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3-8集

首页 往前 往后

修行者 总后记

《修行者》二十八篇 断后行

第261集 胜利回归 第三章

第八节

下面是《微学》的第三节“冲动、共冲动”,第一课死亡冲动与生命冲动。方迪教授写道:

人,可以在一切领域中作假,

唯独不能与精神作假。

认识“死亡冲动”与认识梦一样,因为梦的旋涡中心正是死亡冲动,刻意求之反而不得,急于求成更无济于事。一个终日忙于功名的人,注定不会理解什么是死亡冲动,这是因为死亡冲动不会在任何脑力劳动交易中让步,只有在无为状态、在夜读后那难以名状的疲倦中、在入睡和醒来时的昏昏之中。在极谦恭的、全身心的、缓慢而无直接目的的沉思中,才能认识它。必须花时间,耐心等待,远离喧嚣的生活,远离极有教养的朋友,一个人独处,等待……

死亡冲动在它认为合适的时候,

主动揭开自己神秘的面纱……

有时,经过连续五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那时的气氛难以言状……)死亡冲动开始小心翼翼地冒出头来,像是来自虚空之海深处的涌浪,吸引着接触它的人……

物理学家说,认识死亡冲动就像了解一个城市,那些白天朝前行驶的人永远不会了解它,他们只顾飞驰向前……若真问他们开这么快去哪儿?他们回答不上来……必须是夜间行驶(月下行。甲注),关掉所有的灯,慢慢地……而且必须是开倒车逆行……得需多么大的耐心才能和死亡冲动沟通?才能理解它的逆向性?在这之后,又需多大的勇气才能从科学角度重视它?

死亡冲动无所不在,无始无终,周而复始,好像从来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方迪教授说,《微学》将生命冲动纳入死亡冲动之中,阐明情欲与死亡的关系。其核心思想是:虚空恒在规律,是死亡冲动的基础。

但是,不应把恒在规律与经典的恒定规律相混淆,更不应把它和弗罗里德所谓的涅槃规律混为一谈。

死亡冲动是返回虚空的倾向。

死亡冲动的力是静态的力。

死亡冲动同时是伊德和“无”能量的原型。

但是,死亡冲动远远不是造成“死寂”的熵的趋势,恰恰相反,死亡冲动是生命之源泉。死亡冲动孕育生命冲动。

生命冲动始终潜存于尝试群组和“心理物质实体”之中,当死亡冲动在其中造成的虚空达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冲动就会自发地以“突触”结合的形式从死亡冲动中涌出。换言之,生命冲动是死亡冲动反跳的偶然结果,而生命冲动是逃避虚空的倾向。

(甲:也可以这样理解,渡为死亡冲动。反渡为生命冲动)

生命冲动是死亡冲动的一个变量,死亡冲动是永久不变的,而生命冲动是暂时的、相对的。死亡冲动偶然暴露出伊德振荡的心理物质组织中的虚空,然后自然反跳,形成生命冲动。尽管死亡冲动自己毫无这种内在需求,它却出人意外的孕育着昙花一现的生命冲动,并与其协同作用。死亡冲动与生命冲动不是一组对立的矛盾,不是情欲等于生命,死亡等于死亡。生命冲动要实现其追求完美的愿望,就离不开死亡冲动,因为后者可以使它与宇宙中万物相协调,并使人的心理生物共冲动处于阴阳球接状态。

西方人难以理解和接受这种观点,西方人从来都把生命看成是好事是成功尝试,而把死亡看成是坏事,是失败的尝试。他们甚至认为永恒也有一个开端,也有终止。总之,西方人往往怀着狭隘的伦理观念离开人世。但是,从科学意义上承认死亡、生命冲动说,就使生与死的概念彻底摆脱了伦理的束缚。

医生说,其实,生命的每时每刻都是幻影,但是一般人还是死死抓住生命不放,对命中注定的最后期限,尽可能避而不谈……生与死的话和念头总是让活人惶惶不安,但是,死人听了会觉得很可笑!因为,能肯定死人真的死了吗?古希腊人认为,人死时,面向自己的过去……(即沿着当初来时的路往回走……甲注)

一切现存的东西都与死亡无关,连死亡本身也不属于死亡。(因为生命是永恒的……甲注)

疾病和健康同样属于生命,自从医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生与死始终是个纠缠不清的问题……用来区分生理与病理的标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靠不住……而且重新研究这些标准,完全有可能导致令人难以想像的发现……

受精与死亡是(显态)生命的两个极限,无所谓好坏……

受精带来生命,却最终被它所孕育的死亡所战胜。

获得胜利的死亡,又被它孕育的生命所战胜。

这就是虚空的创造作用,而接受虚空的人永生……

死亡是生命之轴,生命是死亡能量受阻造成的偶然。

因此认为死亡是不可挽回的、否定的、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看法,是神经官能症的表现。

           

《微学》认为,人的恐惧是来自死亡焦虑,以及害怕自己会死亡。比如,说这个人老的快,那个人显老了……实质是自身的一种死亡焦虑的体现。否认死亡焦虑的人,其死亡焦虑更甚。然而《微学》的再生轮回理论,使人从科学上战胜死亡,从而减轻死亡焦虑,但是这与宗教及神秘主义无关。

第二课 共冲动

甲:在上一课的结尾,方迪教授声明,生命的再生轮回是真实的,但与宗教、神话、神秘主义无关。其含意是什么?

乙:通常,人们认为宗教理论是荒唐的,故而即使科学证明了宗教理论确实存在,也要换一种说法,因为科学是绝不投降的。比如,一个人说,明天要下雨。科学人说,你那是神话。但是,科学人通过测算气压得出明天确实会下雨的结论时,会宣布,明天会下雨,但不是那个人所说的下的那种雨,而是科学雨。

伊德产生相对的特定尝试,尝试之间随机作用偶然形成若干尝试群组,这些尝试群组有可能结成“心理物质实体”,而“共冲动”是心理生物实体的运动单位。

“心理生物实体”是强调“心理物质实体”中某些尝试群组具有生物特点。

共冲动是死亡、生命冲动在心理生物实体中的代理。

复现表象与情感,是共冲动通过本我在潜意识中的代理。

冲动系统传载的信息,经过虚空恒在规律编码,并在心理生物实体能中引入印刷电路。

(甲:怎样理解这个印刷电路?

