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 总后记
《修行者》二十八篇 断后行
第261集 胜利回归 第二章
第五节
今天是2月26日,太阳出来了。没有太阳整天阴暗的冬季过去了,不少人都买了新上市的大风筝跑到山上来放。那山顶已推平,成了方圆九百多平米的开阔地,半山腰的公路已开通,沿山壁的一侧全栽上了……不是树,是大石柱。
平坦的山顶一棵树也没有,正适合人们“放风”。
太阳带来了春天,一片暖洋洋。窗外的众花草愉快的沐浴在春光中喜气洋洋、伸枝展叶。那株原产地在热带的“红背桂”终于冒出了新芽。
甲:我看师最喜欢她的姿色,一直担心她过不了冬,叶子全掉光没精打彩的样,总算是熬过了寒冬。可好景不会常在,进入夏季之后,众花在烈日之下就会萎靡,又须遮荫蔽日了。
这不 禁令人想起那康乾盛世。大清帝国到了康熙皇时,虽说在军事上已击败了李自成部、张献忠部、郑成功部,但连续四十年的国内战争,众生涂炭。康熙八岁登基,坐皇位61年,实行了61年的宽政,故而使国计民生复苏,生产力得以发展,同时重 赏开荒种田,兴修水利,大力提倡满人贵族攻读汉文,并成就了“康熙字典”。这康熙字典当时就是为满人贵族、皇族修学汉文用的。
这宽政犹如春光、春天的太阳,万物沐浴在春光之中得 以休生养息,恢复元气,蓬勃发展成长。
事物总是一阴一阳同时出现,六十年的宽政,虽是经济得 以发展,但官场的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结党营私大增,至康熙晚年时,竟愈演愈烈,如大河决口不可收拾。
康熙皇明知此状,点着一些大官的名曰,知道你们如此,昨天还是穷秀才,今天当了大官就一日之间就高骢大车金银珠宝、大宅大院,那钱又是从哪儿来的?康熙认为,为官一生,不贪不占实为不易,就是你们中的被民众颂扬的清官,若真的细查,又有哪个不贪?
康熙皇明知却放手不问不管,不惩不办,却道,只要忠心于朝政就行了,这是大节。
乾隆是康熙的孙子,在康熙皇时代他十二岁,正是大力提倡学习汉文时期,康熙祖父,雍正父请了一些汉学大家,日日对乾隆教学汉文化。对乾隆的教学,首先是“易经”,随后就是“诗经”,四书五经。
这里有个怪事,天尊开示川人,修行进入高层次应学习四书五经。要学原著,不要学后人的注解,后人解歪了,解的一塌糊涂。
但是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看懂古文?又有几人能有机会去北京大学中文系就学?故而师说,还是应借助后人对四书五经的注解,然后再去掉断句和标点重新阅书,方可悟出古意。
A:乾隆的父亲雍正大概是43岁时继皇位,那年乾隆13岁,雍正密立乾隆为皇位继承人,并把密文分别封藏在皇宫和西郊的圆明园。这是中国历代皇室的首次成功,没有破密,没有中途易人,而且是自己当皇上的第一年就立下了皇位接班人。
由于密立乾隆为皇位继承人,故而对他更是加码了汉学教育,使得他不仅精通满学,同时也精通汉学。
雍正皇在位时采用了与康熙相反的政策,对贪官污吏、结党营私的皇 戚贵族,大杀大砍,诛连九族,妇女分给功臣为奴,男者或充军或入高墙囚禁。同时开设文字狱,但凡有攻击朝政的语言文字者,格杀勿论。这正是乾隆13岁至25岁的时候。
雍正在位期间,大清的绿旗兵仅屯兵在哈密,新疆的准葛尔部不断地对大清用兵,并策划西藏独立,沙俄军在东北、北疆、西北疆均已形成了军事压力。大清对大西南正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免去土司的政权,派去朝廷的流官。但大西南的土司自称苗王,举兵开战,与派去的数万清兵相持不下。
雍正亲自为西征的大将军饯行,大将军率两万清兵西行至青海新疆一带时,却遭围歼,两万大军仅逃回两千人,其余全部阵亡。
雍正亲自指挥对苗疆的战事,苗疆战火正烈,雍正在圆明园理军机时,驾崩……
甲:看来当个皇上也不容易,未必有老百姓自在。很多气功人一心求功能,梦幻一旦出得大功能,说不定能称王当皇,也想去尝尝日理万机的苦役。不过只是梦想那花天酒地的一面,威风凛凛的一面,不会去想那费心的一面。
以前曾问师,当皇上自在还是当老百姓自在?师说,这是废话!当然是当百姓自在。百姓操心的仅是一家一户之事,皇上却要操心天下。
