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集

首页 往前 往后

《修行者》— 第一部 瑜伽行

第五篇  断魂关

第三十七集 清净道人

  上一集是唐朝大颠和尚注心经,已经注到正文的“乃至无老死”一句。

  古云: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在前面的某一集中用过此句,但那一句与这一句是不同的意思。全在“不见”二字上。

  在以前集中的这个不见是“君不见”的意思。此一句的不见是“看不见”的意思,读者可仔细玩味体悟。

  修行到此句这个不见时,即是如来大圆觉。且道死了烧了,向什么处去?

  和尚曰:会么?无影树下,啸月吟风。无缝塔前,安身立命!

  解注:修到此就是大彻底的人,何谓大彻底?幽灵已过断魂关,无影树下如睡莲。

  无影树是指宙心,相传那里的树是倒长,故无影。月是指归去的灵——明月,摩尼珠。若如此,火一烧自然是一身舍利,凡间自会有人为你修塔立命,岁月香火不断。朝拜之人络绎不绝,而你却如如不动。

  不过,不要怕!难得有人能修到这一步。你若不愿去那里,不堪寂寞,第三篇中已详尽了黑月回归法,仍可转世为人。但一住胎那就什么都忘了。

  下面是《心经》正文“亦无老死尽”。

  学道之人亦如剥芭蕉,去一重又去一重,直到去尽。至无下手处即是返本还原,得五蕴空,如未生相似,烧了一般。到空不空处,脱体全忘不存踪迹。通身是手眼却不立纤尘,名字不可得,十二因缘,六度万缘,头陀苦行一时顿脱,如枯木,如死灰百不会的人。

  古云: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

  若更说生说死说因说果说心说性: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方到无生死之地。

  人法俱忘,复是何物?

  只是个无形无相的生命灵光。

  和尚曰:会么?木人半夜穿靴去,石女天明戴帽归。

  解注:人法俱忘是何物?成佛菩萨,成仙得道了。木人、石女为寺庙中的神像。

  正文“无苦集灭道”。

  修成佛菩萨的人自然就无“苦集灭道”四谛。苦集灭道又称佛门四谛,属佛门小乘主修内容。释佛在世时,主要是传授此四谛修法,故身边弟子成率极高,最后,一个个都修成罗汉身,出得三界。

  但后来发现一个问题,但凡人一修到五级以上能量,绝不再肯管人世上的事,故称四谛法为小乘。小乘与大乘的区别在于只渡己不渡人。大乘在于渡己渡人。

  苦集灭道的修法是断集灭苦,修道证灭。其详细已在太平天师寺佛学丛集中介绍了。

  这里仅是从大乘的角度解注。夫大乘者学无为法,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在于闲处,收摄其心,端然不动,观一切法,皆无所有。有身非觉体,无相乃明真。无迷无悟,无苦无乐,无集无灭,无道无德。修到这步,一超直入如来地。

  和尚曰:要见如来么?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参见第三篇)

  正文“无智亦无得”。

  此句是修到此时,反照自身,常不可得。岂有得乎?亦无人亦无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一切圣贤如电拂。修到这步时如贼入空屋,得无所得,无得无失。

  若此时仍想有得有失,我能我会,我悟我达,我聪明我智慧,有道有德,尽是增上慢的人。我字不除,皆堕生死轮回。所谓不轮回,就是因为我不成我了,修到无我处了。

  若是真实的人,总不如此,自有出身之路。

  如何是出身之路?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过南岳去。

  正文“以无所得故”。

  修行人到这里,入圆顿之位。

  近观众生因何流浪,不能出期?只为不曾见性(不修中脉,出不来性光,故曰不见性),甚少智慧(不见性光、秋月、摩尼珠则为不开悟,曰无慧),不能广知无量空义。胸次学解,误却本心。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众生被其乾慧,广览义理,蛊毒人心蕴在胸怀,成增上慢。

  即广求经典,读经论破万卷,如蛊毒人心。此即从门入者,外求之法。但去打坐不求不问,此才谓家珍。即内求法。

  广求者如不出门知天下事,明了之人方始知庵内人,不见庵外事。(庵即人身)

  讲得经典头头是道,上慢不除则生陷地狱。若要超佛越祖,须是念念空寂,世间幻化,声色不存,这方是了事、安乐清净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