乙:即心理生物实体,无不打了九宫体系的烙印。

甲:那么《微学》定义的“伊德”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乙:是洋味的阴阳和合,或曰为洋味的九阴与九阳。零为宇宙的原始能量核心,它的本质是时间的归零态。在《修行者》中称其为宙心之心,即宙心之一百层天。这个能量核心在周期性的旋转,对它来说,不存在东西南北,也不存在顺与逆,只是为说明问题的方便,其顺时针旋转时,其能量一圈圈的扩散;其逆时针旋转时,能量旋涡内聚,又称为天河退。

其外旋中,可分为一百个能量级圈,称为宙心一百天,其最外层,即宙心第一天,称为玉光天。但行观中的玉光天宛如一个无始无终的一,它又粗又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天语称之为“天龙罗地干布”。

这个高速旋转的巨龙一,进入超高速态时出现极化,称之为阴阳。或九阴、九阳。九阴又称九头凤,九阳亦称九头玄龙,此二又称为两仪。

龙凤的相互冲击、碰撞,使时间分解为三。即光、音、色。光音色构成四种相的原生灵,称为四象。其中色又含有五种形态的质,称为五行。而光、音、色又各具阴阳两种属性,这三种“粒子”的阴阳六和合造化万物、万种、万类。天界是以六合塔标志造化,六合塔下之水称为凤凰池。这个“凤凰池”是在92年至93年间问出来的,但是在97年初和96年末,上方又称此池为鸳鸯池,意为生命是从这里开始,这个总的过程,天语称之为开天辟地。

至于阴阳六和合是否是为造化某种目的性的东西?就出来什么算什么这点而论,可以视其为随机的、偶然的和无目的性的。

关于这一点,则是神学与科学的分界点,科学必须把它解释为随机的、偶然的和无目的性的。若不这样解释,则会立即被清出科学圣殿。这是科学的最基本原则和立场。是故在《微学》一书中,用了大量篇幅反复解释和说明这一切的随机性、偶然性与无目的性)。

《微学》继续描述共冲动……

复现表象与情感,均与共冲动的特点有关,但情感与共冲动的动力之间的关系比较特殊,而且情感本身具有中性能量量子作用。情感以及复现表象的本质是“能”,但情感和虚空中性动力、伊德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情感比复现表象更为原始。

女精神分析家说,情感这个东西真让人难以理解,它把所有线索都搅乱,让人迷失方向……这是因为情感排斥理性,排斥它本来应该从事情中吸取的教训……它反反复复不停地冲击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它的冲击像暴风骤雨,能使人的智力降到最低点,从而动摇结构化程度最强的复现表象。

乙:这个原理,在《修》中称之为情感原理,即,人在情最浓时,其智力处于最低点。但是,这个后天性的智力处于最低点,正是行功人所求之而不得的。神功法其中的一个要点,就是导入情中,而使后天意识大幅下降,从而解脱先天意识。在《修》书中称此为入戏,收功为出戏。只是须把握入戏而不迷,出戏而不惑才是。

女精神分析家说,多么矛盾,没有它,精神分析家什么也干不了,可有了它,又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在“长分析”中,虽然接受分析者的情感最终可以得到宣泄,但是却很难发现与其相应的复现表象。在“自由联想”中,永远是复现表象向情感伸出手,试着抓住它……然而情感犹如鳞屑一样难以捕捉……从定义上看……情感主要与冲动目的有关,它在潜意识中翻译并记录,它是“心理生物实体”的涨力状态。情感的中性能流,只是在当它在“前意识”及意识中与若干复现表象相结合时,才会有质的色彩。情调是情感的特点,但情调是外在的东西,甚至是主观的产物……

乙:《修》学认为“情感”是造化的动力,尽管情感无理智,但造化产生于情感而不是理智。若有理智的话,就不造化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其基本动力是情感,而并不是理智。相反,理智却总是拖住历史前进的车轮。虽然情感是历史的推动力,但是情感也有中点,中点以后的情感表现为破坏力。

女精神分析家继续说,万一情感和我……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呢?万一情感不专属于人类呢?万一,在潜意识中……情感相当于尝试呢?相当于具有创造力的虚空透过来的气息呢?

微学第四节 伊德过渡心理学

第一课 从本我到潜意识

相互作用中的尝试在交换能量中形成涡流,这些涡流不仅暴露出虚空,引起心理物质与心理生物实体的变化,而且使尝试群组的中性能量达到一定的密度限,造成尝试群组本身的心理或物质变化,改变它们的运动方向,甚至引起心理实体、物质实体或生物实体的结构化。

甲:如何理解上述《微学》中的理论叙述?

乙:天军与地军为两大尝试群组,“变换能量”即交战,从而形成下旋涡流……“结构化”,就是从隐态转化为显态。

《微学》定义:本我,是“伊德能”与冲动动力的绞合部。

本我,是心理物质实体与心理生物实体的联系熔炉,以及心理实体与“物质――生物”实体的遗传熔炉。但,冲动系统根据虚空创造与毁灭指令,控制着本我中心理物质或心理生物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而生命冲动与共冲动却只能在本我中进行。

本我,基本上是“前心理”、“前身体的”。

本我在“人”上的作用犹如胎盘,本我的一头将伊德与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相联,另一头将伊德与细胞相联。本我就类似早期胎盘那样,渗透和浸泡着人的心理与身体。

潜意识,是经典精神分析的最后一步。而涉及本我,则表示接受分析者已从探索潜意识向探索虚空、虚空中性动力……过渡。

甲:气功界的高层次理论涉及到了潜意识,以及所谓深层潜意识、最深潜意识等等,但在心理科学类别上,统称为潜意识而不论有多深,因为没有质的变化。《微学》已跨越了潜意识,故而已比气功高出一筹。

女精神分析家说,可以把微精神分析的过程概括为几个大的阶段。

1.开始,接受分析者都是认为,是他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2.但是,他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意识依赖于自己的潜意识……

3.渐渐,他感到,有一个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场的闹剧一直在捉弄他……

4.于是他陷入俄狄浦斯情节中而不知所措……

5.然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潜意识来自一个集体……并由此进入寻源现像学……

这是死亡冲动在本我中发生作用引起的系统发育活动,它造成压抑……

6.若接受分析者能坚持下去……那么,他就会发现自己的本我完全超出自己的潜意识范围。

7.他明白了,原来自己一直就是靠本我生活……这一发现令人难以接受……

8.但是,它,即本我,又可以给人带来一定的安慰……因为本我至少给人造成一种对话的幻觉……

9.当接受分析者发现自己最终是在伊德控制下生存时……他才会意识到,那个使他能够在生命轨道上不停运动的相对性……从而接触到那个最终将使他进入无名的、永恒的虚空之中的偶然性……

10.于是,即使自己无所成就,他仍然坚信,既然生命不再仅仅属于他个人,那么,生命也就不再是他的敌人……

甲:上述就是《微精神分析学》临床应用的全过程。从中又可以看出什么?