又问,那天上的又为什么都希望当个大自在王?师曰,大自在王是自在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什么事也不管。凡管事的必为事所管,永不得自在。其二是也不被什么人所管。即,不行法去管人,又不为人行法所制约。故知,那种专搞法术想整治别人的人,永不得自在,因为他终是处在法中,目前总是有法。
B:实际上,江湖气功中那种教法术的人,以及一心学法术的人,其内心深处均潜藏着某种不可告之的歹意,严格来说均属不孝不悌之徒。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故知,搞法术的人是社会动乱不安的隐患,其潜在心理是以法术治服民众,令民众拜倒其足下。
甲:你才刚这“有子曰”,可属于四书五经的内容了,但大多学人不可能懂。
B:可参阅港台大家南先生的著作,尽管其佛经解的一塌糊涂,但四书五经却是拿手好戏。
A:雍正故去,开密旨乾隆登位。清史记载乾隆登位时,先对天地拜九拜,对雍正拜九拜,对皇太后拜九拜,然后上座称帝。
雍正在位时,有意令乾隆多参与国家大事。所谓国家大事,历代王朝仅视两件事为大,第一是上拜九天,拜太庙。第二是军事征战。除此之外均属国家中事、小事。清史记载乾隆几乎是参与和主持祭祀拜天地最多的皇上。雍正还有意让乾隆参与对新疆用兵的军机处的活动以及参与苗疆问题办事处的活动。
乾隆登位是在乾隆元年的前一年,即时间表上雍正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乾隆大胆的有 恃无恐的拨乱反正,实施了新国策。他认为康熙皇是过宽,雍正皇是过严,宽不可无边,严不可过份,而应持中行中道。但康熙、雍正的国策并非有错,是当时历史环境的需要,符合古训,一张一驰。于是传旨大赦天下,对雍正皇期间入狱判刑者一律赦免。重新起用。
在其在位的六十年中,又推行藏富于民的国策,多次传旨实行全国性的大免税,刺激了工农商各行各业的大发展。使得人口从一亿多增至三亿多,且人人有饭吃,成就了大清帝国的鼎盛时期。为此,史书认为他是太平盛世的太平皇。
明朝的史学大家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现代史学家却认为,明代的史学家可惜没生在乾隆皇之后,不然就会说,乾隆乃千古一帝。
乾隆完成了对新疆的用兵,击败了沙俄军队,稳定了西藏,对大西南彻底完成了改土归流,出兵缅甸、安南,稳定了南疆。为此,形成了直至如今的中华多民族版图的大统一。同时,也造就了几千年封建皇朝的顶峰。
也正是如此,现代史学家认为,乾隆使得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得到了顶峰性的巩固稳定,而这正是现代中国之所以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乾隆在位时,法国皇室搞得一塌糊涂,引发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从而使得欧美步入了资本主义发展成了高科技。若是乾隆皇也搞成一塌糊涂、民不聊生,若是也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那么,中国也就同欧美一样是现代高科技国家。
认为,最可恨的是,当时国内爆发了白莲古教的起义,而乾隆给镇压了!
B:历史的过去就是,好也不是,不好也不是,无是无非。就拿史学家认为的代表革命的白莲古教起义来说,现在很多批判气功的文章都认为,江湖气功的发展,会形成白莲古教那样对社会的作乱!或是说,乾隆镇压了苗疆人民、新疆人民、西藏人民、北部边界人民的民族独立成国成家。
现在,以人多为患,若只有一亿人口,分享十二亿人的财富,那中国早就成了小康。从49年建国至今,那么大力的促生产,人口也仅增一倍多,而乾隆在位却使中国人口几乎增了三倍!并使中国形成了稳定的小农经济国家而难以向资本主义发展。
令现代文人最为愤愤不平的是,居然一个满人却成了中国从古至今写汉诗最多的人!那一定是格律不通,不成诗词格句。一位现在的大文人在报上发表文章,说乾隆的文采全是因为有一批知识分子给捧臭脚。举了一例,一次乾隆下江南,只见江南大好风光十分高兴。地方官员忙请圣上给写几个字留念。乾隆不加思索挥笔写了三个字。随行的汉学家大朝臣一见此三字,慌忙下跪叩拜四爷,说,请圣上把那三字中的中间一个字赐给在下,请皇上恩准!
