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学(心语108集)
第七篇 大道朝天
第八十七集 一气化三清
老子“道德经”的理论是与“易”的理论完全一致的。若人把“易”的密意弄明白了,再读道德经就易懂了,就会知道老子离开人类社会到底说了些什么,老子是修行者,他修的是什么?就是易,他的道德经就是对易的体悟,但是他不象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帮助孔子留下了“论语”洋洋大作,也不象释迦牟尼,有众多弟子,在佛灭度后,整理出那么多经文。老子只留下这本道德经。但是道德经写得太长了,五千多字,注解起来很费精力,尤其一部分内容是涉及政务、世俗,不是纯粹修行、功法上的事。
老子的这种写作思想方式,也是受了易的影响。“易”是史前天尊留下的东西,它的内容是正、反两个方面,正的方面是告诉后人,顺应宇宙自然的进化方向是什么,反的方面是“逆天行道”,反自然进化的方向是什么,但这一部分是易之密意,正的方向是易之显意。
这也是易经与佛经的不同之处。佛经只讲反向进化,而力图断绝正向进化,这也是释佛的使命。
而易就不同了,九宫天尊把生命光子源源不断带出宙心,感到不可能再将其完全渡回,是故,留下了“易”,告诉后人,若留人世当如何,即正向进化,若想回归,应若何,即反向进化。
易经中第一卦乾卦,其显意即正向,其密意即反向,老子悟出了易的正、反两向,故而临去之时,留下了道德经。道德经可以说是对“易”的一种解。孔子兴儒学,立足于人道有所为,至五十岁方知天命,
即悟出了“易”,故而开始了悟“道”、证“道”的生涯。那时,孔子的能量级已是五级半,以后的道教,也视孔子为道中人了,在北京的白云观,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就有孔子的供像,香火也是不断。
从这个角度看,儒教是“易”的显修法门,道教是易的密修法门,而儒道同源,同源于易,同源于巫。
现代的巫有两种,一种是以“大六壬”、“太乙神数”为理论基础的星命家,再者是以“易”论断的易学家。另一种是通灵、闭着眼睛就可以“胡说八道”的灵巫。第一种属后天巫,第二种属先天巫。港台地区,多是后天巫,大陆,先天、后天巫均相当多。
目前,在国内公开以巫学为理论基础的气功门派,只有一家,即长沙市的巫学气功培训基地。那里传授的主要符、咒、巫术、女丹、通灵。笔者准备在简要介绍完道德经之后,再简略介绍一下巫门气功。
道德经第一章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老子的这篇论文,首先提出了命题“道”的概念,老子要讲一物,此物,老子命名为“道”,这个“道”并不是道,只是把它称为“道”,是没有办法,要谈它,必须先给它起个名。这种手笔与佛经很类似,佛,并不是佛,只是名为佛,只是把这种现象称为佛。为什么要这样笔书呢?因为道、佛均无形无相,但它又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仅仅是凡人无法感知。
比如,人们喝自来水,感觉很好,但是自来水里,比如大肠杆菌含量为3%,但是普通人不知道,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有人能感觉到,自来水公司以及卫生局的检测人员知道。科学家发现了它,命名为大肠杆菌,它不是大肠杆菌,但它确实存在,只好给它起个名,名为大肠杆菌。世上,一切物的名都是这样来的,是人为的,是人给起的名,神、仙、佛、菩萨都是人为给起的名,鬼也是,鬼,不是鬼,只是把这种生命现象命名为鬼。
在前面的集子里曾讲了一段,释佛在大日如来宫的后花园里遇见的童子,此两位童子正是观音和大势至,两位在三世里不知造了多少业,以后又修成童子身,返回了宙心。
释佛问:你们叫什么名?而被两位童子给抢白了几句,到了这步田地,还提名不名,哪里有名,告诉你名也是假名。
若人能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知道,世上一切名均是假名,仅仅是人们给起的虚名。名如浮云,转眼即逝,但世上又是几多人去追求这个虚名,修行人应看开这个名,就不会为名所动。
“道”在这里作法则讲,这个法则运行的结果,产生了天地之始——无,产生了万物之母——有,“无”的变化是莫测的,有的变化是可测的,并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有中生无,而是有与无同时出现,有与无同样的玄妙。
从第一章中,看出,老子的观点是,天地万物是在一个法则下同时出现的,并不是先有天地后有万物。
第二章是说有与无是相生相成的,是成对出现的,不可能是单独出现。引申至人世,认为圣人(这里是指超人)总是行无为的,一切顺其自然去发展,不加干涉,意思是圣人是明白这个法则的,知道干涉是没有用的,有干涉就有反干涉。
第三章,有两种解,显意是世人应如何治世,密意是修行者应如何去修行,在密意中,文中的“民”应视为识神。
第四章,言“道”是万物之宗,是万物的法则,它无限的虚空,似有似无,“道”在天帝之先就已存在了,而“道”是怎样产生的,我不知道。
老子写道德经时,仅是七级能量,罗汉位,故能知“道”而尚未得“道”,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第五章,是说,天地、超人并不以万物为重,而是任万物自生自灭,不加管理、干预。后一段指出,修行人练功,也应持这种无为守中的作法。
第六章是说,大虚之神——“道”是永存的,它是天地以及万物的根本。
第七章是说,不生才能不灭,如如不动才能永存,超人不重身躯,故而能永存,并不是他不重视身躯,而是为了获得永存的法身。
第八章,修行者应象水那样平静,才可似“道”那般如如不动。
第九章,一切有为法,都不能永存,功成名就,也就到头了,也就退了,这是道的法则(故而,巫学主张,福不可享尽,事不可做完)。
第十章,是告诫修炼者,灵与身是不可能永远合在一起的,灵早晚会离身而去,幻想肉身成道是不可能的,当你的天门开开,纯阳灵体修成时,身躯——阴性体是无法让它存在的。修炼时,对于“民”——识神,“国”——身躯应该用无为修法,当修出光明之后,那时你就什么都明白了,而修持要讲玄德即天德即无为法,而不可持人德——有为法。
第十一章,比喻,无为法看似空,但实有用,有为法是顺生,无为法是逆用。
第十二章,修行人要戒贪,否则无成。成者是守内虚外。
第十三章,我最大的忧患就是,我尚未修出去这个身躯,若是我修高出这个身躯了,那我什么忧患也没有了,就会宠辱无惊。
第十四章,描述“道”,是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且无法去追查清楚。我把它叫做“夷、希、微”,这三者相混而为一,其不可名,是无物之象。它总是惚恍、闪烁未定。它非常大,看不见头,也看不见尾,无边无际,它产生了天地万物,它就是元始。这个元始产生天地万物的法则,就是道。
老子这里讲的元始,即是宙心。老子发现了其一分为三的现象,以及三混为一的元始。老子命名这个元始就是一,天地万物均为一之所生,这个法则称之为道。这里,老子的观点是:道是宇宙中的冥冥法则,而一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老子称此一为无极。
古印度瑜伽、佛门,留下了宇宙的根本咒:唵、啊、吽。老子也发现了宇宙的三元音,即夷、希、微。但是道门虽将老子的道德经奉为至宝,却并未体味老子传下的密咒,宇宙之音,所谓一气化三清,化的就是这三个元音。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