乙:接受分析者都是主动找上门来的,他(她)们提出,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需要帮助……社会上这种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需要帮助的人往往有如下几个渠道……

1.在同事或朋友中寻求安慰或解脱。

2.步入宗教。

3、借助“社会安慰电话”或是电台的听众电话。

4.去酒店或夜总会发泄。

5.性格变异,甚至步入犯罪……

6.对社会不满,甚至出现攻击性和破坏性。

7.精神分裂……住进医院。

8.去精神分析家诊所就医(中国极少)。

9.步入气功(中国极多)。

《微学》理论就是上述的第8项内容。但是,这里不要理解为步入第9项内容的都是在心理上或是精神上出现偏差的人,仅是这种类型的人也常常把第9项作为一条出路。在中国,这种类型的人大都采取另一种在应用上更为广泛的形式,即打麻将。用科学术语的话,这叫“移情”。通过移情可以减轻心理上的或是精神上的难以忍受的痛苦。另一种形式就是借助电视移情。一个很简单的小试验,把一家中的电视机搬走,这家人就会感到生活不知怎么过了。因为平常已习惯了用电视去填补生活、思想、心理、精神上的空虚。

在西方,在欧美,大多数人以及社会,多是借助神父和牧师去平衡人的心理。在美国,专业神职人员神父,就有3—5万人,而且缺口越来越大,即不少教区没有神父。美国大约有两亿四千九至两亿五千万人口,实需神父五万人。中国人口是美国的五倍左右,但是中国依靠群体性的气功,一片麻将以及夜总会和酒店代替了神父。一个社会的社会心理平衡往往需要多渠道和多种方式,这也是宗教根深的原因,因为社会心理平衡需要宗教。

《微学》理论认为,他们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高层次,高于经典精神分析学,高于宗教。他们之所以认为是科学之最前沿,仅仅在于他们认识了“虚空”的概念,以及宇宙中的阴阳,但他们用了个瑞士德语,或是英语,称其为伊德。

在上述《微学》分析的第9步,也是《微学》理论最含糊不清的地方。实际上,他们在临床应用上,是渐渐使接受分析者领悟到生命来自虚空,生命也将回归虚空,生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永恒的,从而使患者摆脱了死亡焦虑。因为,人若以为生命是一次性的,其两个极端表现是,或者疯狂的去占有,或者惶惶不安,而疯狂的去占有的本质也是惶惶不安。

《微学》理论认为:

本我是伊德遗传的载体,它根据共冲动提供的信息,将伊德遗传分为心理的和身体的。

若没有本我这个变幻无穷的冲动,就不存在系统发育中的心忆恢复和生物遗传,也不存在个体获得性遗传。

而复现表象与情感,直接或间接地构成本我与潜意识之间的桥梁。这个桥梁作用,既是能量的,又是结构的。

本我与潜意识的分界十分模糊,但又确实存在。本我向潜意识提供潜能,并为其打开通路,也就是说,潜意识的一切均是本我提供的。

甲:从这段论述看,《微学》的本我,相当于《修》学中人体的色魂大灵,而潜意识,就是通常人自以为的那个“我”。这个“我”的心理及生理上的基础能量是由色魂大灵提供的。

乙:本我并不是色魂,它是色魂分解出去的音魂……

《微学》认为:一切经过潜意识的东西,必然首先经过本我。

方迪教授说,我曾经有20年一直把潜意识看成是自己的精神中失去控制的那一部分,在发现虚空……之后,我才重新确定本我,并定义,潜意识是本我的心理产物。

女精神分析家说,在精神分析以及精神病学之中,在我们以为性活动可以决定一切时,有关潜意识的理论还可以对付一下……但是,事实证明:绝对自由和多样化的性活动,并不能给男人和女人带来什么更多的幸福!(反而会生出无穷多的麻烦)

也就是说,还应该存在某种比性活动更基本……比潜意识更原始的东西……

甲:根据《微学》的理论,再参照《修》学的理论,是否是这样的,支配人显态活动的,表面看是意识,在意识的后面隐藏着“前意识”,这个前意识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日常常说的“下意识”,很多气功都把下意识解释为潜意识,而把潜意识解释为深层潜意识。也就是说,人的本性即吃与性,是受前意识与潜意识支配的,而表现为显意识的贪与占。这位女精神分析家的观点是,事实已经证明,在几乎是无限满足一个人的吃与性,即,天天去吃五星级大酒楼,每晚都在全封闭超级夜总会享受绝对自由和多样化的性活动,人依然在内心深处感到空虚……她的研究认为,必然有个比潜意识更基本更原始的东西,才能充实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空虚。最后,《微学》理论的研究认为:这个东西就是“本我”。也就是相当于《修》学理论的色魂。

另外,《微学》的理论研究认为,因果规律并不是简单化的,一个果的形成是无数因的综合作用,同时这个果又成为下一代果的众因之一。

乙:这个认识是对的,现今仍有众多气功人和宗教信仰者误解为一因造一果,即种瓜得瓜。种瓜是因,得瓜是果,但种瓜未必就能得瓜。成就一个瓜这样的果,并非是单一的因。佛学中的因是个集团因而不是单一因。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修》学可以定义,集团因叫因,集团因中的各个独立的因叫因素。其中,初级因、基本因称为原因,其它衍生因,即二级因、三级因等等称为“因为”,即因之所为。原因又分为两类,一类叫原由,是客观性的,条件性的;一类叫缘故,是因缘性的。

比如瓜这个果,它的众因包括:种、缘(比如,为什么这个种就作为种,那个种就炒成瓜子吃了)、时(是春天下种还是冬天下种 )、空(种在石头堆里还是种在土壤中)、风、雨、日光……肥料、虫害、菌害、人及动物损坏、冰雹、以及快结瓜时,这块瓜地征用盖房子之类……故知并非仅是种瓜得瓜那么简单。同理,种花也未必就一定能开花。之所以能开,之所以不能开,是众多因由造化成的。是故师说,在修行的路上,人不要和人比,各有各的跑道,各有各的万缘,急不得,燥不得,成与不成并非是你我所能决定的……在我字的后面,有一大串背景,不知就串到哪串上去了。

甲:现在是97年4月25日,昨天入子时,大日宫主及九宫众她们又来了,大日宫主还讲解了一下第二路九阴功第一式的玉女传书,以及玉女剑法……她还说老二,即西洋女王是个实心眼子!