那乾隆精细乖巧的很,一见此状心中暗知这三字会是有什么毛病?笑曰,准奏。
于是,地方官只好把第一字和第三字刻在亭子上。至今,这亭子上依然是这两个字。
A:乾隆生性好玩,六下江南出尽了风头。地方上深知乾隆最喜欢看戏,而且众戏中最喜欢看白娘子的戏。于是令戏班抢排新白娘子传奇。谁知戏词尚未记住,新曲谱尚未会唱,那四爷的龙舟沿大运河已经开来……
地方官忙令戏船上场,是由两条大船搭成的戏台,行在四爷坐船的前面开唱白娘子。可那众戏子丢词忘曲,只好随机应变。新曲接不上了,就忙用旧曲补上。新台词记不住了,就改说老台词,反正乾隆爷也好糊弄,管它新旧,有白娘子就行。
地方官深知四爷酷好佛学,故而需找一些和尚上船一路陪他说禅盘道。可庙中的和尚又大多是文盲,整句话都说不明白,又哪里说的出禅机?于是召集大批江南文人选出来一批懂佛学的人,令这些知识分子大文人都剃光了头,穿上袈裟冒充和尚上船去陪四爷说话。同时与这批文人事先讲好,一旦说的好了,被四爷看中嘉奖了,那可就必须当和尚了,否则你我可都犯了欺君之罪!但也不会让你们白当和尚,凡被看中当了和尚的,每人给钱银一万。就是没被看中的,只要演好这台戏,不露马脚,事后仍可为在家人,而且给钱银两千。
故知,上面若是想巡视下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一路之上全是事先已安排的戏。话说回来,不仅是下面不愿意上面发现有情况,而且上面也不希望下面有情况。国泰民安,你好他好大家好最好。
故而乾隆在位六十年,虽是六下江南,临退位为太上皇时却书下训令,以后的皇上不可再下江南,劳民伤财,而且全是假戏。
B:戏虽假,趣却真。
甲:戏假含个无字,趣真含个有字。可这有无之间六下江南也不知花了多少钱?
A:如今方方面面搞的赞助活动,那位四爷时代早已开始。其中有一次下江南,两淮盐商赞助一百万两白银,江南各官府出资四十万两的廉银薪水供一路差役费用。那四爷也知商贾的钱也不是白来的,各官府的廉银是地方官的生活费和差役费用。于是回宫后,传旨免去盐商140万两的税,补给地方官府四、五十万两的廉银。虽说是藏富于民的国策,可乾隆在位时,国库的贮备金银却是增长了多少倍。
C:从神学角度看,史书记载,乾隆以祭拜天地为最,祭祀时,鬼神为之所动。乾隆盛世也是在于康熙在位61年打下的底子。乾隆在位60年,他说不可超过祖父康熙在位的61年,于是主动退位自命为太上皇,虽不执政了,可每日要对臣皇众训政一次。
康熙皇是盘古大帝转世,他说,秦皇时兵吞天下施苛政是为一统形成大中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康熙时一味施宽政,宽了再宽,宽起来无边,也是个因果。
B:乾隆在位时,深感自他之后大清帝国将会如日落西山而衰败。他认为汉文化虽好,但汉式的生活方式腐朽败落,讲究的不是奋发而是如何享受。他曾多次下令满人贵族不可深陷于汉文化之中,不可失去八旗兵的开拓拼搏精神,不可安于享受而荒废骑射。
但历史的潮流,汉文化的另一面,享受,早已把八旗精神淹没。
C:那八旗的编制,就是采用的五花八门中的八门军制。
甲:如何理解前面那位“有子”先生的孝悌之说?
D:有子是孔子的大弟子,这里的孝字并非是后人理解和解释的孝顺,孝表纵线,其意为人不可割断历史。悌是指兄弟姐妹朋友之类,这是表意,其深意是表横线,是表现在时态的各种社会关系。狭义的解是,人应与兄弟姐妹朋友邻里,即同时代的人友好相处。反之,弟兄火拼,朋友相争皆属不悌道。纵线是表过去时态和未来时态,如此构成了人文大十字架。
有子的论述是,不孝悌的人会作乱于社会,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甲:由此我悟出了人道法于天道。春光犹如温和的宽松使万物得 以滋长恢复。夏日犹如严政,一个个晒的规规矩矩喘不过气。秋风一举横扫落叶,大运大动大收口。随之是冬景的萧条冷落万物如霜打如冰封。然后又须是放出春光使之复苏。不过,为何有子说孝乃人之本?
D: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其为人之本与?
孝,表大地之子之第—……
甲:又是何故孝为人之第一?
D:我是说,孝,表大地之子之第一撇。人之第二是一捺,表类同于走兽般的吃本能和性本能。人之所以区别于走兽,全在于多了那一撇。故知无孝之人,作个人来说缺了一撇。
文表发光、发大,把孝道加以光大为教育的教。教配上个育字表上对下,表前辈对后辈施之以教。育字是无雨云,表晴空万里明月普照,表对下辈的滋养。故知孝是表历史的连续性。现代人总喜欢否定历史以显示自己的伟大,孰知,历史是永远无法否定的,因为它已真实的发生过了,无法改变了。正确的作法应是承认历史,不论它是好是坏,不论是使你觉得光彩还是觉得抬不起头。勇敢的承认过去,并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你的今天。
人们不仅喜欢否定历史,还喜欢把希望寄托在将来,寄托在明天。很多书刊也是让人们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明天。在将来,以便咬紧牙关度过今天。于是很多人就把生活寄托在了明天,而今天不再被重视,今天被忽略掉,因为明天会更好,明天才是生活。
把希望和生活寄托在明天的人,他的一生永远没有生活,因为生活仅仅发生在今天。昨天已是历史,历史不是生活。明天不是现实,而且终生终世你也得不到明天。故而,把希望和生活寄托在明天,那是人生的麻醉剂,和宗教的性质一样,把希望和生活寄托在来世。仅仅是比宗教更为巧妙,在名词上看上去是把时间缩短了,让人们误以为一伸手就能抓到。孰知明天和来世一样遥远,甚至明天比来世更为遥远,因为明天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
不妨去公园问问练气功的老头、老太,说说还有几多明天?
