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师寺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一0八问
第三集 大乘佛法11问
一、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大、小二乘均是出世间法,都是释佛的教法。小乘在于自渡,大乘在于自渡同时渡人。在中国流传的主要是大乘,但如今的大乘往往流于虚名,即不自渡也不渡人,又看不上小乘。
小乘共有二乘,其一是声闻乘,以“四谛”的理论,通过打坐入静、入定分别证取“须陀洹果”相当于四点五级能量,斯陀含果五——五点五级能量,阿那含果五点五——六点五级能量,阿罗汉果六点五——七点五级能量。
须陀洹果相当于中国神学中的人仙位,四点——五级能量。
斯陀含果相当于地仙位五——五点五级,阿那含果相当于神仙位五点五——六点五级。
阿罗汉果相当于天仙位,六点五——七点五级能量。
小乘中的第二乘是缘觉(或独觉,或辟支佛)乘,以十二因缘观为理论,通过打坐入定,修证辟支佛果,其能量级在九——十一级。
十二因缘是指一切有情均因十二因缘而生死流转,三世轮回,这十二因缘是:无明(惑)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上述十二有支即是十二缘起轮。
根据十二因缘的流转而形成生生死死六道轮回的息息不止,而导出十二因缘的还灭论,则可跳出轮回。即,一切的起缘均是一念无明所引,若了知无明性空,无常无我,如是观之,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二,大乘即修菩萨行,菩萨的能量级是不是高于阿罗汉位?
凡受菩萨戒的人就名为菩萨,但仅名为菩萨而并不是菩萨。菩萨的能量级从零级至十一级都有。大多数受菩萨戒的人其能量级仅为零——一级,少数是一——二级,若仅受菩萨戒而不注重修行,能量
上不去,还是要落入鬼道、畜牲道,往往还不如小乘。修小乘的人起码自知要修行,习大乘的人,戴了顶高帽子误以为自己成菩萨了,不知修行了,反会落入三恶道。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三、五乘佛法中的大乘是什么?
前四乘是人、天二乘修人身、天人身,声闻、缘觉二乘属小乘自修而不渡人,第五乘是菩萨乘亦叫大乘,修行的目的是渡己、渡人。
所谓大乘,所谓渡己渡人,就 是除了自己修佛之外,还要到处宣传佛教,引人皈依佛门.让更多的人了知佛法。
所谓小乘,就是专心自修,对外不宣传,不鼓动,不声张,亦不劝人入教,佛说是自顾自,自了汉。
但是佛在传教的四十九年中,主要是传声闻乘、缘觉乘二小乘,并未全力传大乘,何以故?
看今天大陆上的佛教就可以看出问题了。修大乘者忙于渡人,只是把人表面上召入佛门,做佛事的多了,但按佛法真修实炼的人少了,自己都渡不出去,修不上去,又何以渡人?
释佛传教是以小乘为基础,使弟子先自渡,自己修上去了,然后又传大乘,令弟子广渡众生,众生看到了佛弟子修成的果,也就不渡自化皈依佛门。
如今的佛教,让人看不到有人修成的果,也就难以渡人,渡人时也显得软弱无力,自己也半信半疑。
故而,在现代社会,习大乘者,因往往注重于宣传,而少切实的实修,反而自误、误人。
四、大乘佛法应该是如何修持呢?
按传统修持法,第一步是发菩提心,即首先不执着于我,要无我。其次是慈悲。但是断除“我执”、无我,这一步很少有人能做到,不仅在家人做不到,就是出家人也做不到。凡事,首先想到的是我,对我有没有利,对我有没有便宜可占。由于事事首先想到我,故而烦恼就多,人只有不执着于我,才可断掉、断灭烦恼。在家人的烦恼多,表示“有我”,而不是无我,庙里的僧人烦恼还要多,表示执着于“我”,忘不了“我”。故而修大乘不是说的,第一步,第一点,这个无我之心、无我之念,就是难以逾越的大关。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五、还是讲讲大乘佛法吧!
所谓大乘,格调就要高出人、天二乘,高出二小乘。高在什么地方,并不是高在渡人上,因为人用不着你去渡,原本就是无众生可渡,并不是此人是你渡的, 彼人也是你渡的,而是他自己的机缘到了,故而得渡,若一个人的机缘不到,凭你怎么用力,也是渡不了的。
大乘佛法的格调高超,首先就在于发菩提心,一个“无我”,一个慈悲,这决不是凡人所能做到的,无论在家人、出家人均是如此,试想: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无我呢?你遇到过无我的人吗?
无我就无烦恼,在家人、出家人又有谁能无烦恼?只有真正修出去的人,修成的人,才能做到无我。做到人法两忘,无我无常。
六、那么,大乘又如何修下去呢?