乙:一般来说,姐妹或兄弟中,老大周全世故,老二楞头楞脑,老三精明强干、老四游手好闲……比如罗地干布的大排行是七星中的中星,即老四,花仙有时也叫他四爷,其形象就是游手好闲……

甲:前些年报纸刊登优生学家的文章,认为人种的老二、老三比较聪明,独生子女后就全成了老大了。

乙: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只看其一不看其二。表面看,独生子女是老大,但实质上独生子女是老九。老大之所以是老大,必须是有成为老大的环境,下面无弟无妹,就失去了做老大的环境而实成为又刁又蛮的老九。

女精神分析家说,弗罗里德对潜意识进行了历史性的研究……潜意识从来就很引人注意,在康德之后,黑格尔和叔本华对潜意识进行了抽象思辩性研究,以后,潜意识又在泛心理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以后,弗罗里德在1929年前后从格洛迪克提出的本我概念中获得启示,并提出第二心理结构方案……

再以后,应该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潜意识和本我,究竟是从什么地方获得生命的呢?尤其令精神分析学家困惑的是,第一刺激并不来自潜意识,而本我也不是第一动力。

精神分析学家之所以苦恼,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没有本我,精神分析学家就不了解潜意识的作用;没有伊德,精神分析学家就不了解本我的作用。

           

《微学》的学术研究认为,潜意识与本我一样,中性、无目的性、相对性,它的表现是无数学计算、无句法、无逻辑的……

现代物理学与数学的突破,一般都是先从无逻辑中产生推测,然后再得到证实。

甲:师说,古今中外的伟人及超级艺术家,其思维都是无逻辑的……而严格的逻辑思维者只能当副官,去干罗地干布那个角,九宫的副官。

不过,才刚你为什么说优生学家关于老大老二等的论点是形而上学的呢?请教!

乙:听师说,作为人这个物种,以及这个物种的每一个具体的人,是由两大类因素演化的,即先天因素的造化,后天因素的成就。人的具体显态特征,是这两大类因素的综合。强调先天作用或是强调后天作用都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第一类因素决定人的命运导向,而第二类因素决定人在这种导向轨迹的幅宽中,是上行还是下行。是故,具有同样先天导向的人,其后天现实中的情况,出入和差别是极大的。此即事成在天,事求在人。不少年轻人步入人生之后,干什么都不顺,干什么也不成……于是悲观失望,四处求师走上了气功之路。具体来说,是没有找到自己在人生舞台的适当位置。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找到位置,更恰当的说,是碰上了自己位置的人,干什么就顺利一些,反之则不顺。只有这个人正好在自己位置上时,他的才干也是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这就叫行行有状元。比如,有的人拚命想挣大钱,可是吃饭都困难。又有的人以城市垃圾为职业,天天拾破烂,却养活一大家人,还盖了座小楼。

           

《微学》论述道,潜意识是无逻辑性,反映在时间的相对性上……下面是一组众多接受分析者共同反复出现的句子:

十岁者说,那时我还很小……(现在他也很小,而不是那时他才很小,这体现出非逻辑性以及人对时间的感觉之相对性……甲注)

十岁者说,说说我的过去……

十岁者说,过去有很多的事情,真不知讲什么好?

十二岁者说,直到四岁,我都没干什么大事……

十二岁者说,五岁时,我爸爸一去厕所,我就追着一起进去……那时我还是个小姑娘……

十四岁者说,听我的分析录音,等于读我的遗嘱……

十四岁者说,我九岁时曾把手伸到一个女同学两腿中间去摸……很久以后我又见到她,那时我已经十二岁了……

十五岁者说,现在知道很多事了,真想倒回去重活一遍……

三十岁者说,等我长大以后……

三十岁者说,我得赶快决定自己要干什么……

七十岁者说,我想再结一回婚,可是孙子们都笑话我……

七十五岁者说,我七十岁时学的英语,那时我还年轻……

八十岁者说,我看着他出生的……他现在虽已当了爷爷……可在我眼里,他还是出生不久的孩儿……

九十四岁者说,我碰到一个年轻人……他八十岁……

不同年龄的人都反映着相同的东西,即时间的相对性。

十二岁女孩说,我们的时间也许不是正确的时间……

在时间相对性上,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急燥表现,与情人的急燥表现相似……他(她)们反复说着同样的句子……

我得马上找到他……

必须马上让他知道……我去寄特快信……

我等不了了……已经给他打了电话了……

等他的消息等得我心急火燎……

我刚给他写了一封信发走……再去给他打个电话……

甲:关于时间给人的相对性感觉,师说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也是因事而异,或是因不同年龄段而异。比如,小孩时对时间的概(感)觉是“总体”时间长而“瞬时”时间短;年龄中点以后的人渐渐会感到“总体”时间短而“瞬时”时间长。

比如,小孩或年纪轻的人习惯说,才刚玩了一会儿,怎么这么快就到点了……又说,时间太慢了,我什么时候才能上完学去挣自己的钱……

中点年龄以后的人往往说,我久久地一个人坐在那儿,看着黄昏时的太阳一点点、慢慢地落下去……我坐在手术室门外等着消息,每一秒钟都是那么的长……又说,时间真快,转眼这一年就又过去了……

乙:若是结合《微学》理论,中点以前的人,生命冲动占上风,中点以后的人,死亡冲动占上风,故而导致时间的相对印象。只是不知《微学》又是如何解释这种相对性,而仅是提一下存在时间相对性的现象?