是故对昨天不要懊悔,因为它已过去,它永远不可改变。对明天不要希望,因为永远没有明天。只有对昨天不懊悔,对明天不希望的人,才是真正有生活脚踏实地的人。
甲:我还是有点想不通,如何方可捕捉到明天?
E:可知明天表什么?日月和合之天乃宙心性海天,凡人在三界之中又是如何能捕捉到明天?只有冲过断魂,飞越九天方可获得明天。
凡人只有今天,没有昨天和明天。昨天属于鬼神,明天属于仙佛。故知,沉醉于昨天的人等于死掉了,落入了鬼神之道。希望于明天的倡导却和宗教的性质一样。
一般来说,妇女生活的立点往往习惯性的放在今天,而男士往往习惯将立点放在昨天或明天。从表象来看,沉醉于茶馆聊大天的人是生活在昨天,疲于奔命的人把生活放在了明天。
甲:雷洲小姐寄来的那本“中国一百僧佛图”如何?
F:对于了解一些佛教知识还是有帮助的。简单的翻了一下,有些地方是与传统佛教学说有出入的。比如在大势至菩萨一节里,画像是大势至手持薄 伽梵大神印,梵语称她为摩诃。由于势力极大故又称为大势至。又说,王有四子,老大是观世音,老二是大势至,老三是文殊,老四是普贤。但一般佛经记载的是,王有十子,而不是四子。文殊的画像也是手持薄伽梵大神印,骑一头雌狮子。
甲:为何骑雌狮而不是雄狮?
F:雄狮是罗地干布的。罗地干布在画册中被画在第20幅图上,在书的第50页上。文字说明是,按梵文的意译是天帝,居所在世界中心的第三十三层天。又说他的32个朋友分住在下面的三十二层天作为他的辅臣,而他是天主。文章说他总是下凡察视世情,施福传道。又写道,释佛前生转世为人时,曾受到此位天帝的恩德、指导和帮助。那一世释佛投生在湿波国当王子,因一味布施而被国王赶出王宫。王子一路布施,最后一无所有,只剩下一个妃子留在身边。天帝在云端一直注视着王子的所为,此刻一跃而下化为一个婆罗门,要求王子把妃子布施给他,王子一口答应,婆罗门拉着妃子就走。当走到第七步时,他忽地转身,现出天帝相,并把妃子交还王子。天帝曰,记住,不可把妻子施舍于人。以后天帝又暗中帮助王子回了国。这位罗地干布的画像很有意思,一脸的凶像,披头散发,两耳垂个大耳环,前额扎一条珠环。身着鱼鳞状的战甲,左手按着凌云长剑,右手持一招魂幡。呆呆的直立在天上,一动不动的低着头死盯住人世间。
盘古大帝在书中被画在第19幅图上,但画家与写文章的作家并不知道这位就是盘古大帝,而是按照佛教传统说法把他叫做“大梵天王”。画像是毛发直立,左手持一七星长剑,右手持一颗宝珠,赤足,一脸的恶魔相。
文章写道,大梵天王又称为原人,曾开天辟地是位“创造神”,即造物主。以后他又让十个生主继续完成世界的创造工作。又写道,大梵天王的坐骑是白天鹅,或是七只白天鹅拉的车。波罗门教和印度教认为,梵天虽是造物主、创造神,开了天辟了地,但他同时也创造了魔鬼和灾难,故而对他敬而远之,崇拜者极少,地位不高。印度佛教理论说他居所在色界的初禅天,是佛教的护法神。
甲:这里就有说道了,佛门道门理论都认为功夫高本事大辈份长的居上层天,而本事小的居下层天。那么,这位三清的师父盘古大帝为何居在倒数第一层天?而他的儿子罗地干布居在倒数第二层天?
