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集

首页 往前 往后

修行者 总后记

第二十八篇 断后行

第二四八集 昆仑论剑

<一>

海拔六千米的玉龙雪山,在云南丽江古青潭的北边。玉龙雪山的东,北,西是长江的上天游金沙江,她环抱着昆仑之心——玉龙。玉龙南面的古青潭水,映现着雪山风光。昆仑八妖和她的女儿国,万千年来一直厮守在丽江,寸步不离。正是,

山青青,

水灵灵,

山青水灵歌不停。

上有天昆仑,下有地昆仑。天地昆仑之心在玉轮——玉龙雪山。千年一度的大回归,是关系到亿万生灵成败的大事。确保成功,护持保安是极度重要。经九宫,大日宫论定,由元君珠王白青四圣母护航。但断道重任落在谁肩,最后要由昆仑论剑决出。

昆仑论剑决断的时间,定在立春。即九六年阳历二月四日。地点在丽江玉龙雪山。

自“大寒”日起,各路战团大规模调往丽江,必须在立春之前赶至玉龙雪山布阵护持。由罗地干布主阵,统帅各路战团。

决断的方法是三战一,此一若胜则断后。即,论剑的第一场是白青珠三战碧霞元君。第二场是白青碧三战珠王。第三场是白碧珠三战青娘。第四场是碧青珠三战白娘。

最后,白娘剑法获胜。那白娘剑法是:

开天辟地 凤舞龙飞  望断魂关  潇洒一回

白娘翻天  回首断桥  水漫金山  推波助澜

大战佛道  血路一条 蛟龙入海  凤旋九天

声东击西  古树盘根  一点红尘 剑斩游魂

西天望月  乌龙盘柱  游斗法海  盗草还魂

夜间仙山  回身一剑 白娘夺路  左右拂尘

四面围击  白蛇出洞  横扫千军  一甩拂尘

罗刹探海  海底采珠  斩草除根  了断红尘

西风漫卷  夜间三关  回头望月  已过断魂

               

正是白娘断后,回头望月时,遥见月龙已率众星飞渡断魂……千年一度开的天关封闭。以后又是千年等一回,我无怨无悔……

学者甲:丽江大地震是否与昆仑论剑有关?那各路战团,限于立春之前赶到丽江集结。那么大的举动,在显态不可能没有反响?

答:按理,不应搞得惊天动地才是……

学者甲:大师让我通知的九位都已到齐了。可是都请她们进来坐?

答:有请。

(九位女子围成一圈,皆双盘莲花入座。)

答:今日正是阳历二月十一日,阴历乙亥年十二月二十三。按民俗是灶王神云集玉龙雪山禀报凡尘。今日是素女心月狐代天听报,并记载于竹册备案。今日,又正是一月十一日夜夺断魂,罗刹女大战罗汉天一周月。故请九位前来,论剑昆仑。各抒己见,多显少隐,唇枪舌战。并请学者甲乙两人记录。若算吾,此间正好是十二人。论剑就从“人与天”开始

学者A:“人与天”之前是月心写的前言。就从此前言开论。《修行者》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它是讲人有没有灵魂。问题的焦点就在“灵魂”这两个字上。这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修行者》一书论述了人有灵魂,这标志着此书是属于唯心主义的作品。是反唯物主义的。是与我国的基本政治思想背道而驰的。

我国政治思想的基础,是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的大本子。不是佛经,不是道藏,也不是《圣经》和《古兰经》。唯物主义是无神论,无灵魂论。而佛经道藏《圣经》《古兰经》是有神论,有灵论,有魂论。上述四经皆属唯心主义,而《修行者》一书的属性分类,也属于唯心主义。故而,读者在阅此书时,必须了知这一点。此书与我国的政治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学者B:唯物主义并不是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方法论是不可分割的。唯物辩证法承认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存在。用相对真理去否定绝对真理是错误的。

之所以是相对真理,是因为它有两个局限。一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二是局限在一定的时间。任何相对真理,都无法填满绝对真理的长河。毛泽东主席在实践论中,对此已有卓绝的英明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真理,而并不是绝对真理。故而也必然受到相对真理两个局限的制约。把马克思主义从德国应用到俄国,也必须根据俄国的具体情况加以适应而变通。列宁灵活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成功的完成了炮击冬宫。所谓灵活运用,就是适应和变通。否则就成了教条,就成了刻舟求剑。

之所以需要“灵活”,正是因为列宁懂得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

毛泽东成功的,灵活的,结合中国国情,运用了马列主义。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这个理论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里都是没有的。

如今的把经济搞活,重心向经济转移,改革开放。又是根据中国国情,对马恩列斯毛思想的发展和灵活运用,而成功了“中国特色”。

这些重大举措,全在于了知相对真理不是绝对真理,其中必有局限。而当前的举措,也正是对《易经》“大过”卦的实施和运用。

佛经道藏《圣经》《古兰经》以及《修行者》一书,主要是研讨论述另一个非政治领域里的现象。是 迄今尚未被科学所证明,且又无法用科学实验去否定的现象。可以做为一种对生命现象的学术研究。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参政,不反对社会主义,就谈不上是反对唯物主义。把学术研究与不同政见应有所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二>

学者C:B小姐刚才说到“混为一谈”,在前言的第三句,提出灵魂是由能量组成。能量是科学物理的专业用语。非科学领域的内容不应套用科学用语,灵魂学不能和科学混为一谈。不能把非科学的东西,套用几个科学名词,就摇身一变成了科学。或是用科学名词去掩盖非科学的真实。非科学的东西套用科学名词,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信仰科学的民众的一种欺骗。

