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3-5集

首页 往前 往后

修行者 总后记

《修行者》二十八篇 断后行

第261集 胜利回归 第三章

第五节

方迪教授的结论是:

物质的一定状态

符合一定的

虚空能量组织

甲:我发现一个规律,即当科学解释不清的时候,就立即定义一个令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名词定义,从而使科学在一般百姓的眼里,变得玄之又玄。

乙:故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提倡搞点“科普文化”,不然玄之又玄的科学就离百姓愈来愈远了,而最终使自己成为宗教。

甲:看来科学与神学一样,越到高层次就越是说不明白。于是曰,那就念阿弥陀佛吧,即:X+Y=Z。若按《修》学理论,如何看上面的结论呢?

乙:在第一篇第一集里,首先论述的就是这个命题,师曰……

宇宙的时间也是多层次的,各层独立的宇宙空间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时间。

方迪说的虚空,即这里说的宇空。方迪说的能量组织,即这里说的时间。

师在第一篇第一集第一页上写道……

由于宇的多层次性,宙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宇宙生命的多层次性,而各个时空的生命特征又都是与其存在的时空相应。

方迪在他的文中,把师说的这种“相应”,用“符合”这个名词替代。方迪的侧重点是物质符合虚空能量组织,但强调了包括人体这种形式的物质。而师的侧重点是生命的表现形式是相应于时空的。

甲:符合与相应的区别在何处?

乙:符合是单向的、被动的。相应是双向的,是主动的。师在第一页上写道,“这种生命现象因时空不同而表现出的多层次(可类同于方迪教授说的,物质状态符合虚空能量组织),就是万千年来神学、巫学、宗教学、瑜伽学、气功学、修行学、宇宙生命学等等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原因。(方迪说,宇航生理病理学亦不例外,是以对虚空的研究为基础)

甲:看来第一篇第一集,师是以论文的形式开头的……

乙:是的。首先提出问题并阐明观点、论点以及理论基础。

甲:看来师以前写过论文?

乙:听说是写过一些,但都不给发表,说是与“现行理论”不符合。于是师曰,看来只有当和尚写神话小说了……

甲:不过,方迪的理论是1981年首次发表,88年再版,92年以后译为汉文在中国内部阅读供研究使用。而师的文章是94年10月在九华山开写的……在时间上,若以92年计,也是晚了两年……

乙:师是在97年4月下旬才看的方迪书的第一页……是地区差造成的,这没有办法。再说,方迪教授是从1939年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而师是在92年3月才正式开始研究,并于92年8月发表了“九天玄女记开篇”。当时自己拿钱印了一千册,送给了所有愿意要的人。以后又继续写,继续印,继续送……当写至四十万字时,因全部存款约一、两万元全部用完而无法再写下去了……

现在不同了,有众学人的资助,不会再因经济问题而写不下去了。这种禁区内的研究是件十分麻烦的事,不仅不可能获得国家财政拨款,而且还得小心再小心。师说,既然“发现”了隐态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就应告诉人类……否则,就是对人类的不负责……师又说,对于已获得的资金,必须节约再节约,因为研究工作会是十分漫长,必须有充足的经济条件的支撑。是故,师多次告诫一些站点,要勤俭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开发研究上而不是用于享受。比如,要完成与科学之间的断桥,就须有一定的科学仪器和设备,以及能供养操作这些设备的科技人员,这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并不仅是有个木鱼,有个大钟就能解决问题的……

方迪教授在提出物质的一定状态符合一定的虚空能量组织,这个论点之后,紧接着使用了一个“恐怕”形动词。他写道……

因此,恐怕除已知的四种物质状态(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等)之外,还存在物质的其它状态。

甲:这说明欧美科学界的最前沿,虽是感觉到了“其它”物质状态的存在,但也是无法证实,故而使用了暗示词——恐怕两字。

方迪教授说,电解液及粒子在人体中产生一种弱脉冲化学电流,它通过人体中的超微空隙在人体中运动……从而形成人体的第五循环系统(人体四大循环系统是,血液、淋巴液、脑与脊液、神经)。而这第五循环系统,正是数千年的中国针炙学的基础。虽然我不可能对针炙这种方法的临床价值发表任何看法,但是它证实了我一直感兴趣的东西:代表“天轴”的金属针能沟通人与宇宙之间的能量。故而,对人体的治疗,完全可以建立在哲学、甚至形而上学的思考之上……