G:以天论高低是法障之故,皆属市俗宗教凡人凡见。师说,居天之高低全在于牵挂,牵挂越多越大,所居之天就越低。牵挂超过了极限,干脆就一头扎下来投胎。故知不可以所在层天之表象看地位之高低。
另一点也须注意,天人并不一定就死钉在一层天不动,他们根据需要是时常上下浮动的,而且一旦变换了层天,其表相也相应着时空去变化。这种情况使得佛教和道教在“认人”上发生了混乱,经常把一个人看成了是好几个人。比如文殊师利,她下浮时佛教说这位是文殊大智大慧菩萨骑金狮。她回宫后,佛教又说,那位是大日如来佛是七佛之师,是佛王。犹如乾隆身着便装出宫玩时,人们说这位是四爷。他回宫一穿龙袍,人们又说那位是当今圣上。
画册中文字介绍,大日如来的居处在佛净土,他是佛国教主。
画册中有一位飞天女佛,半裸体,成飞天舞蹈态,双手散花。画册文中说,此即佛教称之为的“香音之神”,又称“飞天”,美丽动人,令人神往。她们有各种乐器,称之为音,有不尽的鲜花,谓之为香。
由此可知,花表香,供花即为上香。其实这些飞天佛就是花仙,就是罗刹女。
文中写道,据佛经记载,她们一度转世为采花女,皆为奴。一日路遇释佛,释佛亲自为她们授记,佛曰:“你们以后当作佛,名字均叫‘妙花’”。故知,花仙罗刹女皆是佛,是释佛亲自的授记。
画册中有一幅善财童子图。画的像个苗条秀气的少女。文中介绍善财是经文殊点化行53参拜之后而成佛。此即神功法中108拜里的童子拜佛。
画册中有位坐在莲花座上的女菩萨,姿色艳丽,手持薄伽梵大神印,她的名字叫“莲华色”,是位花姐。文中写道,莲花色原是妓女,发愤修行证得阿罗汉果位。她是释佛弟子比丘尼中最杰出的,称为神通第一。
画册中写道,据佛经记载,修至菩萨位时,不仅可留发,而且可出家可在家,可着袈裟也可穿在家人的服装。
甲:为何对菩萨实行宽松政策?
I:因为菩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分别之相,故而留不留发,穿什么衣服皆方便。不仅如此,吃什么,喝什么也是方便。是故师说,佛斋之中不分荤素。
甲:但是净土寺院中必须食全素?
I:因为在里面吃饭的均不是佛,他们正在修佛,尚无能力将荤化为素。
甲:素食是五戒之一,属大戒条,佛曰,以戒为师,又是何解?
I:五戒之一并没有素食二字,还是不要胡乱发挥的好。以戒为师是佛之遗训,只可惜不知此四字的含意?
甲:洗耳待候。
I:释佛临终之际,弟子问今后谁为师?佛曰以戒为师。此四字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你们均无资格为师。其二是,好自为之吧……
释佛大智大慧,知过去、现在、未来三时,决不会简单机械的让众修人以一成不变的教条行事。若按现代说法,那不明显是教条主义吗?
释佛之所以伟大,其一就在于他不是教条主义者,而是因人因地因时因事随机施教。单就在这一点上,老子、孔子、耶酥等等均不如释佛。此三位虽是通达,但多少有点教条,否则不至于老子骑牛出关,孔子乘车奔波,那位就不评说了,壮烈牺牲了,就不能再说什么了。
规定再好的教条,也只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适当的考虑一下发展。因为数百年、数千年的差异性是极大的,而且戒条是一个个一条条具体的规定,并不是如同易八卦可随机应变万古千秋。就拿现代的中外众多伟人来说,之所以成就了各种伟业,全在于不是教条主义者。若是教条主义者,只能是墨守成规毫无建树。
就拿乾隆来说,他并没被严格按照父皇、祖皇的遗训国政教条般的行事,而是继往开来。在登基的第一天就推出了新国政,从而使大清帝国在他手上成为鼎盛时期,使得现代史学家称之为“千古一帝”。他当政60年,相当于从49年至2009年。
A:不过乾隆推行新政是极为妙巧的,他精明的使国人不感到突然而惊恐,也不使旧臣心理上过不去而形成顽固的保守势力,同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避免了不必要的种种干扰。
他首先肯定康熙、雍正在位时所推行的国政全对,全英明。然后提出康雍二皇正是符合古训中的一驰一张。那么,一驰一张之后,就应按《易经》开示而行中道。国人及众臣一听,在理,在理,应行中道了。因为古代臣民均懂得《易经》乃天神之物,是天神的开示,是中华先祖先尊归天时为后代留下来的遗物。
乾隆又每日必向皇太后请安,并严禁宫中传议宫外推行新政的任何消息。这样就可以不在心理上对皇太后有刺激而形成后宫的阻力。那时乾隆正好是25岁,相当于现代大学生刚从校门毕业的年龄。乾隆也承认,25岁登基之前,他不过是深宫之中的一书生。古今不少“大家”均一致扬言,天下最最无用的就是书生。可这位书生却成功了千古一帝。
I:当年众弟子问佛,今后以谁为师?言中之意是请释佛在他们之中指定一人为师以替代释佛。佛曰以戒为师。那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均无资格为师。
释佛这里用的戒字,并不是指戒条。这个戒字的含意是,今后你们自己约束自己吧,自己为自己的师,也就是好自为之吧!这里又含有一层更深的教义,自己又如何给自己当师呢?这就是《心经》中的第二个字“自”。即,每个人的师就在每个人的目前。
在这一点上,一些古僧大体上也悟出并不是以戒条为师。比如1-9篇中的“咫尺之间不见师颜”。这是明着告诉你了,师在咫只之间。又如第三十集《念什么经》?夹山僧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须是亲见祖师意。夹山又往深一步说,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夹山也是明说了,要在目前寻师。
那么何为祖师意?关键是这个意字。意,心上音。即目前是心之音魂成像,目前所展现的图像,即是历代祖师意。夹山曰,须是亲见……由此可知观香调灵之重要!以上就是佛曰,以戒为师的解。
甲:就如同当年你在释佛身边一样……
I:遗憾,听师说的,我不过是照着葫芦画个瓢……
甲:只是这个葫芦不可照师头上乱用……
A:少扯废话!这个戒字本身就含有“不可外求”之意。戒只能是自戒而不是他戒,戒只能是自己戒自己,若是人被他人所戒,那就不叫戒,而叫罚。故知以戒为师的含意就是师不可外求,须是从自己流出。既然师不可外求,师就在此山中,那么外面到处是这个师那个师,即身外之师又是什么?