学者D:人类的语言是发展的,不同领域的专业用语是可以相互借用的。名词仅是人类对某一现象的理解和描述。名词是人为确定的,它并不是真实。它仅仅是对真实的,人为命名的代号。名词与真实或现象是等流关系,而并不是等同关系。名词仅仅反映了大多数人对某一真实或某一现象的理解。既然是人为定的,它并不是真实,故而它也就不是神圣不可侵犯,不可借用的。

科学名词并不是封建皇帝,皇帝的名字不准许众人说,不准许众人用。科学名词也并没有申报专利,并不受专利法的保护。

现代人可以使用古人的语言,名词。中国人可以使用外来语,外来名词。并不存在谁冒犯谁,谁侵犯谁的问题。在科学领域,也总是使用非科学的名词。比如,很多科学产品,却是使用封建迷信的名词去命名。如“凤凰”自行车。“大力神”。在政治宣传上和科学市场学上也使用封建迷信名词,如“龙的传人”。顾客是“上帝”。

学者C:这里有个立场问题。科学与社会学使用传统语言和外来语言,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而《修行者》使用现代科学语言,是混淆科学与迷信的界限,唯心与唯物的界限,起到了混淆概念,以乱视听的作用。

学者D:辩证唯物主义的关键,在于立场,观点,和方法。《修行者》一书正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对古老的传统,巫学、佛学、道学、神学等等去破译,去研究。这个行为和方法本身就是科学的。至于所研究的课题是不是科学,那是另一回事。正如代表现代科学的摇篮,高等大学里,有为数不少的人一直在从事对鬼神文化的研究和开发。这决不能认为他们是在搞封建迷信活动。

尽可能的使用现代语言,去代替那些玄之又玄的语言,这本身就是科学方法和行为。至于所选用的现代用语是否恰当,是否贴切,那是另一回事。需要在不断地深入研究中去探讨和发展。

学者C:使用科学专用名词去描述非科学的东西,姑且不说是对科学的亵渎。但也是十分不够严肃的事情。

科学专用名词是有严格的物理学定义。例如热“能量”,定义为在标准大气压下,使一立方厘米,摄氏4度的水温,上升一度所需之热量为一卡路里。而并不是可以随随便便使用的。如果命名为能量,它就应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学者D:前言中说,灵魂是由光音色三种能量组成。这句话严格来说,少了个定语。应是由光音色三种“形式”的能量组成。

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热能形式,电能形式,光能形式,音能形式等等。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不论如何转换,不论转换多少次,多少时间,它都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那么,什么叫能量守恒定律?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垢无净。而这正是《心经》上的论述。生命能量就具有这种不生不灭的特征,它完全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学者C:科学上的能量守恒是通过实验室,用精密的仪器,严格的计算证明的。生命能量守恒又何以证明?

学者D:这也正是科学所应该努力的。为什么远古就能在没有科学仪器的情况下,就能提出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能量守恒定律呢?这表示神学早已走在了科学的前面。

<三>

学者E:前言中的第四句,论述修行,修炼的本质:是提高大灵的能量。

这种提法,已经超越了气功学研究的范围,而是属于宗教学的内容。“修行”,“修炼”是宗教用语。使用这种语言,就把气功学蒙上了宗教色彩。气功学的应用,在于提高人的体质,防病,祛病,对抗衰老。而并不在于什么无法证实的大灵的能量。是故,《修行者》这套书,不属于气功学书,而属于宗教类的书。

学者F:气功学,是现代人在古代巫学、宗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前的气功学仍属于低层次、低水平的。远远达不到《修行者》一书所论述的内容。而恰恰是现代气功学可以借助《修行者》一书,上层次,上水平,上认识。

所谓已超越了气功学的范围,这个范围并不是平面范围,而是立体范围。是因为从立体上观,《修行者》已大大超越了气功学现前的低水平层次。而并不是在平面上出圈。

学者G:前言的第五行。绝世功法。中华昆仑神功。这两个用语是否得当?值得推敲。

什么叫绝世功法?绝世,就是再没有能超过她了。是顶峰。是无上乘。姑且不说这是否是浮夸?是否也是名过其实?

“中华”是民族的专用语,表全中华民族。中华这个名词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一个功法称之为中华,是表全中华的功法,是中华民族的功法。把中华这个民族专用语,用在功法名称上,是不恰当的。用词太大。

“昆仑女神”,又局限在昆仑,局限在女性。用语又太狭窄。同时还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让科学性的现代人。望而生畏,谈虎色变。不利于在社会上教传和应用。不如就叫“昆仑功”,摆脱涉嫌迷信的因素。

学者H:绝世功法,含意有二。其一是表,出世间法。其二是表,无上乘法。此功深奥,妙巧绝伦。出世无上,当之无愧。

昆仑女神,非限女性。是表太古,母系氏族。中华古神,皆系昆仑。用语“中华”,是指女神。

神功法,神秘莫测。变化无常,极难把握。池浅底露,淡而无味。深如古潭,莫测高深。

学者I:前言中第八行。宗教界的人张口结舌,有的破口大骂……

我认为,《修行者》一书,是反宗教的。这不符合国家的宗教政策,和统战方针。不利于安定团结。不利于改革开放,借助宗教吸引外资。

《修行者》一书,几乎把宗教全部否定。并说宗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历史。是人类的毒品,精神鸦片。是迷信的场所,是愚昧的传播,是动乱的根源。