乙:从方迪教授对针炙的认识,可以反射到“气功治病”这个在中国争议很大,甚至几乎被“封杀”打入伪科学的废墟之中……

气功治病的原理类同于针炙,方迪教授敏感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当然,他发现的是针炙而不是气功。师说,这个原理完全可以引申到气功治病的问题,即,“对人体的治疗,完全可以建立在哲学、甚至形而上学的思考之上”。实际上,气功治病中所使用的“诱导”,就是属于哲学治病,甚至是用形而上学治病。比如,有的大气功师组场,说,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给你们治病了……却是恰恰有些人的病就好了……这就是方迪教授说的“对人体的治疗,完全可以建立在哲学,甚至形而上学的思考之上”。

甲:可以回顾一下当年中功大师张宏堡与批判大师司马南之间的分歧,司马南的观点是,张宏堡的所谓“气”是非物质性的,而仅仅是属于心理诱导,甚至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诱导。

乙:进而发展为凡属于心理诱导的气功皆为“伪科学”。只是依心理学治病的医学不算伪科学。似乎是一口气可以把一台25吨位的大拖拉大翻斗汽车吹上天,才算是真科学。

此时物理学家说,方迪先生,我已明白了虚空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物理学对虚空的认识和理解。物质的状态是随着虚空的能量质量而变化,生命的质量随着我们对虚空和物质状态的利用而变化。那位斯坦弗大学的癌症物理学家在实验室里毫不犹豫的把他们在细胞内诱发的微原子核爆炸,称为“星体结构”。正是

虚空

造化了星体

星体又造化了我

甲:美国物理学家在实验室里研究引发的细胞微原子核爆炸,正是神功法中的微型光爆。

方迪教授说,现已证实了下面三个既令人目瞪口呆,又让人无可非议的观点:

一、虚空的能量组织,决定着人乃至一切生命的存在。

二、生命产生于虚空,并回归于虚空。

三、有机产生于无机的虚空。

方迪说,为什么不对我的这个发现表示惊讶和赞叹!我发现了……

虚空

生命之源

如若没有或不树立上述这个世界观,一切,甚至人的一切知识均无意义!

甲:看来方迪教授比师要狂的多……今天就到这儿吧,已是4月19日凌晨4点23分了……下了半夜的雨,也开了一夜的灯……不过,如若方迪教授阅了《修行者》一书的理论,不仅会目瞪口呆,而且 瞠目结舌……也不知他读过《心经》没有?他研究过宗教,按理应是读过了。

乙:就科学家的身份而言,方迪教授能够面对事实,单就这一点堪称伟大!

科学本身要求从事科研的人来不得半点虚假,决不能像变戏法那样,也不能像现今开的很多商业、公司仅立足于一锤子买卖。

甲:现在,修行者向科学进军,应注意些什么?

乙:不要陷入科学八股而不能自拔!

科学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同时,也给自己设立了一道道法障。有成就的科学家,之所以有成就,全在于他能破除法障。真正的科学态度是,既否定一切,又肯定一切,而新的发现就在这否定与肯定之中,即在“有无”中。

肯定,在于敢于面对事实,承认现象的客观存在。否定,在于去研究、探索现象的本质。

甲:那么,气功现象、气功疗法、气功治病等等的本质是否就是方迪教授说的……对人体的治疗,完全可以建立在哲学、甚至形而上学的思考之上……或者……建立在超验心理之上……很难想像,能超越中国的针炙学对心理物质虚空进行更微妙的开发!直到我熟悉了中国人的机敏的才智,直到我确立了虚空的思想,我才不再对针炙感到那么惊讶。