只好降低格调,发菩提心,先假“无我”,假“慈悲”。
七、假无我可以理解,因为谁也做不到真无我,那何以又假慈悲呢?
因为真慈悲也做不到,断灭不了“我”,就做不到真慈悲,因为慈悲必须是无我的慈悲,凡是有我的慈悲都是假慈悲。
故而,现在修大乘的人都是先发假菩提心,行假无我,行假慈悲。故而修大乘的人,不要把自己看的多了不起,因为你做的都是假的。
八、大乘佛法的第二步呢?
发四弘愿:渡众生,断烦恼,学佛学,成佛道。这一步比较实际,只是发发愿望,而不是真的做到了,仅仅是目标如此。
渡众生(含自己)是离苦、断集、修道、寂灭。这正是小乘佛法的主修课程,四谛——苦集灭道。
这里的四弘愿就是把小乘四谛作为奋斗的目标,因为只有做到修到四谛人才能出三世不在轮回之中。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九、大乘佛法的第三步是修什么?
第三步是大乘的主修课,即六度。度是小船的意思,就是要乘六只小船才能度到彼岸。六度的内容就是戒定慧三学,外加布施、忍辱、精进。
六度的梵语叫六波罗密,波罗密的意思是到彼岸,度到彼岸,修行六度目的是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即
(1)布施(檀)波罗密:目的是破除悭吝心,而成舍心,因为越是“有我”我越舍不得,越是无我,方才舍得。
(2)持戒波罗密(尸罗):针对造恶业,持戒是少造恶业,布施是积善业。布施是三种方式,一是钱财物的布施,二是传印佛法的布施,三是赋予慈悲心的布施,帮助别人解决难处的布施。
(3)忍辱(羼提)波罗密:针对嗔恨心,若有喷恨心,就不可能有大慈大悲心,嗔恨心也有“有我”的体现。
(4)精进(毗利)波罗密:针对懈怠,修行必须刻苦精进,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禅定(禅那)波罗密:针对散乱,心散乱定不住,其它一切修行均是白废力,得不到修行的真果,而如今修大乘的人,往往在前四项上下功夫,最后徒劳一场,六度的核心就是禅定。
(6)智慧(般若)波罗密:针对愚痴。
实际上,1—4是为5服务的,而6是5的结果,故六度的核心是禅定。六度中体现大乘的是布施、忍辱。
六度与小乘八正道比较:正念、正定——禅定波罗密;思惟、正见——智慧波罗密;正精进——精进波罗密;正语、正业、正命——戒波罗密;就少一个布施,一个忍辱。故而小乘大乘之间在修持上并无本质区别,大乘就多两条,布施和忍辱。而无论大、小乘,若要修成,修出去,核心就一个字“定”。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十、大乘佛法除发菩提心、四弘愿、六度行之外还修什么?
最后还有一个摄法。实际是接近群众,宣传佛教,劝人皈依的工作方法。
(一)布施摄,布施给对方,以感化、度化他。实际是乘人之需、之急、之危而取之。
(二)爱语摄,对人好言好语,接近他、度化他。
(三)利行摄,以损己利人的行为感化对方,渡化众生。
(四)同事摄,深入社会各阶层,做朋友、同事以接近之,渡化之。
另外,行四摄时,还要具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无量心。即要有耐心,大度心去行四摄,不要一碰钉子就泄气了。
上述四摄、四无量有些像西洋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士,在目前的中国这种情况少见,和尚都躲在庙里,各有各的烦恼事,到是不少大居士在行四摄发四无量心。
十一、大乘,即菩萨乘修持的内容就只这些吗?
大乘修起来比较罗嗦,除三皈五戒十善,人、天乘之外,还要受菩萨戒。菩萨戒条十重四十八轻,尚有十住、十信、十行、十回向,最后修成十地。
菩萨行的果位五十一阶,前四十阶是虚位,是修心,后十一阶即十一地是实位,是通过禅定波罗密修成的生命能量等级的果位,称为十地菩萨位。第十一地是佛位。如今,大部分出家人、在家人修大乘,但都不修禅定波罗密,若这样修大乘,修来修去只是在虚位上转,即菩萨的虚名上转,而永远进入不了菩萨地位。菩萨位不是靠嘴说的,不是靠嘴上的功夫,而是靠屁股上的功夫。史前、古代、一切大菩萨都不是靠嘴上的功夫修出来的,全是靠下面的功夫,但现代人很奇怪,不在下面下功夫,却在上面下功夫。
在上面的功夫是虚功,无实位,在下面的功夫是实功有实位。小乘全在下面下功夫,佛说不理想。如今大乘在上面下功夫,佛说不对!对大乘而言,功夫下在何处为对呢?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