物理学家说,在托勒密、布鲁诺、哥白尼和伽利略之后,牛顿曾经想把时间弄清楚……他提出了绝对时间……

甲:牛顿是否是因此而自杀?

乙:还是听物理学家继续说……

然后,爱因斯坦出现……他认为一切物体都有四个坐标,即物体活动于一个四维空间……

以后,1931年故去的美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米切尔森和莫和,证明并提出:一定的时间只在一个参考系中是准确的,而且只对一个观察者有效……如果观察者变换参考系,时间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在甲观察者处的一年,可能相当于在乙观察者处的一秒,二者之间的差,代表四维空间的时空……

甲:这与《修行者》第一篇第一集第一页上的论述完全吻合,师说,不同空间其时间速度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时间速度,又造化着不同形态表现的生灵……看来,《修行者》与欧美科学最前沿都已到了断桥边,仅是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圣观音在4月24日夜、4月25日凌晨之际,解释前几天的雷电霹雳时说,是在抢渡白月……又说,大悲佛聚起千万佛……化作一道彩虹,飞渡断河……师说,断河深处断桥逝,天南地北两相隔,日西月东断桥处,玉马兵河渡娇娥……

只是牛顿自杀得可惜……他凭直觉感觉到绝对时间可能存在,但又无法用逻辑去证明,却遭人评论,伟大的科学家竟然步入了神学……他绝望了……物理学中“熵”的概念,也曾把一批物理学家导入了宗教……他们都被断河淹没了……那只杜鹃又飞来了,啼叫声一声比一声急……她还是个小姑娘……那么年轻……她在叫什么?从晚上八点一圈圈的飞一圈圈地叫……直到凌晨六点……

乙:它说,白月将尽……是在催行……

           

物理学家说,伊德概念使虚空有了能的概念,给它打上了转瞬即逝、永无重复的参考线……爆发出多维空间……

方迪教授说,如果精神分析家想解释心理时间的形成,那么,他肯定会遇过很多问题,比如,我们的潜意识无年龄之分,也就是说,潜意识之中不存在时间,那么,人为什么能意识到时间?

医生说,我突然想起数学里的“负时间”,它来自来来,穿过现在,然后消失在过去中……

人自己制造了时间,然后又根据它安排自己像机器人一样的生活,他给自己限定日期,使自己服从贸易、工业……机械和旅游的节奏……消费社会和它那没有必要的紧迫感就这样开始了……最可恶的是,人把时间都用于打发他自己潜意识中根本就不存在的时间……

人拚命逆水行舟而且不合拍节……怎能不疲惫不堪呢?

潜意识中不存在时间,人是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才会普遍害怕死亡?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准确的、某一根本不存在的时间内……有一个重要约会……

甲:如何理解医生说的话?洋味太足了,中国人不易看懂。

乙:总的概念是,对于灵魂来说,时间是不存在的,因为生命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而时间概念是人为定的,是人自己给自己规定的时间,比如格林维治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等等。

这里的“约会”,是一种西洋幽默,其含意是与死神的约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约会。

但是,医生的言论偏了,只看到问题的绝对的一面,即生命的永恒性一面,而忽略了作为显态的人的存在而言,时间又是相对的,即有个倒计数问题。

就方迪教授的这本学术理论著作而言,其已具备较高的深度和层次,但就其为突出他的理论所开示的案例,比如才刚医生的话,却又失去了相对性和中性观。而恰恰方迪拼命强调的是,他的伊德概念是中性的,相对的……

           

精神病医生说,现存的一切事物中,没有比时间更人为的了。这足以引起我们对它的怀疑,引起我们对自己的怀疑,因为,是我们自己制造了时间。

第一批见到钟表的中国人称它是“发明时间的机器”。(言外之意是,时间是西洋人发明的东西。甲注)这种说法令西方人不解,是出于礼貌,还是出于淡泊?

西方的各种集体幻觉中,时间肯定是最具有传染性的,它已经传染了太空……所谓“正常人”不久将到月球上……或是别的什么星球上大喊:已经到了基督或佛祖或穆罕默德后多少多少年!多么可怜!其实他们既不懂得时间也不懂得空间……

甲:我认为我们的气功者中有大多人看不懂洋人的这种写作笔法……

乙: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淡泊的,这来源于古代祖先……二十年前大报纸上还在评击,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并比喻为中国的四方步……于是代表中国最西洋化最现代化观念的 深圳,提出了全国一致响应的口号,即“时间就是金钱!”从而形成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

中国古代的时间观念是相对的,是无始无终的,故而在时间计算上也是依照时间固有的特征,相对性,无始无终性,周而复始性等等。比如,在时间计算上,没有起始,只有相对,其表现在:某某皇元年,某某皇二十一年,康熙28年,乾隆12年……甚至民国26年……东方的日本也是如此,比如,昭和12年等等。在历法上以天干地支六十甲子一循环……这种计时方法会使人对时间观念的淡化,比如武则天元年距今有多长时间了?很难算,也就无人算了。

但西洋把时间人为的立个开始,以基督为标准记时,称为公元1年。现在是公元1997年,那么在时间观念上就很明确了。

师说,时间观念是对后天意识最彻底的强化。

甲: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天孩一致反对师去买钟!当时我还以为她们是无理取闹。不过,修行人要淡化时间观念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乙:师说,时间观念形成的法障是最深的。很多社会上的人发神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间的压力,而时间压力的大小,又全在于自己的时间观念。人,总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紧张……

精神病医生继续说……一位朋友用小舟带我到象牙海岸阿比让的原始森林里……我看到土人用食物换表,不禁十分惊讶!我的朋友告诉我,“要有个开始……先要让他们有这种需要……”我问,为什么?他回答说,“好让他们买呀!”