乙:初始,西洋人对中国的那一根小针大惑不解!而且从哲学及社会学的立点看,中国针炙是原始巫术的再现。

但是,针炙确确实实是古巫术的遗留物。在古巫学中,先有炙法,渐渐的才有针法。最原始的炙法以及最古老的针法,是在通灵中,借助眼功和耳功进行的。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实践中大量的记录,总结出了穴位、穴道、经络以及炙法和针法。有了理论之后,就无需再有眼耳之功了,只需照虎画猫便可奏效。中医的一切成就都是基于古巫学。古巫学是中国哲学的原始思想,而古巫学集之大成,其大总持,就是《易》。古曰,天经地“易”。正是。

天经,指的是《心经》,出世法。

地易,指的是《易经》,入世法(显易)。

而天地之间本一曲,此曲即《薄伽梵歌》。

针法在古巫手中是极为厉害的,因为她们有眼功,她们看得见病原体或附体在人体的哪个部位,正如九天玄女所言:一针下去鬼神惊!

中医的中药验方,其原始也是来自古巫。古巫使用眼耳之功,面对患者,求教于动物仙从而获得药方。

西洋的一切也是来自西洋古巫,但他们善于上升为理论,当宗教理论成型之后,立即诛杀九百万名女巫!

但是,女巫的产生和存在,是天地间的一种生命现象,恰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且看三月三的云南大理,那一队队快乐的巫娘,唱着、跳着……无论是活着,还是死掉,永远是一只,快乐的飞虻。

至于才刚说的气功,其中有一部分恰如方迪教授的论断,也恰如司马南先生的观点,但不尽如此,其中有不少是巫现象。比较典型的是张香玉大师的大自然功,以及最初的鹤翔桩功。鹤翔桩功的种种表演,实质就是民间女巫的“发马”与跳大神的变相。另有一些所谓高级气功,实质是变相的宗教学的翻版。

不论气功大师在西洋表演得如何精彩,西洋人出于礼貌,掌声不断……但内心始终认为这些表演,不是东方戏法,就是东方巫术。

现在已经阅到方迪教授写的《微学》第19页上了,至此,学人也会感觉到,方迪在他的书中运用了“名词效应”的原理。即,物理学家说,医生说,精神病医生说等等。这无非是加深一种印像,即他的理论的科学性、权威性及普遍性。实际上,就是在读者身上设立一道道法障。

比如,在前几年批判气功时,批判文章写道,美藉华人物理学家说气功如何如何……等等,其性质是一样的,是一种设立法障的手法。

那么,在《修》书中是采用这种方法尽量减少名词效应引发的法障,即,甲说、乙说、A说、B说等等。并且尽可能的使用“无名小卒”说,以避免学人法障的形成。

同理,学人在写自己的194或是交流文章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妙师”说……之类的文字。

另一个问题是写作的立点,《修》一书在文体上是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这两种写法交替变换着写,按理,这是不符合文学规范的。

在通常文学规范中,一篇作品,或者是一我到底,谓之为第一人称写法。或者是一他到底,谓之为第三人称写法。而《修》书的文体是我他交替,皆为方便。一般,在我字当头较重时,就变换第三人称写,在我字与我分离时,淡化时,又使用第一人称写法。如果学人要训练身心分离法,在写194或是交流文章时,不妨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直到找不到我为止。

比如在禅学中有这样一段……

一僧在念南无阿弥陀佛……

其师问,谁念佛?

僧曰,我念佛。

师问,我是谁?

僧道,我是我。

师曰,我怎么是你?

僧曰,你是师。

师道,你怎么是师?

这实际是训练身心分离法的一例,身心分离法是古印度瑜伽的一项基本训练课程,这种训练传至中国以后就成为禅学的基础。

甲:那只野鸭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乙:见色不见空。

甲:又飞走了呢?

乙:见空不见色。

甲:乾隆皇下江南写的三个字,他的随行文学大臣要走了一个字,这到底都是什么字?

乙:要走了有,余下真趣。

甲:故知,若有了有就不是真趣。但是历代文人推敲乾隆皇写的三个字,始终不明白这三个字的句味到底是什么?