而世界各国,正是借助宗教思想,宗教势力,去加强统治,确保安定。

学者A:宗教的本质就是反动,这并没有什么疑异。宗教思想和行为,与马克思主义及基本国策是矛盾的。是统一体中对立的两个方面。国家的宗教政策和统战方针,是对辩证法第一定律,对立统一定律的应用。宗教政策和统战方针,并不表示宗教的属性,本质的改变。而是促使矛盾的转化,变对抗性矛盾为人民内部矛盾。并不是说,一统战,宗教就革命了,就变成马克思主义了。

十多年来,伴随气功热而重新掀起的宗教热,其实质是在与党在争夺民众。造成信仰危机。

借助宗教吸引外资,仅仅是权宜之计,而并不是大政方针。这其中蕴含着数不清的隐患,和潜伏着的动乱。

世界各国借助利用宗教维持统治和安稳,这在古代中国也是屡见不鲜。但是,应该看到,中国与外国有着本质的不同。外国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这在理论上与宗教理论和思想不矛盾而是一致。但是,中国的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这就使得潜伏着理论上的对抗和不安因素。是故,中国不能照搬国外的利用宗教维持信仰安稳的统治方针。

学者B:应该承认数百万,数千万民众潜在的宗教信仰以及对宗教所抱有的希望。《修行者》一书,打破了人们的宗教梦幻。会形成新的信仰上的混乱。就安稳来讲,《修行者》教材是一枚炸弹。在教材中,还是不应该涉及到宗教,仍应保持原判。即,国家对宗教的承认。

学者C:前言中,“年青人觉得好玩,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神话。”

如果仅仅是认为如同《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那样的神话,倒是无所谓的事。问题在于会不会有一部分青年男女,迷在其中而不辨真假、虚实。并由此产生种种梦幻,对人生冷淡。不去追求,不去奋斗。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前进,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动力在于对物质的追求。如果人类失去了追求心,社会就会停顿。积极的人生,进取的、奋力追求物质的人生,就会变成消沉。《修行者》一书,甚至会产生遁世思想。

学者D:大量的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等,并没有使历史停顿。比年青人更小的儿童、幼儿也并未因童话而失去进取。

学者C:但是,人们知道那些童话是假的,而认为《修行者》书中的神话是真的。

学者D:如果认为是真的,那就更具有研究的价值。

学者C:问题是,如果不是真的,那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学者D:童话不是真的,又有什么后果?不是真的,那就无后果。不是真“种”又哪能结果?只怕若是真的,那才会出现不可想象的后果。

答:时间不早了,改日再谈,各位请便。

               

学者乙:这些小丫头都是从哪儿挖出来的?一个个活像个小罗刹女。岁数还都不大。

学者甲:她们九位,一人差一岁。从十八到二十六岁。

一九九六年二月十一日晚11:57

<四>

现在的时间是二月十二日,中午12:30。请各位入座……继续指点,论剑昆仑。

学者A:在前言中,“科学家认为没有根据……”实际上,从科学的角度观,《修行者》一书,从前到后,没有一丝一毫的科学依据。尽管是套用使用了不少科学专业用语。故知,《修行者》是一本非科学的书。

现在的问题是,非科学性的书在社会上流传,它的价值何在?

学者B:人类的文化并不仅是单调的、单色的科学文化。而更大量的充满人类思想和生活的是非科学文化。人类需要非科学文化。文学艺术、电视戏剧、音乐歌舞。以及佛经、道藏、圣经、古兰经等等,均属于非科学文化。

需要就是价值。价值在于需要。

学者C:前言中,“文中有观音,是封建迷信加宗教宣传。”

国家有宗教政策,允许宗教的存在,允许信仰上的自由。但是,不允许宗教向社会的渗透。控制和限制宗教的发展。对于宗教活动,只允许在寺庙、教堂中进行,不允许在社会上活动。对于宗教类的书册,也只允许局限在寺院、教堂内部出版发行。

《修行者》一书,是以气功类书在社会上流传。而其实质,是属于宗教类书。是不允许在社会上流传的,传,则属于宗教对社会的渗透,是属于封建迷信活动。

学者D:首先,大量的典型宗教类书已经在新华书店公开发行。如《古兰经》。是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外文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经销。已经作为一种商品在社会市场上公开出售。在佛经方面,以及小道藏,在新华书店也都早已公开出售。

文化的交流与宗教渗透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人类的历史文化现象,不可人为的割裂、局限、封锁和分段。

就《修行者》一书而言,她不属于宗教类书。宗教类书都有极为严格的个体独立宗教的局限。而《修行者》一书却没有这种宗教局限。她包容佛学、道学、神学、巫学、瑜伽学等等方面的内容,还含有大量的《易》学内容。

只有代表特定类宗教而不涉及第二宗教的书籍,才属于宗教类书。

多年来,国家出版了大量的宗教研究类书籍。在分类上也属于宗教类别,但允许在新华书店公开发行,而并不认为是宗教渗透和封建迷信行为。至于《修行者》一书在归属上是那一类,并不是你我所能论定的。那要请教北京大学图书管理专业的专职人员鉴定。