B:对于世间法来说存在身外之师,对于出世间法来说,身外无师。但人们又习惯依世间法的惯例称师,实质上,对于出世间法,仅仅是名之为师,实为同修人。差别仅在于先学后学,先生后生,先悟后悟,先觉后觉。
甲:以戒为师算是多少明白了。拈花一笑,花开现佛又是何解?
C:全部佛法皆系之于花。为何释佛亲自授记,花女皆为佛,均叫“妙花”?不仅道出花为佛,而且级别辈份均不低,均是妙字辈的,和十妙平起平坐。就修行、修佛来讲,修佛即是修花。那么,花开时现的是哪尊佛?可知?
甲:自然是释佛!
C:何故又不说花开现释佛呢?
D:花开现佛,也可以说花开见佛,那么,是谁见佛?可知?
甲:当然是我见佛了。
E:我字不除能见佛吗?
甲:我若是没了,那又是谁见佛?
E:是佛见佛!
F:花开现佛,现的这个佛不是别人,而正正就是修此花的人自己。此四字的含意是,修人将花修开时,自己就现了法身。那么,什么叫花开?
甲:请开示……
F:花不开则不放光彩,花开系指大放光彩。可知,花开就是一次性的最终的光爆!
甲:可与神功法中的光爆相同?
F:性质一样。神功法中的光爆是控制在含苞待开但又不让开,必须是在 凤摆金莲时才允许开。九阴功第二式的台词中有一句是,蓄芳含苞待放。是待放,而不是开放。在含苞中仅修至山地动,即身体的大震动。后面是“待到金莲盛开时,横空出世莽昆仑”。这里的待到,就是说还没到。那么以后到了时又会如何?尔时就是花盛开,佛,横空出世。此即花开现佛。
不论是从隐态形式上走,还是55年之际直接从身上走,显出的图像是一样的,呈现出莲花盛开,随即就是大光爆,犹如核子反应般的链索性的逐级扩大的光爆。最后呈现的那个物,那个光能量团,就是“真你”,法身佛。此即是九阴功第九层次的大涅 槃法,亦即九阴飞天法。
飞天就是香音这神,佛号妙花。故知飞天两字是“佛”的同意同义语。九阴飞天法即是九阴佛法。
G:故而师从一开始就不厌其烦的告诫,九阴功法险恶,绝不可贪功求成!功法之所以险恶,就在于师把释佛最后传大迦叶的密法,拈花一笑,花开现佛,纳入其中。同时录音中一直控制在含苞待放,而不准盛开。故而师又强调,行神功法一定要在录音控制保护中进行。故知,学人绝不可贪功,绝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你把花给弄开了,那你可就算是见了佛了……
年岁大的,年龄不饶人。早走了,就一心不乱,老老实实在西门峡等着验牒。十二峰虽是空了十一峰,观音说了,九天玄女就是那个命,得在那里等……西洋女王笑曰,谁又让她岁数最小……还一直抓着青莲不撒手……白娘道,最精明的要算是大日如来,拿到青莲后即刻就大撒手……她可不玩狮子滚绣球。
甲:提到绣球,回想起以前篇集中有一案例,即,川人行观中,一队兵马开来,领队的女将领总是以手出示一个类似仙人球状的东西……
I:此物即称之为“绣球”,得绣球者将奉命去西门峡接防。西门峡守军要一批批开往丽江准备登月回归,是故需一批批新军去接防验牒守关。
甲:从众多案例中.一些学人也有接到“绣球” 的。只见一年轻貌美的女子飘来,撇下一绣球……学人慌忙去接,美不胜言。但只是偷着乐,暗中高兴,梦幻着这一定是天妻,或是天上的情人也未可知……还得对显态的正式老婆守口如瓶,严加保密。因为即使是隐态的,虚幻的桃花,显态的老婆也会吃醋而暴跳如雷。
A:那可不是“王宝钏”撇的绣球,而是上方派人投下的“令箭”,是将来要奉命守关的。若是去了大家伙白虎再接了绣球,那是连断后再守关,可就成就了狮子滚绣球。
甲:这不是九宫大日拿咱们学人开心玩吗?