乙:乾隆皇下江南,地方官绅为拍马屁,请他游览风光,至一亭前,官绅请圣上御批几个字以书于亭上。乾隆挥笔写“真有趣”三字。

随行大臣一见不好,慌忙下跪奏曰,请圣上将中间那字恩赐……皇笑曰:准奏!

于是,亭上只余“真趣”二字。

历代文人研究至此时,皆认为是乾隆御批的太俗,朝臣怕天下耻笑故要走了有,余下真趣二字,又文又雅。历代文人认为,乾隆汉学不怎么样,并纷纷以此为例。

但是,乾隆不仅精通汉学,而且精通佛道。他对地方官的应酬并无兴趣,于是也应酬一下写下真有趣三字。其句味是,真,无也。真有趣即是无有趣。他把参禅的机锋用到御批上去了。

那大臣把有一要走,乾隆笑了……因为太白了。真趣二字,让明白人一观,就是无趣。

故知,真趣亭,即无趣亭。

科学与门派学一样,初始,真东西只一点点,以后就越研究越复杂,直至形成繁琐科学而严重的脱离了民众,是因为人为的定义、名词、概念……越来越多,犹如佛学中,人为订的规矩越来越多一样……下面继续阅《微学》。

医学研究中发现神经细胞之间相互联系接触的方式是各自伸出一支触角,像中国老式扣子那样一搭一扣。但是,若叫“搭扣”又太俗,显得不科学,不是科学语言,于是就定义:如同搭扣那样的接触,命名为科学术语“突触”。

精神病医生说,突触使我发现,人体中的组织或器官,首先是其细胞自成一体,然后才以突触形式彼此相联,这就是细胞社会学的基本法则。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至今没有在人脑中找到一个负责学习的总控制中心……人至今只开发利用了自己大脑的一小部分,所以我们学点东西才那么费劲,要想综合所学的东西就更难了。

另一位医生说,只要不涉及自己,不涉及自己的出处,不涉及构成自己的物质,人什么都想知道……奇怪!如果人什么都知道,就是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那不是等于一无所知?

我对胚胎学最感兴趣,但是有关组织发生过程的(科学)论述繁琐得要命!为什么人总是拒绝认识自己形态发生的过程?这后面肯定有深刻的原因……这难道是因为人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胚胎状态?或者说,是因为翻看悬在虚空中的胚层……实在让人难以忍受?难以接受……

方迪教授说,经研究证明,胎儿在母体子宫中,其原态称为胚胎。而初始的血管和红血球均产生于胚胞之外,产生于胚胎与子宫壁之间的空隙之中,它既不属于母体,也不属于胚胎。胚胎以后的血管及血液,既不是胚胎自己形成的,也不是母体提供的,它产生于胚胎与子宫之间的虚空。即……

在生命的最初六个星期里

我的血细胞

既不是我自己的

也不是我母亲的

而属于我和母亲之间

一个无所依属的空间

生命之初

一无所有

甚至连血液也不属于自己……

以上,就是我方 迪在引言中所说的《微学》三要素之一。

甲:从方迪教授的研究结论中,可以得知,生命以人这种状态产生时,仅是借助于母体子宫而成活。而人的生命却是来自虚空。

下面开始阅方迪书第一节虚空的第二课心理虚空。

在第二课心理虚空中,方迪首先再次声明,划分物质虚空与心理虚空仅是为研究的方便,是人为的划分。而虚空的实际,是不划分成心理虚空与物质虚空,它们是连续的,是一体的,即:

事实是

虚空是连续的

发生在虚空中的尝试

并无物质与心理之分别

不知学人对《修》书涉足这个领域是否感兴趣?但是,已至最后一集又不得不如此,即,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战队从神殿中冲出,已至科学圣殿的大门,兵临城下,科学圣殿已成一座围城……

精神病医生说,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心理虚空。比如,注意听一个讲话,就会发现每个字之前,都有一个难以捕捉到的空隙。这种空隙并不是词的产生和它到达意识所需的时间,它是记忆“突触”造成的延迟,因为潜意识中发生的一切都不受时空的限制。上述这种现象在人的一生中都存在,比如戴高乐在准备讲话时,头会微微摇动。