学者C:前言中讲,写书的人是个和尚。这个作者本身,就决定了《修行者》一书的宗教性质。

学者D:如果一位将军写了本通俗武打小说,并不能以他的身份去论定,这本武打小说是军事理论著作。应该辩证的看问题,而不应形而上学。

学者E:即使是涉及宗教内容的书,也应正面写作宣传,弘扬正法。如前言所言,这个功法非常邪性,这是天魔大法!行功者哈欠连天,泪掩红颜。并产生死亡的恐惧和震荡。若从传统宗教理论来看,神功法属于邪恶之天魔大法。又是何故不去弘扬宗教正法,而去宣扬反宗教的天魔大法呢?这种天魔大法又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

学者F:自古以来,宗教与江湖,何为正?何为邪?倒是正不正,邪不邪。正中邪,邪中正。无邪即无正,无正亦无邪。正与邪这一对矛盾是个统一体。是个因缘体。作为真正的修行者,若真是弘扬正法,应是中道行,中道观。而不应落二边见。应是,正不异邪,邪不异正。正即是邪,邪即是正。应持正邪等同观。

至于哈欠与落泪,那是神功法强烈的相应关系所致。恐惧与震荡,那是出世间法与世间法的区别。这些行功反应,恰恰反映了神功法的独道绝伦。通过行功,人们可以更深入对宇宙生命现象及人体现象,进行探索和研究。

学者G:前言说,此书是山上庙中人讲故事。这就给读者带来困惑!对书中所言之内容,到底是信其有,还是信其无?

但凡是书,都应给读者一个明确的交代。而不能采取这种不严肃,不负责任的态度。

学者H:信则生有,不信则无。信与不信,各随意愿。本是虚象,并无实物。信,则虚中生有。不信,则实亦为无。无有之间,全在于信。有孚则亨,无孚则断。黑月白月,否泰自便。

学者I:在前言中,引了一段妈祖词曲。其中曰,天下谁人敢凌仙!

这是公开对宗教及人类的挑战!是对无神论的挑战!是对唯物主义的挑战!此句词曲是否欠妥?

答:午时早已过了,现在已是两点零四分。请各位先休息吧……

<五>

现在是阳历二月十五日子时。请九位入座莲花。可否研讨一下修行界,宗教界,一些气功门派里的忏悔和考验。此系《修行者》第81集第九章《人在凡尘》里的内容……

学者A:关于忏悔,在书中已经论述的比较清楚。忏悔是统治势力维系统治,并使民众心甘情愿被统治的手段。从本质上看,是欺骗。是对人权的侵犯。若真是天有灵,主持忏悔的人,皆应下火狱!

学者B:此话未免绝对。对忏悔也不应完全否定,否则即落二边见。忏悔有麻醉民众心甘情愿为奴的一面,同时,也有益于社会及个体身心的一面。

从宏观上讲,社会的稳定是人类两个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条件。但社会的稳定,必须要依靠某种思想的统一,否则就失去凝聚而成一盘散沙。欧美经济的发达,科技的先进,国家的强盛,其根本是在于以《圣经》统一了各民族,各阶层的思想,而取得了同步效应。

欧美国家的民众,从小到老,每周都要去教堂礼拜,忏悔。是宗教的力量统一了民众的潜在意识和行为,而反映出整体性的凝聚。

世界各国的统治者,都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故而保护宗教,发展宗教。

只有当国家需要变革时,为了改变原有的凝聚,也就必须先从打击宗教入手。但是,一旦完成了变革,又会立即稳定宗教,并借助宗教思想去稳定全社会。

在《易大传》里,孔圣把这一点论述的极为清楚。“圣人设教,天下服矣”。

尽管忏悔具有欺骗性,但是,通过忏悔,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受益的依然是民众。

忏悔是个手段,是为了让民众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身心上的平衡。这不仅有利于社会,而且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这就是忏悔的积极的一面。

在《修行者》第81集中,对忏悔的否定。一应该注意到妙师成书时的背景,是在94年及95年初。社会上一些气功门派利用忏悔,敲诈勒索民财。社会上掀起的宗教热,使大量民众去“朝山”,去三步一叩头的大拜大忏。而推行忏悔者却大发忏悔财。81集第九章是在这个社会背景,气功界背景下成的书。是故,侧重点在反忏悔,号召民众不忏悔,亢龙无悔!去砸碎门派宗派教派的统治,去做个顶天立地的自由人!

故而,书中塑造了罗地干布战天斗地的大无畏形象。塑造了死不改悔的罗刹女的“贞”与‘节”。妙师把被踩在脚下几千年的罗刹女,举了起来。把她们举上了天!冲破了不可逾越的天界,打碎了男权、夫权,夺取了罗汉半边天!把四大天王换了防,换成了四大罗刹女天王!

在任何宗教里,妇女都是最卑贱的,最低微的,罪大恶极的淫妇。是最底层的被统治者,被压迫者。妙师把她们组成了强大的、战无不胜的大罗刹女战团。横行于地,横行于海,横行于天!

数千年来,男权、夫权、君权,奴役妇女的手段就是忏悔。故而,若使妇女彻底解放,就要反其道而行之,不忏悔,亢龙无悔!

不过,我倒是认为,忏悔最少应保留一半。阴不忏,阳忏!