看着那些惊呆了裸身土人,把表放到耳边……嘀嗒嘀嗒……我不禁想到: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也将要像我们一样听命于这文明的嘀嗒嘀嗒,而任它切割生命……

甲:师说,这句说的精彩,即,时间是对生命的切割。

乙:师还说,古今中外,人们只知瑜伽,并把瑜伽解释为相应,但是无人指出瑜伽或是相应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师说,瑜伽、相应,其本质就是时间。时间可以拉开距离,宛如远在天边;时间亦可缩小距离,犹如近在咫尺、近在目前……这就是之所以时间观念是修行人最大的法障的原因。时间观念淡化了,九天就出现在目前……

甲:瑜伽学对瑜伽含意的解释是,心灵无限的与宇宙的相应、相溶……并认为这是无上瑜伽。

乙:这个相溶的本质是时间的相溶。是个体生命,个体生灵所显现的相对时间与宇宙恒定的、永恒的、绝对的时间相溶。可以说牛顿死于绝对时间,他模糊的感觉到绝对时间,却无法证明它的存在,科学又一而再的“证明”不存在绝对时间,牛顿走进了死胡同……

师说,处于相对时空中的人类是无法用一切都是相对的手段去计算出绝对的时间。绝对的时间就是时间的归零。

           

精神病医生继续说,人想要时间……就有了时间……后来呢?结果还不是时间占有了人?好像我们不愿意是自己……不愿意承担最后的责任……

事实上,我们的时间就是统治我们的独裁者……它掩盖了我们的……这个独裁者及其不可战胜的力量,证明我们没有能力摆脱他们……也许人就是这样,总需要一个领路人……

时间让我想到迷路的战士会产生的幻觉……他找水解渴,千方百计想摆脱自己的精神……彻底从自己的精神中解放出来……那样,他就可以什么也不想了……再也不想了……于是出现了湖的幻觉……

时间就是虚空,它充满需要付出代价的假欲望……充满代价很高的假乐趣……

甲:如何理解这段文字?

乙:这说明《微学》的步伐与《修》学相比仅差一步了。《微学》中认为虚空是造就生命的总源,这实际反映了这些处于前沿的科学家,在概念上依然十分模糊, 他们错误的使用了概念。

《微学》理论论断:虚空是能量的恒在,是生命之源,这是其全部理论的基础。但是错了,也可以说不错,仅是概念含糊,是没有搞明白这个永恒的能量到底是什么?

永恒的能量存在于虚空,但,不是虚空,而是充满虚空的时间。

才刚那位精神病医生的话,“时间就是虚空”,表示他已认识到时间是能量,只是在宇、宙两字上不分,“时间就是虚空”,等于是“宙就是宇”。宇是宙的场所,但宇不是宙。犹如普通物理学中,长宽高形成的空间与空间中物体的速度是两回事。

           

《微学》接下写到,从事研究,只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事实上,微精神分析学家几乎是唯一真正理解时间产生过程的科学家。从生理生物角度看,

时间

身心能源

充电—放电的

共冲动间隙。

甲:《微学》并未说时间是能量,而是说“时间是间隙”。

乙:这里,《微学》是先设了个框子,即,从生理生物角度看,而尚不是《修》学的从全方位角度看。师早已论述了,角度不同,结论就会不同。此为第一点。第二点是,《微学》上述所说的“时间”,仅仅是人从生理生物角度所感知的相对时间。这个时间不是《修》学中的全方位时间,也不是物理的标量时间,而是“文学”时间。但这里的文学两字不要理解为有任何贬意。

《微学》继续论述,大量事实证明,心理生物时间,尤其是它的主观性,取决于共冲动并且受生物极调剂。

1.“洞穴学”学者不带表在地下生活数月,他们通过这种实验证明,时间的概念以生理紧张与缓和之间的时差为基础,完全因人而异。

2、重病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他们对时间的感受变得十分敏感,甚至可以提前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

甲:这个“2”使我们可以理解到另一个问题上去……

乙:重病人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被迫的无限专注的“定态”,身外的一切不再关心了,全不顾了,也不再想挣大钱了……这等于是一种对“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断了五根……而佛门才仅是从断一根入手……去趋向定态……人处于这种“定”中,已经可以和隐界交流了,不论交流的是什么层次……当人与隐界不论什么层次相溶、相应时,他就能“看”到自己是什么时候死,以及死时所发生的众人的形像……这与一些僧人在定中知道自己何时走,其本质是一样的。

这种情形在修行学中的应用,就是尽可能的了断凡心、欲望方可步入定中。

若按《修》学理论解释,就是在此“临界”时刻,当事人的显态相对生命时间与隐态某一时空层次时间的第四类接触,即边缘性的相溶。

《微学》说,死亡冲动在尝试群组和心理生物实体中暴露出相对空隙,而时间,正是生命冲动在填补这些空隙时表现出的令人难以察觉的迟缓,因此,“时间”可以定义为:

时间

是死亡——生命冲动瓣阀

算术化了的空间。

甲:至此,《微学》与《修》学出现了分歧点,即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乙:在《修行者》一书中,已经论述了这个问题,即“时间”是科学与神学的分水岭,也是科学与神学的会合点。

甲:依《微学》的理论看,不存在时间,时间仅是人类的一场误会,而时间是一种微观的生理生物的心理空间。即,时间是特殊的空间。

乙:师说,这也符合《心经》的论述。时间为色,空间为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时与空,即色与空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时充满了空,空无处都有时,二者无法分割,已成为一体,色空等同观,即时空等同观。

时间是质,空间是量,时间是内容,空间是形式,这是《修》学的观点,但质与量,内容与形式又是不可分割而应一体同观。

甲:这就是说,科学刚要分道扬镳,《修》学又贴了上去……

乙:理解才能共存。

甲:研讨到这一步,向科学大进军,已攻进了科学圣殿的后院,而且短兵相接,白刃战了……

乙:只是有一点应注意到,《微学》是仅仅从生理生物角度看时间对于显态人来说的相对性,而不是物理学上的时间概念,是心理学上的时间概念。师说是心理时间或称为文学时间。《修》学的时间是“修行学”的时间概念。如此,在时间这个问题上,就出现了三国演义,即物理学时间,心理学或文学时间以及修行学时间。

甲:那就是说,在科学圣殿的后院,是三支军马在作战……即,以物理学为代表的强大的科学战团,以未来学为代表的未来科学战团,以及现代神学战团。这三大战团的分歧点,即矛盾的中心问题就是关于时间的概念。实际上人生的实质问题也是个时间的问题。时间决定着人类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方法论。

乙:以物理学为代表的传统科学及现代科学,以及以此为基础而衍生出的各种流派、学派甚至政派的哲学理论,其共同点就是,时间是有限的,故而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是体现在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占有。这众多的流派、学派,政派即使在方法论上千秋万别,但其本质,其哲学理论的最深处却是一样的,无丝毫差别,即,少投人,多占有。其区别仅仅在于对这种占有的分配方法。是平均分配呢?还是按劳分配呢?是仅仅按劳动力分配呢?还是资产的投入,即资本也参加分配呢?