现在,远程通讯专家使用了这一原理,他们将此现象命名为“语言无休止的微观空歇”,用一种可以自动填充电话交谈空歇的机器,可以节省电话网线能量的50%以上。

人的听力和注意力亦是如此,几乎每30秒就发生一次空歇。故知,在肌肉运动、感觉和精神活动中亦是如此。

方迪教授说,在众多接受分析的人中,有不少语言句子总是反复出现,我的研究组人员将这种类型的语句命名为“反复出现的句子”。这些句子更易使我们感受到心理虚空的存在。正如女精神病医生说的,“每一个反复出现的句子,都是接受分析者加进集体无意识大洋般的茫茫虚空中的一滴焦虑……”

在众多接受分析的人,在结束第一次分析时,共同出现的反复句子如下(方迪的长分析是先让受分析者谈出他或她一生中的一切经历)

好啦,就这些……

我都说了……

我没什么可补充的了……

这就是我的生活……

您现在全都知道了……

我从来没有这么详细的谈过我的生活……

我都倒空了……

这无数的案例长分析录音,使我们发现

在没有体验过自己的虚空之前,

无论学问大小,

接受分析者

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从中观的立点看)

接受分析者在空谈虚空……

反复出现的句子如下

我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我驾驭不了自己的头脑……

我知道一些事情,其实什么也不明白……

我很诚恳……但是,我说的全是假的……

要是立刻抓住我刚才说的话不放,您会认为我是骗子

刚才就像是不是我在说话……

方迪说,这类句子与意念飘忽毫无关系。因为,人在处于意念飘忽状态时,潜意识的思维活动很快而且不可控制,给人的感觉十分痛苦。而“反复出现的句子”,则是被自由回想、联想搞乱了的心理虚空的显现。随着接受分析者心理虚空不断的暴露,并明白了《微学》,了知了虚空之后,这类句子逐渐减少最终消失。

甲:在欧美的研究中,几乎是认为中国气功大潮中的气功大师所组的场以及所谓的气功态,是属于“意念飘忽”状态。而这种状态,与神经病者的表现几无区别。当西洋人在中国北京的各大公园里静观张香玉大师传功,以及众人的鹤翔桩气功时,是被视为“意念飘忽”状态,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前奏。

乙:一般所谓高级气功所进入的态,在本质上与民间女巫发马、跳大神等等并无区别,在科学中,在西医里被定义为“意念飘忽”状态,并被视为瞬间精神分裂症。

在一些学人进入第五层次的通灵行观中,师不止一次的告诫:偏了!下道了!

其因由就是没有认真读《修行者》而滑到意念飘忽状态去了。为此制了十八拍,目的就是告诉学人,神功法中的通灵大观是什么样。

即,并不处于任何态。一边聊天一边行观。一边喝茶一边吃水果一边行观。一边洗衣服或做其它事情一边行观。

而不是处于高级气功所说的那种神经兮兮的态。一切都是在自己控制之中,想观就观,不想观就停。

方迪教授说,空歇只是虚空的多种心理表达方式之一,但是不应把由虚空造成的空歇,与不专心、疲劳、激动、高强度心理活动、移情等原因造成的空歇相混淆,也不应与下列三种情况相混同,即

一、试着理解

二、试着一种方法

三、试着承受环境变化

由虚空造成的空歇,是人的一种原始性的自卫表现,它体现着“像”的伊德振荡。

在进行《微学》分析时,当分析者感觉到被分析者处于因虚空造成的空歇而沉默不语时,分析者决不可涉入,而任凭这个空歇不论有多长!如果分析时间到了,分析者只须站起说一声“明天见”,然后走开……(让被分析者独自处于沉默之中)

甲:为什么方迪教授立下这个规定?