B:绣球撇下来,总得要有人去接防,再说又都是自觉自愿的争着抢着去接的。
乙:川人来电说,前两日忽见已故“大人”到了长江,还是活生生的样子,只说了一句话,“回首行前走……”问之原属哪部分?也不答,只显出“天锋”两字。
甲:大概原是天锋左军的高级将领。当年彭城小泰山军部遭围歼,倒是有一支兵马突围进了大别山。
乙:有学人问道,第四、五篇倒是很重要,但不知两篇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如云门、药山、石头、布袋等等都是什么时代的人,属于佛门中那一法脉传承?
C:药山与大颠是同修同学,同拜的石头为师,他们这一支法脉皆系六祖的顿悟法门。
五祖将衣钵传与六祖,当夜就叫六祖下山快逃!六祖连夜逃往广东地区,隐藏了十多年才敢露面。
甲:五祖将真传给于六祖,并令六祖连夜下山潜逃,这样一来,自五祖之后,那少林的世世代代实际上已无真传,一心禅法门已远离了少林。从此传位上看,佛门的宗门并不平静,名利之争依然不亚于社会。可在当时,佛教界的众人都认为五祖的衣钵一定会传给神秀。
D:古代有些法门对接真传的传人是以衣和钵为证为据,得衣钵者为传人也。神秀在当时极为五祖器重,并让他担任给众沙弥授具足戒的教授师,专讲如何持戒以及佛门种种仪规仪轨,其地位是十分显赫的,而且神秀的文学底子极好,佛学知识极丰富。自幼阅经,博学多闻。但五祖认为神秀虽好,但其功路走的是渐悟,而不是一心禅直指人心的顿悟,故而也是无法将衣钵传与他。
甲:从人道上看这实在是不尽情理,神秀是大苦大功主持寺务最卖力气的。
D:五祖传的是法脉,而不是功德。故而功德再高再大,若未悟得心印也是无法可传。
甲:可五祖为什么让六祖慧能连夜下山潜逃,而且一隐就是十五年不露面?
D:为避一个争字引得佛门混乱。故知佛门之内有争,只能避而远之。这也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争必发生在两方,若其中一方一走,另一方也就无的可争了。这一走包含空间的走和时间的走。下山越岭南是空间上的走,隐十五年不露面是时间上的走。
至于六祖慧能,却是位了不得的人物。他本是广东地区一个砍柴为生的樵夫,一字不识。
甲:若是一字不识,如今又是为何有六祖留下的书?
D:那是以后识字的众弟子编写的。
慧能祖籍是河北省涿县人,就在北京的西南野外。其父为官被谪,发配至岭南,慧能就以上山打柴为生。
湖南与广东交界处是南岭群山,是故称广东地区为岭南。在古代视岭南地区如同广西、云南、贵州一样,均属罗刹之地,猴变人尚未变全,并不以为那是祖先遗物。
一日,慧能上集卖柴,闻一居士正诵《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慧能一听,大悟!忙问,你念的经是从何处来?对曰是从弘忍禅师处得来。这弘忍禅师就是五祖。
慧能一想,我也去见弘忍禅师去得点什么。柴也不砍不卖了,放下了一切,原本就已是穷到家几无立锥之地了,于661年北上拜师。
那么,661年是个什么概念呢?是大唐时代,正是唐三藏译完了《大般若经》,提出了论断,修佛必须要先破我执法执。后人将唐三藏的观点称为“唯识宗”,或“法相宗”。由于唐三藏曾在长安的大慈恩寺居住,是故又称为“慈恩宗”。
故知,天下本无宗无派,宗也罢,派也好全在人为。后人把前人的某种方法名之为宗,若将某种方法加以禁锢,再立下规矩,就成门派。故知,宗以及门派均是万法中之一法,而又均不是万法归一之法。
唐三藏于664年,即慧能北上求学的第三年,在玉华宫道场圆寂。唐皇高宗闻报,为之罢朝。京城及诸州县五百里内,送葬人达百万众。
三藏故去后,佛教界公认的他的学术继承者是“窥基”和尚。这个窥基本是唐朝将门贵族子弟,其父是大唐开国功臣,被封为“右金吾将军”。其叔就更是有名的人物了,他就是尉迟恭大将军。
三藏门下还有一位对佛教影响极大的人物,即“道宣”大律师。道宣和尚是江苏丹徒人,其父原是陈朝吏部尚书,故知道宣和尚本是书香门弟。
道宣十五岁出家,在“智首”和尚那里受了具足戒,并随智首修学攻读“四分律”戒法,深得佛教中的诡辩术学说。
甲:何为佛教诡辩术?