第二战团,未来学,认识到时间的永恒,但不承认时间的绝对。这在理论上本身就是个矛盾!因为只有永恒才是绝对,即,绝对就是永恒。于是,他们把虚空视为永恒的、绝对的,并定义时间是相对的,仅仅是虚空中的一个空隙,或称之为第四维空间。同时认为这永恒的能量就是虚空,一切生命现象从虚空中来,将来仍要回归虚空。

这个未来学的学术理论,实际就是市俗佛教的空寂论或曰为寂灭论。其区别在于,佛教认为归回寂灭就是个永恒,而未来学科学认为,归回寂灭并不是终点,在相应的条件下,依然会产生新形式的生命运动,即,死亡冲动孕育着生命冲动,而生命冲动趋向死亡冲动。死亡冲动是绝对的,生命冲动是相对的。时间仅属于生命冲动算术化的计程单位,故而也是相对的。这个观点不能说不对,但有问题,问题在于不是全方位,而仅仅是以生命现象的角度,即从生理生物质角去决定时间,看时间。

就《微学》的理论来说,也并不就是寂灭论,因为还认为死亡冲动又孕育着新的生命冲动,这一点是与古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佛教的再生论,其本质是一样的。

  就《修行者》的理论来看,其研究的深度依然是局限在三界内的时空,是对再生轮回理论的科学化。故知,未来学科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最高顶峰仅仅是三界内,没有超越婆罗门教、佛教的六道轮回论。未来学科学由于研究的局限性,由于仅仅是在三界内,故而认识不到三界外生灵的存在。又由于认识不到,是故采用科学上惯用的习惯,即不承认主义。不承认主义充斥着人类社会,比如,1949年10月1日中国宣布共和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科学大国的态度就是不承认主义。

 

  但是,尽管未来学科学依然存在着时间认识上的局限性,然而它对三界内的时间现象的研究,依然具有极大的价值。

 

  在97年4月24日深夜至25日凌晨四点零四分,大日如来的开示中,她说,现在的宗教没有一个是理论得贴切的,本质上全是后天人为的说教。又说,超远古时代的古婆罗门教是她创立的,但是,早已变质了,几乎连皮毛也不剩了。故而大黑天女神对婆罗门教教徒的修持大加斥责。

 

  大日如来开示,婆罗的原意就是波罗,而波罗的密意就是“乘月”、“渡月”、“登月”。她曾一度建立了婆罗古国,就是今天的印度国。印度两字的含意就是月亮。

 

  甲:三种不同的学,科学、未来学、《修》学终于在时间的三条直线正交的立体大十字架路口分手了……这三条直线正交的立体大十字架就是《修》学的理论框架。也是《修》学与传统宗教学、传统神学的分界点。这些传统宗教的理论框架是两条直线正交的平面大十字架。

 

  三条正交线构成的立体大十字架,将空间区域分为四个矩型领域,此即四象。故知,四象的本质是时间分解为光音色时,对虚空的“切割”。同时表示,任何一象依然是充斥着时间光音色,四象间无处不有时间光音色的流动和游戏。空间、虚空犹如大海,时间就是海水。而全部修行就是溶入大海,并找回自己这条鱼,即绝对中的相对。

 

  下面继续研阅《微学》理论……

 

  乙:只是还有一些概念,人们依然是模糊不清的……比如中国道学,道学全部理论的基石是阴阳五行,只是不承认主义时时刻刻生存在阴阳五行之中,却是称之为玄之又玄……

 

  但是,道学的研究依然是局限的,局限的原因,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虽说是全部道学理论依存在阴阳五行这个基石上,只是说不明白,甚至并不知道阴阳五行到底是个什么?

 

  《修行者》认为,阴阳五行并不是事物的本质,而仅仅是事物的现象,是事物的普遍存在的现象。犹如湖水中的月亮,它是一种存在的现象。不承认主义的观点是,湖水中根本没有月亮,因为潜水人员已经下去了,什么也捞不着。道学认为,那是隐态的,不是物质的,是捞不到的……佛学认为它是如如不动……道学又加一句,它是虚无飘渺的……不承认主义最后来一句,一派胡言……问题仅仅在于各方都不肯抬头看一看……

 

  资料记载,一人问其师,如何成道?其师不语,只是用手指指天上的月亮……

 

  但是,现代“大家”在研究这份文献时,均不解是何意?

 

  如此可知,古人心里有数,只是犹如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

 

  阴阳五行之所以具有普遍性,是因为它们都是时间的属性,本质是时间,其它只是属性。

 

  《微学》理论的研究发现,虚空能量以及伊德、本我、潜意识等等均具有中性、相对性……这说明《微学》依然是停留在现象学的领域之中。

时间的原始具有中性特征,故知中性是时间的属性。佛门的如如不动理论,实际是对时间的中性属性的描述。

时间极化之后,就表现出相对性,这个相对性的本质就是阴阳,而阴阳是时间极化态的属性。

时间本质分解为光音色立体大十字架,而光音色依然保留中性及相对性的属性。

极化的时间称为一,一的再极化,几乎成断裂但并未断裂,这种时间态古人称为两仪。故知两仪是时间高度极化的阴阳仪态,是时间极化的表现形式。

时间的相对性不仅表现在阴阳相远而相吸,同时还表现在相互制约,即相生、相克、相依、相互、相应……这种总和之表现,称之为五行。那么是谁在相生、相克、相依、相互、相应?并不是零态的时间,而是极化的时间,同时已分解为光音色之后,才表现出五行的特征。在光音色大和合之后,不仅五行特征消失,阴阳特征也相失,光音色本身也消失了,这就是时间的归零态,亦称为“真相大白”。

零态时间的旋转,呈现一态;同时零态时间分解为光音色三交叉大十字,呈现为四象态。

一态中有阴阳无五行,三交叉大十字四象态时,不仅有阴阳,也有五行。

但是不要理解为一中无五行,而应是一中含有五行但不表现出五行。

           

甲:很多学人说《修行者》一书高深莫测。

乙:师说,高是高,深是深,只是有测,而不是莫测。若是莫测就写不出来了……莫测谓之神,有测就不神了……

甲:等等!这不是形成这样的局面,把宗教否定了,科学否定了,未来学否定了,最后这不是把神也否定了?如若全否定之后,那还剩下个什么?