乙:因为,被分析者在诉说一生往事时,瞬间处于一种“呆”态,用我们的语言讲,就是“空”态,在空态中,人的脑没有思维,极类似“定”。此时,分析者若介 入,易使被分析者受到惊吓,或是其它什么。但是,方迪教授虽是感觉到了,但无语言去描述,如果他懂得佛学,他就有语言描述了。故知,对于研究者、探索者,人类所有我都具有。如果在知识上缺口,研究某一专业科学是没问题的,但是对于研究“人”,那就会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局限于某一层次而上不去。

方迪教授说,只有在事后,引导受分析者听自己的回忆录音时,指出那些因虚空造成的空歇,让受分析者再想一想,回忆一下,在空歇中,有时甚至是很长的时间,其思想活动又是什么?往往接受分析者因此又能回忆起一些细节,重新述说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在分析进入尾声时,受分析者听自己的录音时,他(她)自己就成了对自己的分析者。

乙:当自己成为对自己的分析者时,就已完成了一定层次的身心分离。

甲:但是《微学》的这种方法,很难应用在现今中国人的身上,因为,人,没有那么安静,都忙得很,忙着做这做那,忙着知道这知道那,而静不下心来去了知自己。

另外,从方迪的语言缺口来看,研究“人”的这个专业不仅需要知识的深度,而且需要知识的广度。由此我想起以前那百名中科院院士的圣战书,我觉得……

乙:是在对气功深恶痛疾之时,不得已采取的手法,以“中科院”的名词,以“百名院士”的名词以产生效应。但依然觉得不够劲,又以“美藉华人物理学家”这个名词加重效应之效果。因为值钱的是那个“美”字,若是美藉洋人那份量就更重了。

这种行为,如若从科学精神病学的立点看,实际上是很神经的。因为科学院院士的知识层次再高,也仅仅局限于一个很狭小的专业领域,而且往往越是院士,其知识面越是狭小。那么,从科学的立点看,又是根据什么去抨击你根本就不懂的领域呢?犹如让一位大物理学家去抨击昆虫学或植物学或美学。正如师以前举过的一个案例,在62年、63年间,大批判居里夫人时,师问了所有慷慨激昂发表抨击演说的人,居然没有一位看过“居里夫人”这本书,却在批判这本书。师说,难道你们不觉得你们一个个都很神经吗?

               

方迪教授说,在《微学》分析中,把对被分析人的自述录音称为第一次分析。六个月乃至十年后,重放这个录音给受分析人听,称为“重复分析”。

在重复分析中证明了存在这样的一个事实,即,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精神活动的储备是多么的有限!

重复听录音时,接受分析的人先是不肯相信,再是惊讶,随后才逐渐发现……

一、充斥自己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那些长篇大套的废话消失了。

二、自己的一生可以归结为一些记忆,一些散落在茫茫虚空中的记忆。

在重复分析的再次录音中,受分析人的反复出现的句子如下……

我的记忆的世界,说起来也就那么两三句话。

我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一辈子不过就是个可怕的虚空。

一套填补虚空的东西。

虚空……争来争去……还是虚空……

我这辈子闹来闹去,也就这些东西……

都说我想像丰富……可是我怎么说来说去老是这一套……

多没劲……我还以为自己能说出点动人的事呢……

那时候我居然在写书,我怎么还敢写书?

我是著名的艺术家……却是这么贫乏的精神活动……

不听这录音,我决不会相信自己这么愚蠢……

别人还说我挺机灵呢……

我那时真的是这个样子?简直是个可怜的笨蛋!

叨唠来叨唠去,老是这两三件事……

您居然能耐心好几个小时听我说这些废话?

关了录音吧,我永远不想再听我以前说的那些废话……

甲:重复分析的第二次录音中这些众人共同反复出现的句子,又说明了什么?