D:就是怎么说都有理,这么绕也是个圆,那么绕也是个圆。
道宣学得戒法之后,四处游学扩展知识达25年,终于成就了中国佛教戒法戒律之大全,并被誉为持戒第一。甚至持戒之严格胜过西域佛地,胜过印度佛源。
一日,从西域来了胡僧,唐玄宗问,你打算先住在什么地方?这位胡僧“善无畏” 曰,素闻西明寺道宣律师持戒第一,愿往依止,籍以受教。这位善无畏就是开创中国密教的大师。
道宣的戒学对中国佛教界影响极大,至今佛教内的种种规矩、仪轨均延承于道宣。后人就分科分类,将道宣的戒学称为律宗,而视道宣为律宗创始祖师。
道宣一度在三藏的译场工作,负责“缀文”一项。唐三藏开辟的译场,其翻译工作是十分严谨的,整个翻译分为六道程序。
一、“译主”宣读梵文。
二、“证义”评量梵文。
三、“证梵文”听读以校误。
四、“笔受”负责译为华文。
五、“缀文”负责连成文句。
六 、“书写”抄录成章册。
唐三藏的译场是国家级的,是由皇上亲自过问的大规模翻译机构。
缀,即点缀。骨架精髓有了,尚需要具有可读性,汉语汉学的规范性,故而需点缀连文句。
道宣的戒学实质是佛教教义的缀。经典是个汽车,是个运载工具。这个缀,戒学就是汽车上的刹车。需不断地点刹车、慢刹车、急刹车、紧急刹车。
刹车不是运载工具,但它确实又是运载工具上决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设置。没人敢去乘没有刹车的车去行,故知,行、大行则必须要有刹车。司机接手车准备出门大行,首先就是试试刹车灵不灵。这就是戒学与修佛大行的关系,它并不是修佛的根本,但又是修佛之行无法忽略的。
但是,但凡一立宗,那就完了。因为一立宗,一成门派,就把一个整体给割裂了。分解了,解体了。从车上把刹车装置拆下来,并称为律宗,就学怎么制造刹车装置。把车上警报器那个嘀嘀拆下来单立一宗,称之为净土宗。一按嘀嘀,听者就知是车来了,一听念阿弥陀佛,听者就知是在修佛。之所以修来修去修不出去,是因为都在那儿修部件,玩 零件呢。
但后人不应指责是道宣的不对,他并未立宗,也没自称是律宗创始祖师,是后人多事,科化、学化给立了宗。
才刚提到净土宗,后人规定“慧远”是净土莲宗的一祖。善导是二祖。他们开创的净土修持方法,就是每日念佛七万至十万声。那么,慧远祖师、善导二祖为什么要开创每日念佛七万至十万声的念佛净土法门?直至如今修净土的人也是只知念佛,却不知为什么?
可知净土宗依据的最主要、最重要的一部经是什么?是《观无量寿经》。那么依此经修持却又为什么成天念起了佛?
《观无量寿经》,全经的精华,要点,功法,就一个字,即“观”字。那么观什么?这个法门不是自观,即不是观自,而是观他。这个他是谁?是阿弥陀佛。具体来说,就是观天缘宫。因为最后的最后,接引之光来自天缘!
《观无量寿经》,是当年众罗汉行观天缘宫时,使用他们当时的语言,做的行观记录。必须要知道经文的本质,不然就会学的一塌糊涂。比如,《修》一书中也有不少行观记录,是众学人行观时使用他们当时所能理解的语言成的文。对后人来说,就是个经验之说,简称为“经”。说不定以后就会为后人命名为“观半壁山经”,“观西门峡经”。“观香灵经”等等。后人的后人也会学后人,天天念这些行观记录,谓之为念经。那么只念经就能修出去吗?这就叫一代一代的误用误传,可还都立下规矩,门规,神圣不可动摇,不可说,不可说,若说则规定是谤佛。
那么,慧远又是为什么开创每日念佛七万至十万声?是因为他看到天下众修士并无行观的能力,没有本事如同释佛众弟子,那群大罗汉自如行观天缘无量寿佛。既然观不到佛,也观不到佛所在的净土,实在是没有办法,慧远长叹一声道,无法观,观无法,那就想吧,念吧!于是一声声一日日的念起了阿弥陀佛……众人也就随声附合一同念了起来……那悲壮之声遍山遍野,一百年、二百年、上千年的念了下去,一直念到了今天,还要继续念下去,直至把佛法念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