学者C:马克思主义是主张不忏悔的。“共产党宣言”,就是号召全世界的罪人不忏悔。如果忏悔,就不会有革命,就不会有社会的变革。

社会的稳定固然是重要的,但稳定到极点就变成腐朽。社会一旦腐朽,宗教思想的稳定社会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就会变成阻碍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拦路石。

学者D:主张忏悔和否定忏悔,均属于落二边见。中道行应是“如是忏悔”。正如《易经》所极为强调的“时”。要应时。时未到,以及过时皆为错。如是忏悔,即是,忏悔非忏悔非非忏悔。

学者E:这个如是忏悔未免过于玄虚?又由谁去把握那恰到好处的如是忏悔呢?如是忏悔,就忏悔这两个字,就从里到外透着腐朽的味。对于顶天立地的大罗刹女精神,还是应永不忏悔。但是,应适时“反思”。

在第十篇仙魂曲里,众天尊的词曲皆充满了反思。如,白骨森森平地堆,腥风血雨久难平。但反思不是忏悔,反思与忏悔有本质的不同。忏悔是向别人去忏悔,向统治者,向宗师,向偶像,向救世主。而反思是自思,不是拜服在任何人的面前。

是故,81集第九章的反忏悔是正确的,不存在时不时的问题。何时也不应忏悔!永远顶天立地。

学者F:但是,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强者,可以反思而不忏悔。但弱者却无力反思,在心里上承受不住反思的冲击。这时就需要帮助,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帮助。此时的忏悔起到了安慰和自我安慰的作用。

只有人中之龙凤,才能承受住不忏悔而反思的冲击。人中之鼠雀,承受不住反思的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不得不求之于忏悔。是故,忏悔有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不可一概否定。

学者G:忏悔的本质是心理上的自我麻醉。是一种弱的投机侥幸心理。是人的不正常的心理变态。故而没有任何值得提倡的意义和价值。《易大传》中,孔子所强调的“时”,是站在统治阶层的角度、立场,阐述治与统在“时”上的重要性。故而对民众而言,何时忏悔,何时不忏悔,没有意义。

学者H:统与被统,治与被治,本为一体,两个方面。统为整体,受为个体,统受相和,对立统一。树有大小,人有高低,江有短长,性有强弱。聪明傻子,奴才自愿。强者不悔,弱者求忏。忏与不忏,皆是方便。

<六>

学者I:忏悔是一种精神麻醉,考验的本质与忏悔一样。如果说忏悔是对人权的侵犯,考验则只有过之而无不如。

学者A:此话错矣。忏悔是一种自我性的心理麻醉。诱导、迫使别人去忏悔,这是对人权的侵犯。但是,考验在性质上与忏悔不同。忏悔是对立着的双方,一方向另一方去忏悔。而考验是同方,是同一阵体里为完成共同目标的思想和行为。考验与忏悔不可混为一谈。

学者B:在气功界的一些门派里,广泛的应用着考验。要学员赞助掏钱,就宣布这是对修炼者,练功者的考验。如果拿钱了,考验就通过了。考验的本质依然是统治者统治从者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使从者去完成某项使命,去实现统治者目的的手段。

学者C:这种论断有严重的立场性错误。考验是发生在基本利益一致,目标一致的群体之间。是调动群体中的个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奋斗的手段。基础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志同道合的关系。

学者D:但是在气功界的门派中,考验是应用在谋私利上,应用在愚弄学员身上。表面看是同一阵体,但同一阵体里,依然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考验的实质依然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考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性质是与忏悔相同的。

学者E:考验与忏悔不仅在形式上不同,在内容和方法上也有区别。既然形式与内容皆不相同,根据辩证法的六点论,其本质必不相同。忏悔是一种自我精神安慰。一个人偷了东西,做了亏心事,总怕鬼叫门,而于心不安。于是通过忏悔求得精神解脱。第二天仍去偷。因为第一天的事已经买单了,结帐了。晚上再忏悔去了帐。第三天依旧重操旧业。做六天的不妥之事,第七天去礼拜忏悔。然后,下一个六天又充满了行不妥之事的精神力量。是故,大颠曰,一切忏悔皆为假忏悔!真忏悔是不忏悔!

但,考验却是另一回事。就考验本身来说,在形式上也有两个不同。一种是被动式考验,一种是主动式考验。

被动式考验是主考人考被考人。主动式考验,是人在经历中的自我考核验证,是个自我认识过程。是个自我鉴定。

对于修行者而言,在显态,一切被动式考验都是次要的。应立足于主动式自考自验,自知自明。

显态的被动式考验,会被一些“气功师”利用谋取私利。甚至把被考验者逼上绝路,如跳山崖、跳楼、服毒、自伤自废等等。

即使是隐态中的被动式考验,其修行原则是,被考验者,只动心,不动为。隐态考验考的是心性,而不是行为。一些练功多年的人,往往不知,不明了这个隐态考验的基本原则,甚至误入歧途而身亡。

而且,众多练功者所谓的隐态考验,大量的都是自己的虚幻映现。

过去,有的练什么功的人,产生幻听,一个声音叫他从阳台上跳下去。他认为这是师父对他的考验。为表求道心真,朝闻道而夕死。于是纵身跳楼身亡。他违反了修行中隐态考验的基本原则。即,考验中的无为行。

正如妙师讲学中对我们所说,对于一切隐态的所谓考验,皆不准许有任何实际行为。而只是动动心即可。因为那是隐界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不是让你去做什么。

比如,有人在功态中,观到像徵白虎令的王冠飘来了。于是大惊失色,悲恸不已。有的却化尽全身解数,去和王冠拼命,去击打王冠。

实际上,又哪里来得什么白虎令?谁又有资格去承接白虎令?仅仅是对成天喊修出去,真心求道的人,让你自我了知一下自我。看看自我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真实心态。是让练功的人有个自知之明。而并不是要你去做什么?修的是心,而不是让你有所为。这种隐态被动式考验,实质仍是给你一个主动式自考自验的机会。