乙:这些句子是受分析人在听自己第一次分析时讲的生活回忆录音时说的,它说明两个问题,其一,一个人的一生碌碌无为, 即便是自己觉得很伟大,却谈不出什么值得回忆的事,而造成心理虚空。其二,身心分离后,就少于陷入日常烦恼之中,而会视以往的烦恼太愚蠢,太空虚。

另外,从三时的立点看,身后的一切回忆都消散在过去时的虚空之中。身前的一切在未来时虚空尚未到来,自己的一切仅为现在时,现在的一秒、一分、一小时、一天、一个月、一年……

只是不能用科学观点去评定现在时的长短,若按物理学的立点分析,现在时仅在几秒钟之内,甚至不足一秒钟,仅在 嘀——嗒之间,即1/3秒。

人生现在时,要比物理现在时长不少,而且会因人而异。有的人的现在时可扩展为一天,有的人可扩展为一个月、甚至半年……这个问题尚无人研究。是师上次讲课时讲的,师说,人生现在时不要理解为物理学现在时。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是有差异的,人的心理现在时是因人而异的。

在方迪搞的重复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一个人感觉很沉重时,说的几个小时的话,在他轻松时再去听,他自己也会认为那时竟然那么愚蠢!居然深陷在根本不值一提的凡事之中而不能自拔……

方 迪教授说,伟人的一生之所以感人,就在于最终可以归纳为三、两分钟的录音,归纳为“几个少得可怜的秘密”,而余下的都是没用的废话和谎言。古时,有位国王,他下令为他的辉煌统治写一部历史。

一部十卷本的史书写好了……但国王没时间看。

作者又缩写为五卷本,可国王还没等看完就死了。

他的统治,最终是以这样几个文句写入了历史:“他诞生、生活、死亡”。

以后,就连这几个字也消失了……

方迪写道,

物质虚空不会给人带来快乐

心理虚空让人感到恐惧

我并没有

因证实了这一点

而感到轻松

女精神分析家说,科学家和思想家历来就对虚空感兴趣,但是他们一直在尽力使虚空不涉及自己。虚空……这个太空……宇宙的潜意识……这个令人痛恨、讨厌的词……听到它我只好苦笑……我能通过虚空和潜意识的一些表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或者说,是我那不忠实的意识让我以为那是虚空和潜意识的表现……(人的一生)虚空……潜意识……不忠实的意识……剩下的还有什么?

尽管如此,我还是强迫自己去抓住它……终于好歹重新抓住了它……可以说,我费了很大力气……因为,只有在“无知无理”……一种“前理解”状态下,才有可能体会到虚空……

甲:实际上,很多科学定义或是科学命名的术语,实在是一些玄之又玄的名词,仅仅是佛经道藏名词的另一极端。比如“无知无理”的“前理解”状态,这就是非迷信的科学语言。

乙:这位女精神分析家使用的术语,“无知无理”可以理解为是最大限制显意识活动而出现的状态,即接近零点状态。因为古印度瑜伽在西欧广为流传,故而她们可能掌握零点调试法。

女精神分析家继续说,……它慢慢地……非常慢的开始控制我……让我感到它的存在……体会到它的重要性……它开始一阵阵地……幻觉般地……有了力度……啊!当虚空得到你的允许……来抓住你时……(三分钟沉默……)……因为,虚空是第一位的……

甲:正是,摩诃我本大!

女精神分析家说,不管我对它是不是重视,不管我是不是利用它做什么……都对它没有任何影响……因为那纯粹是我的事……与它无关……我付出了很大代价……终于很不情愿地明白:

从根本上讲

虚空做出的反应

还是虚空……

虽然我不能完全把握虚空……虽然我不能确定它在什么地方……但是……我还是穷追不舍……

甲:看来,欧美的研究已不能忽视了……这个深度已远在气功之上了。

女精神分析家说,在进行微精神分析的关键的戏剧性时刻,多亏是对虚空的认识,我才没有失去中立和自制,才没有到不可自拔的地步,或者半途而废……

我敢说,干您这行的,必须把握虚空才能继续生活……才能不时帮助其他人继续生活……而不至于像“布劳尔”给“安娜”做分析那样,使人陷入恐惧之中……

乙:上文中的“中立和自制”,可以理解为心不动。这正是师反复强调的,在行观中,在与隐灵接触中,必须心不动,否则必走偏,甚至“走火入魔”,这一点正是五层次以上的不安全性,是不无危险的。

布劳尔,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生于1842年,故于1935年。他曾与佛罗里德一起研究歇斯底里。

