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学(心语108集)
宇宙生命学 后记
第一00集 信能生灵
只能有一种解释:老子没有应时而生。
释迦佛是应时而生,印度东、西方的宗教冲突需要以一种新的人生理论去解决,古印度各小国的分裂局面需要有一种理论去统一。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大崇佛教,统一了全印度,佛教理论在印度站住了脚,并借助阿育王的力量向世界传播。
老子服务于周朝天子,但正值春秋之际,诸 侯林立,形势不是统一,而是各自独立。老子的思想不合时势,无力帮周天子统一天下。老子西出涵谷关去秦国,以期秦王采纳他的理论,但秦王未见,也不采纳,故而老子与他的道德经未能在当时,如释迦在印度那样光大。假若老子再晚投胎一段时期,若值战国时代,情况也许就不同了。
按佛经记载,释佛投生前,天人已帮其测算了天时,故而一举成功。
难道太上老君没有测算好天时吗?难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吗?按中国古书记载,当时三清之间闹矛盾,通天教主支持殷商抗周,而太上老君支持周灭殷商,待周朝要亡之际,太上老君又亲自投生以估周王朝,但历史的车轮只是向前,天神都无力使历史的车轮倒转,何况又投生为凡人。
天道不管闲事,任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而如如不动,始终是不偏不依,泰泰然然。
释迦牟尼正是抓住了天道的这个特点,提出了不偏不依的“中道”理论,适时创建了佛教。
释佛的中道教说有两种:其一,缘起中道;其二,八正道中道。
缘起中道是反映人生的一般规律,八正道中道是论述人类寻求生命解脱的理想的实践法则。
释迦佛针对印度当时东、西两方的宗教理论弱点,而离两边说中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生缘老死(因为有死才有生,有生才有死。此是解释轮回的原因)。生灭则老死灭,即不生不灭。这就是缘起的法则。
根据缘起的法则,解释人生为什么痛苦(此苦系指无常,如有了还会失去,生下来还会死掉等等)。苦,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因由的。也并不是上天,梵(天帝)给施加的惩罚。上天是不管这些事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个体生命自己造成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报,宇宙万物都是这种因果关系。这就是缘起的流转定律,即,一切生命现象、万物都是随机缘而流转变化,这个自然的缘起的流转律,使生命不息,轮回不止,得而复失,好而又坏。
如果此时,打开老子的道德经,开篇就是“有”与“无”,“两者同出而异名”。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离开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有生就有死,有美就有丑,有进就有退。一切事物都是向着其相反的方向去转化,“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的思想也反映了中道的思想,实际上,五千年前的古易,就是中道的思想,易指出要得中,否则极必反。
但是,释佛根据缘起法则,进一步指出解脱的可能性,即“断因则无果,无生就无死”。这就是缘起的还灭律,此即中道二律,流转与还灭。
其实老子也发现了还灭律,在道德经中说,王者若不珍重珍奇,民间也就无盗。老子是把还灭律应用在治世上,释佛是把还灭律应用在人生解脱上。
下面,释佛又进一步指出缘起法的空寂性。即有,并非是实实在在的有。无,并非是实实在在的无。有非实有,只是名之为有;无非实无,只是名之为无。若执着于有,或执着于无,则落二边见,非中道也。亦即,一切法,均是因缘而有,因缘而无,一切是不实的假名,其本性空寂。亦即,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的假名法,人类应该在这因缘之中,各相世俗法中,去体观空寂,不要执着于“有法”、“非法”二边见,不要只在一边上下功夫。缘起法的空寂性,反映出诸法的生、灭、有、无的相对的真实性。(空寂与真实并存)。
这就是中道的空寂律。
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也指出了有与无的空寂性,同时指出,若落于空寂这一边,是观其无常的莫测变化,若落在真实性这一边,是观其有的运动现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
释佛又根据上述理论提出:1.诸行无常(诸行空);2.永恒不变的法是空;3.涅槃就是寂静(无我我所)。此即佛法的根本思想,即三法印。
根据三法印这个理论,一切万物都是因缘关系的生灭,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一切事物都具有暂时性,相对存在或相对消亡性,而不具有独立的存在性,固定不变性,绝对独立存在性。人类若能体验到这种本性的空寂,即得解脱(了脱生死)。
写到这里,也不知读者能否看明白,不过,明白也罢.不明也罢,倒是可以看出,古人不是闹着玩的,是很认真的,是在研究人的生命、人的生死问题。
很多僧人、居士,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了脱生死,寻求解脱”。但是对于解脱两字的含意并不知道,只是说,若去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解脱了,跳出了三界不在五行中,不在六道轮回之中。
解脱,只是名为解脱,而非为解脱,在以前的集子中已经讲了。解脱就是溶进了光的海洋而再也找不到自我了,空寂了,即不人又不鬼,只是光的海洋中的一滴水。有的居士、僧人说不对,“那里有房,有吃,无限美”。但是佛说了,空寂就是解脱,有房有吃还叫什么空寂呀!
有读者问,这些是否与修行、修炼无关。太有关了,修行的方法就是根据这个最根本的理论,否则就会落入盲修瞎练而不得正果。
中道之说的另一个就是“八正道”。所谓人正道就是告诉实修者,在寻求解脱的修行中,要采取不苦、不乐的中道行,亦即离苦、乐两边,既不执着于苦,亦不执着于乐,在无苦无乐的中道上修行。
释佛提出八正道的实修方法,是针对当时印度外道,西面的婆罗门的苦行僧,东面沙门的极乐主义,因此,中道行在当时是佛教的特质所在。
中道修行,反映了佛教的特色,是内求法,信、智合一,要有充满理智的信,意在人生的智,而不是向外去寻真。不是靠神来解救,也不是靠佛、菩萨来解救。
修行的方法,首先得有信,这也是一切宗教的特征,不信则不灵。若是不信也灵的话就不叫宗教,而是科学。宗教不是科学,不信则不灵是宗教的特征。气功也是,不信则不灵,这就是为什么气功不属于科学范畴而属于宗教范畴的原因。但是,不能把“不信就不灵”的东西称之为迷信,因为有“信则灵”的实际存在,有存在就不叫迷信,而仅仅是科学尚无解释的能力,无破译的能力。
因此,宗教学是专门研究人类生命本质的理论和方法,是与上集中六种人文科学不同。六种人文科学是研究生命之用,而宗教学研究的是生命本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学是高于上述六种科学。气功学仅仅是沾了点宗教学的边,但害怕扣上迷信的帽子却又不敢沾宗教的边。
如果,宗教研究的是确实存在的,那为什么不信则不灵呢?因为生命本质是一种超心理现象,信与不信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活动。信,才能使心力集中而产生超心理现象,不信,则无法使心力集中,就不能产生超心理现象。
故而佛说:不信者不能渡。就是因为不信者,是无法产生那种超心理现象的。故而无法得渡。降低格调比喻一下:比如,全国的人都不相信这个总统,这个总统就很难当,若是全国的人都相信这个总统,这个总统办起事来就会很灵。难道这个总统不科学吗?人类的心力是一个看不见的巨大的力量,反映在个体上,信念就是一种超自然的力,它可以表现出科学无法解释的、违反科学规律的超常规、超自然的现象。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