乙:晶莹玉白当中黑……白表空,黑表实,即时。最后的最后,只剩下茫茫虚空以及在其中飘游的时间,除此之外,一切荡然无存……偌大的宇宙干干净净,仅仅是一个空,一个时。时在天语中又称为月,即,最后的最后,是个空对月。

甲:若如此,现今的一切又是个什么?

乙:师说,一切都是对往事的回忆……

甲:怎样去理悟其中的一切、往事、回忆?

乙:一切是指现今、古代、以及世界上的一切,其中包括人类的思想、行为、习惯、习俗等等。往事是指过去时,包括史前、太古、远古、古代、近代、现代以及现今中的昨天。回忆的含意较多,并不是仅局限在想,也包括思和行以及为。即,人类综合性的或个体性的,以及不论是对过去的、现在的还是未来的思与为,仅仅是一种对往事回忆的体现、再现、重演……犹如梦幻一样,梦幻,不论是做得多么真实,多么美好,多么痛苦,多么复杂曲折,它们都仅仅是往事回忆的体现、再现和重演。故曰,人生如梦。即,人生是往事回忆所体现的梦。

甲:人们思想未来,这个未来难道也是往事回忆的梦?

乙:现实一点说,任何一个人,他现在的思想、行为,以及他要做什么,他打算怎么做……都是对往事回忆的体现。一切经典、书籍等等也都是对往事回忆的小结。就是人写未来的东西,也都是以对往事回忆的积累去写,即以往事的回忆去描述未来。

人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对往事回忆的跨度和幅度上,以及角度和立点上。

虽说,现今以及未来人之所为所思所想所行,仅仅是往事回忆的简单再现和重演,但是应理解为,是含有往事回忆的因素,却是重新展现的一幅看上去与往事回忆毫不相干的崭新的画面,也正是因为给人这种感觉,故而人一直以为自己是在创造,是史无前例的伟大的发明创造。

最简单的例子是,一切小说、文学作品、艺术作品都是往事回忆的体现。未来型的科幻作品也是如此,更体现往事回忆,甚至回忆到了神话时代。

那么现实中的一切,为什么看不到往事回忆的蛛丝马迹?这和梦一样……梦是种种往事回忆,近期的、远期的、古代的。太古时代的等等,是这些回忆片断的支离破碎的重新组合,而且重新组合的又极合情合理。只是构成梦的这些往事回忆素材的量,若按时间长短来计算的话,从远至近,从古至今,其量的多少几乎类同于几何级数。即,梦的素材中,远的少近的多,古的少,现行的多。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本质原因是,时间是能量,越远越古其弥散度越大。

在功法上,瑜伽梦就是应用的这个原理,通过瑜伽相应,可以最大限度的缩小时差;通过零点调试,趋于定态,使弥散的能量成束。

甲:那只山鹃又飞来了,一声声的叫……它总是那么准时,晚上八点多就到……今天是星期六了,4月26日。汽车的嘈杂声、人声、电视机声、卡拉OK声……与山鹃啼鸣声混杂在一起,这是现代文明与大自然文明的混杂……令人奇怪的是,尽管外面汽车马达声,人声,电视声……那么大,那么混乱,可山鹃之声,那一声声却又是那么分明。那么,这些往事回忆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乙:空对月,或曰空中月……4月25日,即阴历三月十九日凌晨,两点多至四点零四分的大日宫主开示,证实了这一点……

大日宫主说……原来……佛与众生本无差别,佛亦众生,众生亦佛……都在宙心之心……在说法上,那个状态叫“无觉”。由于心海的旋动……旋动越来越快,渐渐搅了这些生灵的梦……这个搅梦状态,在说法上叫“明觉”。渐渐就有大梦初醒的了……这个叫“觉明”……先醒者就叫先知先觉。我,大日宫主,就是此先觉……睁开眼一看,啊!一切是那么美好……于是忙去呼唤,让沉溺于梦中的醒来……

本来,宙心之心中的一切无辈份之说,都一样……无老十八辈,也无小十八辈……这些辈份的出现,都是以后的第一次下界出现的轮回造成的……以后就沿用当初这上下十八辈了……虽说是名之为辈,但都又不以为辈。

最难唤醒的就是蛰龙罗地干布……十姐妹用了极大的力才将他从大梦中呼唤……只是他一醒来……就热闹了,加速了宙心之心的旋转,在说法上叫龙戏珠,或龙戏凤……大量的使梦中人有了觉,在说法上叫“知觉”,即是,知觉乃众生……

有了觉就要动,纷纷向外浮动……终于渗出了宙心最外天,即玉光天……外面是一片虚空,黑暗而无边无际,是那么的大……众知觉各个为王,开始了造业……最初的造业就是开天,开出了三十六宫七十二殿,众知觉仍不知足,继续向外开……天王天出现了……再开……罗刹天出现了……那罗汉是后来的事了,与罗刹相比,罗汉属后知后觉。

在大罗刹开天中,最显赫的十大圣罗刹女就是十妙众……当初,在原觉之前,宙心之心在天语中称之为月,大觉之后又称之为日……这就是罗地干布后来说的,也不知到底是谁勾谁……

以后又闯断河,进入了三界……那震憾的雷爆世界……也正是那雷爆,众罗刹女方觉得够味,够刺激……都下来了……没有没下来过的……如今天上的众佛,一个个显得如如不动……是因为动够了……动累了……你看他们一个个闭目打坐……可那眉心处全是开着的,个个都是睁眼佛,谁也别说谁……

大日宫主是第一个建立古国的,那时就叫“婆罗古国”……婆罗即波罗,天语是乘月,也是渡月意思。是我与罗地干布共创的古婆罗门国……只是我抽身早,先觉自然就会先悟,下面虽好,不是久留之地,于是早早抽身进入玉光天……可那罗地干布却是忙得够呛,上上下下的跑,上窜又下跳,一批批的往下带人……他说,下面那么好,大家都应去享受……再后来,就发现,一批批的只见下,不见上……断河断了……回不来了……渡,就是从断河断时开始的……再以后的戏,你们已经都知道了……也就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