安娜是当时的一位患者的名字。

现在分析,安娜很可能出现了“女巫”现象,故而去求医,布劳尔对安娜进行分析中,估计是涉及了隐灵而未把握住……

女精神分析家继续说,在一场令人精疲力尽的长分析中,微精神分析学家……只有在了解接受分析者从精神到肉体正在经受的一切……所以才能……发现他(她)的虚空…………接近虚空比探索潜意识遇到的阻力更大……所有为了解虚空而进行的尝试,都肯定会调动人的机体防御机制……引起一种内在的身心应激……因为虚空使身心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我不禁想提一个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人一次次从身体或心理角度对虚空进行尝试性进攻,应激是不是正是由这些进攻中受到的挫折所构成的呢?

这一切难道不令人回味?难道不像敲响的警钟!提醒我们不要涉及虚空?……这一切难道不让人想起“浮士德”……

(浮士德,哥德作品中的人物,书名就叫浮士德。大概是他碰见了鬼)

她继续说,我每天都在通过长分析发现,人之所以不了解虚空,是因为在潜意识中对于正视自己的心理生物虚空怀有恐惧。微精神分析揭示出的这一深层恐惧,使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精神病学中所谓的“内冲击”。

(在神功法第三至第四层次的中间,学人往往伴随恐惧,这种恐惧若用欧美科学解释,就是触及了“虚空”造成的)

莱茵在1960年提出了内冲击的概念,认为,失去最基本的安全感是内冲击的主要特点。但是,这一说法有相当的局限性,与虚空相比,可以说“失去最基本的安全感”是次要的。因为内冲击概念仅是以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为中心……

发现心理虚空和随之而来的潜意识恐惧,会引起受分析者的强烈反应。一位15岁的接受分析者所说的话让我非常关心,当时我尽力克制自己才没有离开沙发去拥抱他……他说……

……他妈的!……人不光是尝试……还他娘的是虚空!也就是说,人是空尝试!……没道理!我爷爷说,人可以既是医生又是笨蛋……依我看,人可以既是精神分析学家又是笨蛋!……您觉得怎么样?女精神分析家,您明白我的意思吗?

白痴也许会相信您的话,正常人肯定会狠狠地教训您一顿……因为这简直难以想象,不可思议,没法让人相信……您的这个理论够您喝一壶的……一旦被推翻您就再也甭想起来了,地上趴着去吧……尤其是您还死不认错……好像靠虚空能写出第二本《圣经》……见鬼!只有实体才可能存在嘛!……说我来这做分析是为了尝试?O·K!说这些尝试都是偶然性,O·K!但是,说这些尝试本身是虚空的,而且发生在虚空里……这我就闹不明白了……再说……要说精神分析是虚空,这虚空可真够价儿……(估计微学分析的价码是昂贵的,一次分析,没有多少万元是下不来的)

就算是我信了,因为是您这么说的……不过,您要是敢在我们学校讲这个,人家肯定会起哄……别人会让您拿出证据来!详细的证据!要是您回答说,证据本身也是空的,那您可跑不了喽,非倒大霉不可……(看来,科学有时也难以拿出证据……犹如哥白尼拿不出地球围太阳转的证据,而大家瞪着眼看的都是太阳在转)

女精神分析家继续说,对虚空的恐惧一般通过阉割情结进行代谢。接受分析者总是害怕自己全身的能量从身体的某一出口跑光。这种恐惧有时还会出现在我们的梦里,就像虚空引力最初的表现……下面是一组反复出现的句子……

我一滴一滴地小便,一想到它会不停地流下去,我就全身发抖……

过去,每次小便我都怕把自己尿空了……

那时候,我最怕小便,怕我尿完了,它还止不住……

头几回排精,我真怕把精囊也排出去……

每次来月经,我都觉得全身被流空了……

早晚有那一天,月经会把我流干……

真怕大便把我全身的能量都带出体外……

是不是害怕被拉空才会大便干燥……

甲:这里反映出东方人与西方人微妙的差异。西方人对大小便恐惧,而东方人对大小便认为是一种无限的享受……因为憋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