在显态上的考验,如果主考人是想通过考验被考人而达到某种目的,那就和让人忏悔的性质一样。

以前,曾见识过几位年青的江湖气功师。对一群学员说,若真心想学功,那就每人交50元。看看你们是不是真心学功。

钱,是对人的一个重大考验。大多学员都不吭声了,在这种真刀真枪的考验中退缩了。

此时,有一个学员,心一横。拿出50元交给了气功师。气功师微笑着对他说,是真心给的吗?答,是真心!又问,是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给的吗?答:是的,一点不假!再问,那我就收下了,你不后悔吗?答:不后悔!永不反悔!

于是,气功师笑曰,我是考验你们,我要你们的钱做什么?!说完,把50元退给了那个勇敢的学员。此时,众学员松了一口气。这时,只听气功师说,你们若是真心来学功,交50元还算多吗?可见心不诚?心不真?现在,我再说,真心学功者,就交钱,多少自便!!!

众学员一拥而上,这个拿50元,那个拿100元,有的拿200元,300元……

气功师收了一大把钱。笑问,是真心给的吗?众人斩钉截铁地以宏亮的声音回答,是真心的!又问,我若真收下,你们不反悔吗?众曰,绝对不反悔!你收下就是。

气功师把钱全部收下了……考验成功!而众学员,个个犹如哑吧吃黄连……他们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人往往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气功考验使一次次的气功高潮,跌入低谷。

               

<七>

学者F:忏悔是典型的宗教内容。不少气功门派都在应用忏悔、发誓、发愿来发展门派势力,进行门派统治。考验虽是宗教忏悔的一个变种,但是,在显态中,为成就某项事业,往往就要对负有重任的人进行种种考验。若不经历考验就确定承担重任的人,往往会造成重大失误,会使某项事业蒙受损失。故而,一概否定被动式考验,只承认主动式考验是不圆满的。

学者G:如果设置一个圈套去考验人是否能承受重任,这是对人权、人格的侵犯。

只有主动式考验,即自我考验才符合人道。一切被动式考验都是基于统治人、奴役人的思想。若是为确定承接重任的人选,应该是考核,而不是考验。

考验是事先设置课题,去观察被考验者的行为反应。而考核不是人为设置的课题,而是通过被测人正常处事的经历,行为去核定。

学者H:考验在人,天道无验。有为考验,无为无验。人天不同,道亦不同。忏悔考验,皆属人道,而非天道,无关紧要。天道有常,无需考验。黄道运行,无忏无悔。忏悔考验,皆属人为。出界修心,界内修为。心不动为,为所未为。心动无为,无为有为。

答:已是中午12点55分。午时已过,暂且休会。

               

学者甲:现在是下午3点45分。转来一封四川来信。信文是九五年十二月廿四日写的,不知何故是压在什么地方了?现在才转过来。信文如下……

从第九篇第九章的真忏悔一文里,那精辟的论述发人深省!由此,使人联想到另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考验”。

很多气功门派里,都有对门人、弟子、信徒的种种考验。如道考、魔考、色考。考诚心、考道心、考佛心、考信心,考忠心、考耐心、考静心、考毅力。考最能吃苦、考最能委曲求全……这些考验也同忏悔一样,更为广泛的应用在各宗教、各门派的修炼以及人类的社会生活之中。

现在,后学回想那种种考验,不也是势力统治的需要,是形成凝聚力的需要。

如果说,忏悔是以温柔的手段诱导人们心甘情愿的接受他人的统治。那么,考验则是以强暴的手段,不敢怨言地接受他人的统治。这一强一柔的两种手段,使人们完全丧失自主性和抵抗力,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而且还发不出半点呻吟!

如果有考验的话,那也应该是双向的。应是双方考验。否则,人人都可以自称天下第一,而让众人接受他的考验,接受他的统治?

学者乙:考验的双向性大概是不可能的。这里有个“求”的问题。谁是求者,谁就成为被考验者。而不存在求者去考验被求者的问题。如果你要摆脱考验。那么你就应该而且必须于心无所求。在《修行者》教材中,反复强调要于心无所求,否则,不仅层次上不去,而且极易走火入魔。

众多门派,宗教之所以能使用考验这种手段去奴役信徒。就是利用信徒心中有求。也正是因为信徒心中有求,故而才心悦诚服的接受种种考验。

比如,老师狠狠地批评学生,你怎么就不求上进呢?!正是因为这个学生心中无求,老师就无法使用考验的手段。

比如气功谚语,不怕你不信,就怕你不病。一有病,就会有所求。俗曰,有病乱投医。一有求,就上钩了,考验随之而来。

学者甲:信文接着说……有些练功者,面对功态中的人物,为了表白自己求道的决心、勇气、诚心,从容地从楼顶跳出……

学者乙:他是丧生在他的求心上。

学者甲:信文接着说……现在,我想知道,九宫及大日宫对吾等后学,是否也有某种“考验”?不知妙师您如何看待考验?

