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集

首页 往前 往后

太平天师寺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一0八问

第五集 人生的价值 十六问

一、从佛学的观点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这个题目很大,但回答起来也很简单,人生的价值在于“人身难得”,这是佛经里的话。对于无神论者来说,认为: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故而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又十分短暂,转眼就是百年,正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于是往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们认为死了就完了,火一烧一把灰,潜在的恐惧心理,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这种思想反映在社会上,就是吃喝风、争名、争利、争待遇、争住宅的豪华、争财争物、大酒店、夜总会、争分夺秒地去享受。为什么?因为怕死!在这些热热闹闹的景象里,隐藏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怕灭。

对怕死的人来说,人生没有价值。

二、佛教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佛教的人往往自称是无神论者,以示与其他宗教的区别,目的是宣传自己不是迷信,说佛教不是宗教。但笔者认为,执这种说法的佛教徒,是机会主义者。笔者认为,释迦牟尼佛是有神论者,而并不是无神论者,随便打开一部经书,都可以看到神的存在。六道中的天人是什么,就是神与仙、比丘戒中规定不准打扰鬼神村,六道中的鬼、狱鬼是什么?

想想也奇怪,不少佛教的人拼命说佛教是无神论,可又大喊:有鬼!劝人要行善,不然死后沦为鬼,说自己是无神论者,却是个有鬼论者。

三、研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怎么涉及到鬼、神身上了?

因为,到底有没有鬼神,这决定人生的价值观,无神论者,认为没有鬼神,死了就完了,故而演变成及时行乐者,或悲观失望者;而有神论者对人生会有另一番看法,会认为人生的价值,意义重大。

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

四、人的生命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这要先弄清生命到底是什么?

五、生命到底是什么呢?

到底,就是到最后,即生命到最后是什么?

六、对,到最后是什么?

生命到最后,也就是人到最后,身体老化了,身体上的感觉器官失去了作用,眼、耳、鼻、舌、身(触感)都失去了作用,大脑失去了作用,意识没有了、消失了,因为意识是大脑的功能产生的,最后,支配大脑的潜意识也衰亡了,在医学上定义:这个人已经死了,这个诊断是正确的。生命,作为人来说,亦即,生命以人来表现其存在的形式结束了,人死了,生命的表现形式没有了,于是生命就显出了原型。

七、生命现了原型,是什么样?

生命的原型有很多名称,比如:灵魂、真魂、真神、真我、鬼魂等等。

八、在佛学上把生命的真实体,即原型叫什么?

佛经上把它叫“阿赖耶识”,又称“老八”。前者是梵文的音译,后者是俗名。但笔者认为,中国人对梵文的音译往往不易理解,故而在小册子中,把生命的原型称为:生命光音色能量团,或生命光音能量体,或生命能量体,或简称为生命体。

九、生命原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名字?

古代人叫它“灵”。实际上古人用字十分准确,用灵来称呼生命原型最恰当不过了。不过,现代人把古人压了顶帽子,“迷信”。故而人们就不太敢用这个字了,只是在人死时用一下。比如“灵堂”、“灵车”。魂是指灵的一种临时形式,灵在无着落时,称为魂。比如,人死了,烧了,灵一时无着落了,人们称它为魂,魂就是无着落的灵,尚无生命表现形式的灵,或无家可归的灵。

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

十、气功学说的信息体,是不是就是指灵魂说的?

是的。因为气功学要在社会上存在,但灵魂又是真真实实的存在,故而不得不把灵魂改头换面,称之为信息体,这样就可防止被说成是迷信。但科学界认破了这个面具,坚决不让气功学登上科学的大雅之堂,科学封锁得十分厉害,坚决不允许灵魂进入科学的宝殿。

十一、那又是为什么呢?

灵魂一旦进入了科学的宝殿,科学的基础理论就会乱套了,哲学界、文化界、教育界、卫生界等等都会出现混乱,甚至人们担心社会秩序也会出现混乱。

十二、灵魂有这么大的威力吗?

没有,这仅仅是人的心理混乱造成的,而灵魂并不介入这些事,它们自己还自顾不暇,忙着寻找生命载体。例如,古代社会,一直认为灵魂存在,但人们该种地的种地,该做生意的做生意,人有人道,鬼有鬼道,神有神道,各不相扰。比如,山里的蚂蚁很多,并不担心人类会干扰它们的社会,人类自己的事还顾不过来呢。鬼、神也是同样,大家都很忙。

十三、魂一旦找到归宿之后叫什么?

魂投入人胎,则古人称之为灵,或灵魂,道家习惯把灵称为“神”。实际上,也不算准确,只有修炼成“神”的灵,方可称之为“神”,而尚未修出去的灵,不能称之为“神”。魂投入动物胎,往往称之为命;魂沦为落荒野,称之为鬼;魂堕入地狱,称之为狱鬼;魂上飘升天,称之为仙、神、罗汉、菩萨、太上老君、佛等等。

佛教将灵魂称之为“老八”或阿赖耶识。“老八”落野,则称之为鬼;上升天,称之为天人、神、仙、罗汉、菩萨以至佛。

佛教的人生观,就是认为,抓紧人身这一生,刻苦修持,以期获得较理想的生命表现形式,上升,而不是下堕。

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

十四、佛教的人生观认为:人身这一生刻苦修行,来世可享清福。那么,无论神者,在人身这一生及时行乐,下一世再去地狱受罪,这不仅仅是前、后的区别吗?

有个质和量的问题。比如:甲人在七岁至十八岁,不上学,不用去念书受那个罪,及时行乐,玩捉迷藏、抓蝴蝶、游泳、玩电子游戏机、看录像等等,先享福,十八岁至八十岁再去受罪,青年时有力气,打打工,老年时捡破烂,收汽水瓶子,实在不行就要饭。

乙人七岁至十八岁刻苦念书、上学,不及时行乐,十八岁至八十岁,有个安全的生活保障。从量上看,七至十八是十二年,十八至八十,是七十二年。从质上看,甲、乙的生活质量不同。

人身这一生,仅仅百年,行乐,也就是百年之乐,以后就是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的地狱生活,孤鬼生活,牲畜生活。人身抓紧修炼,刻苦几十年,十几年,若得道升天,成仙,成天人,成罗汉,成菩萨,那是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生命的质与量都不同。

因为生命是永恒的,生命的载体具有物质属性,会坏死,而没有物质属性的生命却是永远活着的,用十几年、几十年的修炼,获得百万、千万、亿万年的福报,没有任何东西能比这更合算的。

十五、合算倒是合算,正是“不吃眼前苦,难为人上人”。

人们往往误解了古人的这句话,人,上面的人是什么?是指天人、仙神、罗汉、菩萨。

十六、但是,问题就在于,人的生命是不是永恒的。如果是永恒的,那人身这一生无论如何也要修炼,谁也不愿沦为畜牲、鬼、狱鬼。如果人死了、烧了,生命也没有了,那这好容易的人身,不及时行乐,实在是太冤枉了。

这的确是问题的关键,生命是不是永恒的,这是决定一切的前提,人生的态度、价值、意义、生活方式、奋斗目标、修炼不修炼等等,全取决于生命是不是永恒的。人的生命表现在意识活动上,人的意识共有八个层次,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其中的一至七层次,就是“老八”尚未能证明。而一至七层次的意识,随人身死亡而死亡,但人的生命是浓缩在“老八”身上,科学又证明不了它。科学既证明不了它存在,又证明不了它不存在,若一万年以后,科学证明它存在了,一代一代的人,四百代人——一万二千亿人也沦为鬼了。

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