流原在海,月落不离天。
此和尚真是厉害得很,说起话来句句见真,没有废话。
和尚又说:废话少说,但去静坐,日夜反照,五蕴顿澈。丝毫不挂,贴体汗衫都脱却,反求诸 己,廓然无我,自然到家。古云:不是不归家,家贫归不得,幽谷深远,无人能到。又云:去年穷未是穷,今年穷始是穷。去年穷无卓锥之地,今年穷,锥也无。若能如是,方知无舌人能解语,无手人能行拳。
和尚说的家是指宙心,生命体归家必须一丝不挂(穷到极点),故说今年穷(到家了),产生了神通——无手人能行拳。
这里的一丝不挂是双关语,一是放下一切,一是打坐时一丝不挂。史前的修行者均是一丝不挂,现代瑜伽中,一些人修炼时也是一丝不挂,但如今,社会不太理解,尽管这样,修炼时,身上要少戴东西,如手表等,衣服要宽松,尽可能有如同一丝不挂的效果。但是仅去追求形式也没有用,不入静,什么也没有用。
有读者问,宇是表示空间,宙是表示时间,宇宙心,是否应称为宇心为易,为何称为宙心呢?心是表示起点、起源,而此心并不表示宇的起点,不表示宇的起源,仅是表示宇的中点。但心是时间的起点,是时间的起源,心的特征是生命体,一般生命是以时间表示,不以空间表示。比如,说人的生命(指表象生命)一百年,大象三十年,那棵古树已活了一千五百年等等,而一般不说,此人生命一点八米,那棵树活了二十米高,因此,以宙心来表示生命的起源。
有人发问,你是谁?你讲的就是天经地义吗?这是人类的误区,人往往是这样的,如果是权威人说的话,即使是假的、错的,也相信,如果是无名小卒,说的是真的,人也会怀疑。有位权威的伟人说过,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应该是那样。至于一个人是谁无关紧要,八百万年前他可能是一条多足乌鱼,清朝时他也许就是乾隆皇。
还是听宝通和尚解心经:般若即智慧,若是大智之人,知有生,便知有死,当自坐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古云:学道先须且学贫,学贫贫后道方亲,如此悟去,唯有一身空。会吗?撤手到家人不识,更无一物献尊堂。
若是出家人、修行人贪恋物质,那就不是修行了,成了守财奴,何以又能一丝不挂的修出去?
和尚讲“波罗”:渡何须用工具,见性悟道亦复如是,若渡了过去,工具就无用了。在尚未见性悟道之时,须借用坐禅行道,看读圣教,看话下语。一旦顿悟,从前多种方便之法门,有为之法,尽成了闲家具(没有用了),留与后人看,目开之人(获得了摩尼珠),渡河之者,来去自在,一悟永悟。此时得意忘言,作了一个物外闲人。会么?及尽玄微妙,回程月下行。
和尚讲“密多”:意为无极,又云究竟,喻指大虚,能包万法,会源归一。识得一,万事毕。“时”,正见之时,一无可见。与虚空平等,共归一时,玄之又玄。
以上是宝通和尚讲心经中的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 若波罗密多时。(此句的另一部分在上一集中)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