答:圣观音早已代表九宫和大日讲了,要于心无所求!不要轻易走上修行之路。释佛也讲了,人身难得,好好生活。

至于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考验?那要看你的追求和目的。有时,为完成某项追求和目的,就不得不经受种种考验。经受考验也是被考验者为实现追求的手段。

比如,你为了办某件事,需要盖十个章,你就得小心的经受这十个章的考验。甚至你还要带上两瓶酒去接受考验。双方都明白,章盖上了,考验就失效了。故知,考验是假的,被考验也是假的。仅仅是一场戏,戏名叫考验。是个喜剧,但有人演成了悲剧。

学者甲:信文讲到第二个问题……

很多门派,功法,都讲根基。宗教里也讲根基。和尚您也说,苏小妹根基不凡……后学很想听听和尚您对根基问题的进一步开示?

后学认为,根基与下述三个方面有密切关系。一、该人在神学历史上的位置。二、累世修行的情况。三、该人本世的使命任务。

如果仅指一个人的一般根基,就主要是指前两个方面。现实根基的意义是,该人本世修行的速度及其本世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

答:“根基”是宗教界广泛使用的术语。根基一语被广泛使用在气功门派中和一些文艺作品中。在佛门,根基往往是指佛缘。用现代语讲,根基就是社会关系与社会背景。是指你起步的基点。

比如,甲的社会背景是,亲朋都是本市局长。乙是农民家,八辈之内没有过当官的。两人同时到一个单位去工作,根基不一样。

又如,甲是大学文化,乙是小学文化。两人根基又不一样。

再如,甲是上面重点培养对象,下来是渡金的。乙是上班为了生活。根基也不一样。

甲乙虽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但两人的起步点不一样。是故,人不要和人比,在修炼这条跑道上,自己和自己比。

学者甲:下面一个问题是,大灵是不生不灭的,它既不能消失,也不会新生。那天界的父子,母女关系又是什么意思?

答:天界的这种关系,不可按人道的血缘关系去理解。它似乎是一种“情意”关系,而不是血缘关系。以前并未过分注意这个问题。

记得在第一百八十几集里,阿森来信,说玄龙设置了一个墓,墓碑上有心国狐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当时,吾见信后,觉得很奇怪。天界又哪里来得生辰八字?而且生辰八字又怎么会对天界生灵起作用?于是,忽然想到,且查查心国狐的生年?结果发现,查至多少亿年也查不到尽头。方大悟,大灵不生不灭,无始无终。

既如此,比如,三月三罗地干布的生日又是如何来的?那是指一次极重要的,复生纪念日。其它天界仙佛的生日也是如此定的。而并不是说,从那一天,他才存在。

天界的亲缘关系,一般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她的造业形成的“立所”,使宙心中的你,或是在虚空中无所依的你,得以“显形”。二是,当丧失能量成死灵状态时,借助她的力量得以“复活”。

就九天而言,实质是一个大家族。所有的一切昊天国人,都是亲缘关系。其总根在妈祖。是故,在九天的天规中,任何人之间不准以母子或母女相认。

战团关系,其实就是“亲缘”关系。一切中华人,甚至不能局限在中华人内,其原始的原始,是一个家族。即昊天家族。

学者甲:其又问,磁带的加持作用,是九宫加持而不是磁带加持。为什么加持级别不同?

答:是三种原因造成加持力的不同。一是录制时,对应的角度不同。二是复制时,复制者是否保持了按原频录制。不同的音频对应的光频不同。三是,使用者的心相应状态,是否能全频接受。是紧张状态还是放松状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录音的一个极大的作用,在于呼唤大灵的记忆,使之一次次恢复对以往的回忆。

<八>

学者甲:信中又问,加持要有四级级差。那么,出山传功的一些四级气功大师,其隐界师应在八级。而这些大师在传功中打妄语,其师为何不管?

答:大多数是根本不知冥冥中是谁在加持,而妄以为是自己的本事。有时甚至是另一种情况。比如,你需要对某处进行清理。于是花钱(加持)买一包卫生纸。当一卷纸用完时,卫生纸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这个就是他的(卫生纸的)修行中点。要延迟中点的到来,只有保持,不断地保持自身的洁净。一旦玷污,就会被投入垃圾堆。

学者甲:接下提出,请和尚开示《六祖坛经》。

答:吾手头没有《坛经》。四处游走,身无任何经文。以往需解经时,就临时借本经书。解完之后,就还了回去。解完也就忘了,也记不住。而且就同一卷经文而言,每次解也不一样。时空的不同,体味也不同。

学者甲:信文最后要求,请和尚对孔子也评说几句?

答:这不是编筐,让吾把古圣人一个个都得罪个遍,得罪个够吗?

学者甲:师对老子都能点评个一、二。对孔子又为何不能?

答:跟老子又是一层关系,佛道不分家嘛,说说笑笑无所谓。只是与孔圣人没开过玩笑。而且他又总是为人师表,一本正经。不像老子写的《道德经》,道经部分讲的不错。但德经却下道了。道经讲的是天道。德经就拐到人道上来了。使后人误把德经当天德!这是老子的笔误之处。你抬头看看……他在上面不住地点头。

孔子,难为他奔波一生。所取成就不易,还是不评说为好。孔子一生走的是人道。老子走的是天道。不一样。

学者甲:天道行是不是十分讲究根基?

答:根基可以理解为根源和基缘。根源是指你的根系何方?出处?是沿宙心哪条根脉下来的。根又分根,分根又分根。要找到自己的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寻找自己的战团。真正能帮你的,是当初生死与共的伙伴。找到了战团,可以说就是找到了根。有了根就好办多了,平时说话常讲,“此人办事有根”。即有把握了。有了根,再寻源。观音法门中的“循性逆流”,就是寻源。要“循性”方可“逆流”寻源。循性就是先找根,沿根去寻源。

基缘的实解应是机缘。所谓机缘就是逢机随缘。机是机遇,缘是缘份。故知,“根基”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根本,二、渊源,三、机遇,四、缘份。

有缘份才能有所“遇”,有机遇方能找到根本。知根本才能逆流溯源。即返本归真,归一。是故,初始全在于有没有这个缘份。遇到了,就是缘份。无缘份,遇不到,当面错过。正是,有缘千里会,无缘对面生。

学者甲:孔子奔波一生,不就是收集了民谣汇集成《诗经》。其弟子又根据他的言论汇书成《论语》吗?又为什么尊之为圣?

答:孔子的杰出成就是《易大传》。即对《易经》的解注。孔子当时知道西方释迦已成圣,也知道了老子所言之大道。知道除人之外,尚有鬼神的存在。但他主张,人生在世应立足于人道。对鬼神应敬而远之。人道行就是要造业,就应该是男欢女爱,生生息息不止。这是天地赋予的人生的权利。孔子的著作和思想,就是人道行的准则。故称之为人圣。

学者甲:又转来四川一位教育工作者写的信。他说,《修行者》一书前后有矛盾之处。一方面论述宙心是最高终的。一方面又谈不要去求仙成佛成道。他希望能一起研讨,因为他深知社会上的气功师对学员的手法,与他多年搞教育工作的手法是一样的。就是先要把学生吓住、唬住、镇住。

答:这是概念上的混淆。又把天道与人道扯到一起去了。

用吓唬、镇住的手法去对待学员和学生,是下流手段。不是中流和上流方法。理穷才唬、才镇。唬与镇中又加之以骗。往往小学生或初中生毕业时,大骂老师校长。因为他们明白了。

学者甲:此位在信中说,行神功三个月,收益很大,使他的西天月明亮了,摩尼珠也能时隐时现。并说在功中通灵时,得知两件事。一是,心月狐已离开碧罗雪山,现在南岳衡山。二是,神功之传人“五七”,是指乌溪水边乌溪镇上的一位27岁姓于的女子。只知乌溪是长江一支流,但不知属何县区?大师,这乌溪又在何方?

答:乌溪在四川界内。“神农顶”西侧。现在不叫乌溪,叫大宁河。乌溪镇也不叫乌溪,叫巫溪。此地在巫山之北。西是神农顶峰,南是巫山十二峰和白帝,北面是大巴山。交通十分不便。

学者甲:师为何不去寻寻此人?

答:多次巫山白帝过,只是那神农大巴巫山之中的巫溪,十分闭塞。当地土语无法交流。去年十月份,曾投寄巫溪镇《修行者》第十三篇五本。也不知会是何人能收到?算是投石问个路。

学者甲:看来这位四川教师修神功已有成了?若能克服“法障”,那成就还会不小?

学者乙:那巫溪女子又会是什么样?

答:火凤命。原是九天玄女九宫中人。人生命运极为坎坷艰难。大约在第一中点期时,还会独身。或离或丧。

               

<九>

学者甲:看来这位巫溪“白巫”女就是断后白虎了?

学者乙:为何叫“白巫”女?

学者甲:巫山白帝的女子,简曰“白巫”女。

学者乙:长江三峡工程一修,巫山一淹没,附近村镇大搬迁,那巫溪女子可就没个地方去找了?也不知她这一世可有这个机缘?也不知可有“好事”者能前往查寻?

答:办这些隐界的事情,需要精力和经费。不是件容易的事。

学者乙:师在巴东狐山上,一呆就是五个月了,可是为等那巫溪女?

答:原打算去丽江。但行至此,就不让前往了。

学者甲:山下送来一封云南大理州鸡足山来的信。信文是九六年二月一日写的。正是丽江大地震的前夕。今天是二月十七日,信整整转了十五天。信文如下……

看书“修行”,自有“奇妙”在中。一是练功中,全身向外发冷气,右背肺俞等穴跳动不止。

奇怪的是,练功数月,时患感冒。时好时发,随其自然。

冬至节三天,有“巧家”的杜云功友,“昆明”的牛杨功友来鸡足山一起练神功。我们都看到了黑秘洞口,此洞直通丽江古青潭……

杜牛两位随洞进去,只见遍处荒郊古坟。无边的坟场……每个坟前都立有古碑。杜牛两位终于在一片坟碑之中,找到了他俩自己的坟和碑。

大概,这就是鸡足山的神奇奥秘所在吧?

               

学者甲:那古碑上会刻有什么?

答:自己的出处,战团。参加的大战以及阵亡的背景。

学者乙:我想,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古碑古坟,那时,一定会是很伤感的……

学者甲:也会惊喜异常。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基”。如今,我才真正了知,根基是什么?根是坟墓,墓是墓碑。

               

一九九六年二月十七日 红狐

欲知后事,请阅修行者第二十八篇断后行第249集“千年一回”。

千年等一回……

无怨无悔……

               

尾 声

学者甲:云南大理的来信说,在通往丽江古青潭的黑秘洞中,发现大迦叶就隐在其中的“华首门”?

答:……

南无鸡足山光明界,

大威大势至菩萨!

学者甲:中国佛门四大道场。这鸡足山第五大道场,是何人所立?

答:是本和尚订的,本和尚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